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财经>>综合时讯>>
“健康教母”马悦凌陷争议漩涡
2011-07-10 14:18:48 广佛都市网

漫画/罗灿

目前网络上有不少养生保健书籍,购买这类书籍需仔细甄别。/佛山日报记者张明术

在上海,有些书店看到相关新闻后,已下架销售马悦凌的相关书籍。/资料图片

马悦凌在淘宝上开了养生店,马悦凌糕是主推产品。

   继“绿豆神医”张悟本之后,屡在各知名电视媒体露脸的“健康教母”马悦凌目前正受到广泛争议,其生吃泥鳅、穴位注射当归液更是遭到了众多专家的质疑,被指不科学不安全,而在马悦凌健康养生网上,却有相关病人的声明,声明支持马悦凌。有挺有倒,马悦凌陷入了争议漩涡,而到底如何才算科学养生,“绿豆”和“泥鳅”的背后,到底什么才更应引起警惕?

    马悦凌

    其人与争议

   马悦凌原名马秋红,其简历显示,1982年至2005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任护士,其中1999年至2005年在院办公室从事行政工作。至今,她还是一名初级护士,无医师资格证。

    2007年9月,马悦凌著的第一本书《不生病的智慧》出版。

   该书封面标注“‘健康教母’马悦凌告诉你99%的疾病都可以靠自己用补气血的方法治好”。

    该书一出来,迅速占领各书店畅销榜,被评为当年十大健康好书之一。

   随后,马悦凌又出版了《温度决定生老病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与《马悦凌细说问诊单》几本书。

   在马悦凌的书里,固元膏、艾条灸、吃泥鳅去虚火、吃海虾补肾是最常出现的,她的书流行后,导致很多人去买或亲手做固元膏。

   但是,去年,新闻爆出四川有一批人因为生吃了泥鳅而患病入院。患者陈小姐说她看了马悦凌的养生书《不生病的智慧》,才去尝试一下。

   上述事件被曝光后,网上就已有不少网友开始细查马悦凌的种种养生理论。对于她那本畅销书《不生病的智慧》,有网友称其是“将大众杂志上的科普文章、医学杂志上的介绍以及医药小报广告拼凑在一起”。

   去年6月,《生命时报》曾撰文质疑马悦凌的养生理论均来自剪报文章,并逐一驳斥了她的养生方法。国内著名的民间科普组织科学松鼠会则在其官网上专题析理马悦凌的治病与养生理论,称其“荒谬至极,且涉嫌非法行医”。

   今年3月份,又有网友专门发博《从张大师的绿豆到马教母的土豆》,对马悦凌的土豆养生进行批驳。目前,其治疗“渐冻人”的方法广受各界质疑。

    养生作家马悦凌

    以生吃泥鳅治渐冻人

   45岁的天津静海县商人李凯是“渐冻人症”患者。如今,他每隔七天要进行一次全身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依据是“健康教母”马悦凌的“指导治疗”。

   渐冻人症是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俗称,与癌症、艾滋病并列世界三大难以治愈病症。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到侵袭,肌肉逐渐萎缩无力以至瘫痪,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故称“渐冻人”。

   “这些年我们跑遍了国内大小医院,直到遇见马悦凌老师,她告诉我们,这个病很好治,她已治好多例。”李凯的女儿李可(化名)称,马悦凌成了父亲唯一的希望。“全身穴位注射当归液是马老师的独创疗法”,不过李可说现在还看不出一点疗效。

    “挑战”世界难题

   “不到一周治好80多岁的东北老太的乳腺癌,治好多例肝癌和肿瘤……”6月11日,在马悦凌位于北京的居所,她的助手递给记者一张纸,上面记录着马悦凌过去一年创造的“奇迹”。

    记者提出约访她治愈的患者,马悦凌以涉及病人隐私为由婉拒。

    马悦凌称,她指导治疗“渐冻人”开始于去年年中,首批12名病人,“全部免费”。

    李凯正是12名患者之一。

   马悦凌给李凯开的治疗方案有,吃生泥鳅,第一天两条,以后一天一条,连吃三天,“去除体内肝火”;辅助食疗,“吃温热食物补充能量”,食物为黑米糊、牛肉羹、固元膏和一天一斤海虾。

