中国质量新闻网讯(通讯员 悟知了)智慧生活是由一个个智能家居单品构成的,因此,单品也决定了智慧盛会的水平。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单品智能阶段;物联网智能阶段;智慧家庭阶段。目前的技术水平严格来说还处在单品阶段,单品层出不穷,如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智能音箱等,已经在推动智慧生活向物联网智能阶段迈进,但有一些智能单品却只是商家为了赚钱而强行贴上智能标签的产品,并没有实际意义。
智能筷子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筷子也承载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内涵。于是在智能产品火热的今天,智能和筷子被捆绑到了一起,成为了一个看起来十分有意思的概念“智能筷子”。
如果是第一次听说“智能筷子”,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筷子就是吃饭的工具而已,能有怎样的智能化呢?用户又需要智能筷子帮助解决哪些问题?“智能筷子”究竟是什么样的产品呢?
现在说到智能筷子通常指的是“百度筷搜”。
百度筷搜是结合百度的智能技研发出来的一款智能搜索外部设备,采用目前全世界最小、最细也是最全的传感器集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用户清晰掌握食品信息,甄别食品安全,比如检测食用油的品质,检验水的PH值,分析水果的甜度等。还可以建立食品健康的大数据分析库,并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转化为各项食品安全指标。
百度筷搜因为是在2014年愚人节发布的产品,因此有一条很有意思的宣传口号“筷搜,不只是个玩笑。”从功能的角度来看,智能筷子是一款为用户的饮食安全而研发的一款高科技产品。确实是看起来像玩笑,但细想之下会觉得很严肃的事情。
但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首先,从应用的角度来说,由于体积和形状的原因,智能筷子无法自助完成食品检测结果的显示,只能通过手机APP来显示,这就意味着如果想实时监测自己的饮食是否健康,必须在吃饭的时候随时抱着手机。
其次,食品安全是一件牵涉范围很广的事情,智能筷子不能解决源头问题,智能在用户饥肠辘辘的时候,告诉用户“这不健康、那不卫生……”不难想象这个情景是多么的尴尬。
其实智能筷子应用的技术是好的,如果能应用在产业链的上端和中端,帮助生产和运输更好的监控食品安全,对消费者来说也是有益的,但是相关技术如果被应用在最后关头的警告上,恐怕除了给消费者添堵,发挥不了其它作用。
智能枕头
与智能筷子的一枝独秀不同,智能枕头品牌众多,稍微有点实力的家纺或床上用品厂商都喜欢把自己的产品和智能联系到一起。
毕竟每个人都要睡觉,睡觉离不开枕头,世界上有多少人,枕头就有多少用户。但对于智能枕头来说,就未必如此了。从宣传广告上看,智能枕头的功能十分强大,不仅可以通过内置传感设备感知温度、湿度、翻身、出汗、深度睡眠等等,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将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转换成图表与文字信息,再传输到智能APP上,为用户呈现看得见的睡眠,并定期根据睡眠数据为用户建立健康睡眠报告,为改善睡眠质量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这些强大的功能确实让智能枕头看起来和枕头一样,简直就是生活必需品。但事实又如何呢?其实只要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就行了:用户在枕着智能枕头睡觉的时候翻了个身,没再枕枕头了,怎么办?
在理想的实验状态下,智能枕头确实可以给使用者提供各种各样的健康监测数据,但实际应用中,面对稍微复杂一点的情况,智能枕头就无能为力了。睡眠质量的好坏,其实根本用不着智能枕头来监测,反而在自身体验与监测结果出现差异的时候给用户徒增烦恼。即便真的需要监测睡眠质量,最理想的工具也不是不能跟着脑袋走的枕头,而是能让使用者随便翻身都不会影响监测效果的智能穿戴。
智能水杯
和智能筷子类似,智能水杯也是一款关注饮食卫生的智能产品。而且相比智能筷子,智能水杯的体积更大,可以利用的空间也更广,通过在杯身、杯盖上植入的芯片及存储设备,智能水杯可以实现水质监测、水温显示及饮水提醒等功能,还可以为用户量身订制健康的饮水计划。
搭配APP,有些智能水杯还可以进行水杯彩屏互动聊天,远程干杯,查看好友饮水数据并提醒饮水,甚至水杯丢失之后,还可以开启定位功能寻找水杯。
乍看之下,感觉智能水杯确实是一款很有意思的智能产品。但这些功能真的可以解决饮水的安全、健康问题吗?和智能筷子类似,智能水杯提供的只是末端检测功能,并不能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在用户非常干渴需要喝水的时候,如果水杯一直提醒用户水质不好,不适宜饮用,那用户到底是喝还是不喝?
严格执行智能水杯制定的饮水计划,一旦作息规律发生改变,智能水杯能否做出迅速且正确的反应呢?如果不能,那么饮水计划是否看起来又是一块“鸡肋”呢?
智慧生活并不是完全由机器人或人工智能来决定人类的行为。不管什么时代,人都不应该放弃自主性,对于那些只是通过“智能”二字提高销售价格,对生活不仅不能提供帮助,反而会造成困扰的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拒绝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