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问题成河北汽车消费“投诉之最”

中国新闻网
2012-05-17 14:24:36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汽车消费已进入日常家庭生活,但与此同时,汽车消费纠纷也水涨船高,许多问题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除消费者与经营者自行和解案件外,全省12315系统共受理汽车类申诉举报649件,同比增长23%。为此,近日,省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发布消费提示,质量、宣传、合同、售后四大问题成为汽车消费投诉的主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汽车质量问题。汽车质量问题是消费者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由质量争议引发的申诉举报超过汽车类申诉举报总量的50%,发生问题的车辆多集中在8万元至20万元区间。今年以来,关于汽车质量的申诉举报呈现上升趋势,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系统、轮胎问题,是目前申诉举报的重点。

   违规扣押合格证的问题。部分汽车经销商迫于流动资金压力,通过向银行质押新车合格证的做法获取贷款,该做法导致新购车辆不能正常上牌,使消费者承担着极大的风险。按照保险公司的盗抢险免责条款,车辆无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行驶证或车牌号,不在理赔范围。同时,未悬挂号牌上道行驶的行为也违反道路通行相关法律规定,面临行政处罚的责任风险。

   合同设置涉嫌“霸王条款”的问题。部分汽车经销商在与消费者签订购车合同时,格式合同中有些条款设置明显只对经销商有利,有些甚至与法律相悖,构成“霸王条款”。如:提车约定周期无法兑现时卖方不承担责任、买方所付定金不予退还等。

   销售宣传不切实际的问题。消费者对汽车的选购、维修、维护主要依据厂家、4S店的宣传介绍,车况性能与宣传不符令消费者非常不满。较为突出的就是油耗问题、保养问题。很多汽车的理论油耗与实际油耗相差很大;还有的经营者未如实告知车主正确的保养周期、里程等,造成消费者养护车辆成本增加。

   维修车辆冒充新车销售的问题。个别4S店将物流运输中出现刮擦的新车重新进行维修,直接以新车形式销售给消费者。

   车辆故障维修质量不高的问题。车辆故障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汽车质量缺陷或消费者对车辆使用不当;另一方面,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找不到故障的真正原因,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使用不久后又出现问题,造成同一故障反复修不好。

   售后服务缺乏诚信,汽车维修价格过高的问题。目前,国家尚未对汽车“三包”标准作出强制规定,汽车的保修保养完全由厂家决定。有的4S店不能及时为车主提供零配件,造成待修车辆长时间无法使用;有的对汽车修理费用漫天要价,与同类产品(服务)的市场价格相比要高出2至3倍。

   同时,省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提示广大消费者:购买汽车时,一定要签订书面购车合同,对购买车型、相关配置、售后服务等内容详细写入合同;在提车时仔细检查车辆外观、配件、内饰装潢等,对车辆的重要部件进行检查,确保无问题后再签字提车;最后,还要敢于维权,车辆出现质量问题后,要积极主动地与经销商交涉,若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到当地工商机关进行投诉,或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记者吴温)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