    最核心的治疗,则为每周一次全身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

   马悦凌在网站文章中称,“‘渐冻人’这个病名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个人的身体被‘冻’住了……这种疾病的根本原因只有二个:一是身体过度受寒凉,二是过度消耗身体的能量……”她在《融化“渐冻人”记》中写道:“不就是说这个人的身体进入了冬天?那就为身体升温、回暖、化冻不就行了嘛……”

    “成功”案例的示范

   河北沧州刘如杰是马悦凌“指导治疗”的第一个“渐冻人”,其治疗过程被拍成视频放到了马悦凌的个人网站。里面称,经治疗,瘫痪在床多年的渐冻人患者刘如杰独立行走了3米。

   今年5月22日,记者在北京见到了还在接受治疗的刘如杰。他并非如马悦凌所说能独立站立,必须有人扶着或靠墙才能站立。

   刘妻称,去年5月,他们通过相关网站找到马悦凌,马悦凌态度热情,“一见面就告诉我们这个病没治好,完全是那些医生耽误的。我肯定能治好,而且完全免费”。

    随后刘如杰开始了两个月的治疗。吃生泥鳅、固元膏,每天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

   刘妻称刘如杰看到了希望,心情很好,病情有所减缓,有次自己站起来走了3米,马悦凌让人拍了视频,放到网上去,很多家属看到后来找他们,“我们还是很谨慎的,只说自己的情况,没向别人推荐马老师”。她说,不过春节后就基本没有效果了。

   而李凯在北京,接受马悦凌“指导治疗”三个月后,李可觉得父亲无明显疗效,接回了家。李可称,当初说治疗完全免费,但刚治了一次就要钱,就说需要3000元。

   “他的手指头原先不能动,后来能动几个,这不就是疗效吗?”6月11日,马悦凌称李可一家“忘恩负义”,她称都是免费治疗,“治好了你给多少我都收”。

    李可则说,其实父亲的手指没看出变化。

    “功臣”泥鳅和当归

   在《融化“渐冻人”记》一文中,马悦凌称,虽然渐冻人症是全世界的绝症之首,不过“我治疗此病后才知道这个病根本不难治”。

    “渐冻人”李凯回家后,仍按马悦凌的方案治疗,吃生泥鳅、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

   在马悦凌看来,人体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是气血虚寒所致,因此有活血、补血作用的中药当归,几乎可包治百病。

   今年1月,马悦凌在接受养生杂志《晒share》采访时称,“渐冻人症是我治过的最简单的病,生泥鳅是我治病的最重的一个砝码……你们得给小泥鳅立碑,功劳全是它的”。

    李可说,家中养着数条活泥鳅,只要父亲一咳嗽,就剁碎了喂他食用,以去火。

   “这很危险,本身活泥鳅就带有各种寄生虫,容易引发感染。另外剁碎后有骨刺也不易消化,一旦堵在患者喉咙,十分危险。”6月2日,北医三院副院长樊东升说,对于全身都逐渐失去运动能力、吞咽困难的渐冻人症患者来说,生吃活泥鳅是一枚随时可引爆的地雷。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养生康复系主任林殷教授介绍,泥鳅和多数鱼类食性和食效相仿,古人认为泥鳅性味甘平,有补中益气、化湿止泻作用。目前在偏远山村民间还有泥鳅入药的,不过都是煮熟后食用。

    对于生吃泥鳅与穴位注射当归液治疗渐冻人症,樊东升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樊东升介绍,“渐冻人”是世界级难题,目前尚不清晰病因,“只清楚是一种运动神经被损伤的疾病。”

    (综合新京报)

    ■连线佛山

    养生书中佛山市民爱看《今日靓汤》

   昨日下午记者走访佛山图书城,在靠近门口书架旁,就看见各种养生畅销书平放在显眼的位置,其中就有马悦凌的《不生病的智慧》和《温度决定生老病死》。另外,在书城内,有关居家养生的书籍也占了两个书架。

   养生书种类繁多,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记者在两个书架上分别看到作者是曲黎敏的《从头到脚说健康》和作者是马王堆的《从头到脚有毛病——曲黎敏养生书的135个错误》,后者是一本专门诠释前者错误的书。据佛山新华书店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佛山的新华书店共有养生类书籍3000多种,最近最好卖的养生书是《今日靓汤》系列书、《松针养生革命》、《食物相宜与相克速查》等。

   对于养生书,市民张晓丽说自己买得少,只是在香港买过一本有关中医的书。她觉得,饮食清淡点,生活就可以健康一点,无须看太多不知道好坏的养生书。王先生昨日陪儿子来佛山图书城买辅导书,顺便读了一本名叫《大国医》的养生书。王先生说他小时候家里有6个兄弟姐妹,他爸爸就靠一本厚厚的中医书来给子女治病。因此,王先生现在每次来书店,就会拿起一些养生畅销书与自己“家传”的中医书作内容对照、筛选,找到一些合适自己的养生方法,并不会盲目跟从畅销书里的做法。但他没有听说过马悦凌这个人。

   “《不生病的智慧》里讲到人不舒服可以怎么治,讲得比其他的养生书要好一点。”从外地到佛山打工的万芬平常很爱看养生方面的书,随口就列举出几本养生的书。看多了这方面的书,她发现其实他们讲的养生道理都差不多。万芬称自己已经能从一些身体变化,如手掌、身体,来判断出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一次觉得自己‘脾湿’,于是按照马悦凌在书上教的方法煮粥吃,吃完后感觉对身体还是有帮助的。”佛山网友“巴闭兔”在自己微博上发表了自己对马悦凌的看法。她说,马悦凌说的东西作为平时养生很有一套,至于可否治疗大病就见仁见智了,其实“渐冻人”这个病,即使不用她的方法,在医院治疗也不见得有什么效果,因为本来就没治的,去治疗就应该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佛山日报记者 陈淑妍)

    挺派

    永远感谢马老师

   被相关媒体采访的“渐冻人”刘如杰在马悦凌健康养生网发表声明称,某媒体对他的采访有诸多失实,举出了五处,指出自己并没有每天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记者并没有5月22日在北京采访他等。他指出,自从媒体对他的采访出街后,多人发邮件,发qq谩骂他,给他造成很大困扰。“不管别人怎样,马老师去寒湿的疗法对我是有效对症的,我一直心存感激。同时,为避免外界干扰,继续专心治疗,我恳请马老师或管理员将本站我所有的主题帖和涉及有关我治疗、邮件的帖子全部删除。”

    而网上也有许多挺马悦凌的人士,网友阿粉吖说,看到很多对马悦凌老师的恶意中伤的报道,泪流满面。针对目前,马悦凌健康养生网上贴出的央视已经介入采访一事,阿粉吖恳请央视公正调查,不要以点盖面的主观报道了不要再伤害好人了!

   网友panda0928则说,看到最近有关马悦凌的种种报道,感觉真是小题大作。首先,她不是医生不需要有医师证,因为如果她真的是医生了,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耐心细致地分析诉求,提出改善体质的方法。第二,她的出发点是好的,你在她的书中发现的只是用食材来改善体质、强身健体,从来没有提过“药”。而网友司念不断则是十分愤怒与失望,因为媒体严重歪曲报道,“本人会永远支持马悦凌老师”他说。

    倒派

    现在的骗子越来越多

   面对马悦凌治疗“渐冻人”的新闻,网上批评声一片。网友看见海上青天说,现在的骗子越来越多,所谓的养生专家也好,比如李一、张悟本,以及最近的养生教母马悦凌这一流,还有所谓的综艺节目的评委也好,不是专家,却冒充专家,反而装腔作势,有模有样。当今社会,骗的地方倒无处不在,人总需那么一点认知和定力,谨防受骗。

    网友梓轩阿呆VIP说,泥鳅能治病,这个没有科学依据的土方子竟然成为了一个护士出身的成名靠山!“我想说:马悦凌,你比凤姐还牛! ”

   而一位名为蔡晓辉的作者则指出,为什么张悟本、马悦凌们能够“前仆后继”。主要的原因就是养生保健行业没有专业化规范化,就必然导致各种缺乏依据的养生邪说大行于世。问题依旧是老问题,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建立养生准入门槛、加快保健立法,只有这些“老问题”渐次得以解决,才可乐观地断定,张悟本、马悦凌们终成绝唱。

    理性辨别养生理论

    首看安全次看疗效

   “绿豆神医”张悟本刚倒,最近“养生教母”马悦凌又被广泛争议。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书籍热卖,电视热播,养生产品热销,他们的保健养生观点更是被广泛传播。

   就此,佛山日报记者采访了佛山市医学会临床营养学分会主任委员、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营养支持中心主任潘文松。

    成因:大环境多原因造成

   记者:最近几年,持有各种“养生”理论的“神医”、“大师”走红,很有群众基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潘文松:这在种种社会矛盾较多的中国是一种正常现象,一方面在商品经济冲突下的经济转型期,人们的求医心态不稳定;另一方面频繁曝光的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令人身心疲惫,使人们更注重健康。在这种大环境下,养生保健的市场非常庞大。

    手段:常见、廉价、一定效果

   记者:这些“神医”、“养生大师”所宣扬的养生理念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使用很常见、很廉价的食物,比如绿豆、土豆等。

   潘文松:对。绿豆、泥鳅等,他们所用的材料和手段,都是很寻常,老百姓支付得起的,迎合了社会需求。但是,他们所推荐的食物,并不是完全没有用,对某些症状确实有所改善。

   比如,绿豆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有症状的人吃了会有一定疗效,但没有症状的人进食过量,就会身体不适。又比如,注射当归液,这种注射行为本身是危险的,而当归性热、燥,一般人受不了。

   正规医院的医生,往往是会针对个体的症状来用药和进行饮食指导。这些“神医”、“养生大师”却单方面地吹嘘某种食物的“神效”,往往是为了卖书或盈利。

    现实:欠缺真正的营养保健机构

    记者:可是,老百姓很容易相信他们的理论,觉得这些东西不过是食物而已,多吃并无妨。

   潘文松:既然是养生保健,我们要看效果。在医院里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估标准,包括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生活质数、生存率、症状是否缓解、疾病是否治愈等。

   记者:很多老人容易去试一试“神医”的理论,有些年轻人也会相信他们,这当中是否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大家都想去养生,但是又没有一个权威渠道去了解。

   潘文松: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下,并没有提供足够的土壤让公立医院开展广泛性的养生保健服务,我国也很欠缺真正的营养保健机构和营养保健专家,以至于正确的养生保健知识难以有效传播。

    建议:加强监管和广泛科普

   记者:这么多“养生大师”不断地被打假,让人感到困惑,应该怎么让百姓获得真正的养生保健知识呢?

   潘文松:首先,政府要重视健康知识的普及,由政府来组织,广泛开展科普活动,让百姓信服。其次,应加强监管,对这类“养生大师”、“神医”的读物出版、媒体宣传等加大监控力度。同时,应鼓励、支持和遴选有完整医学背景的人员,开展养生保健活动,完善医疗体系。

   真正的养生是全方位的,市民面对社会上充斥的各种各样养生理论,要理性,辨别真假、是否存在诈骗。首先应该看是否安全、无毒无害,比如生吃泥鳅明显就是不安全的,其次是疗效,真正的疗效要自己体会和判断,不要人云亦云。

   平时养生保健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二是饮食营养,这得因人而异,但起码要保证饮食规律,不吃垃圾食品等;三是适当运动,不同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有不同的运动模式;四是医疗层面,不少人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大病不治靠保健,要么小病当大病来治疗。有重大的疾病时,应该到正规医院先治病,再养生。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