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财经>>公司>>
13博源MTN001“如约”爆雷 年内债券违约规模近300亿元
2018-07-20 10:45:49 证券日报

专家称系统性风险可控

■本报见习记者 闫晶滢

对于债券市场而言,一周内传出两起债券违约的消息并非常见。

继7月16日“15中城建MTN001”发生违约之后,上海清算所日前发布的公告显示,博源控股2013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13博源MTN001”)未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发生8亿元的中期票据违约。至此,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已发生28起违约事件,违约债券余额已达291.87亿元,涉及发行主体共16家。

博源集团

再现8亿元中票违约

7月18日,上海清算所公告显示,博源控股2013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未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公开信息显示,“13博源MTN001”的发行人为内蒙古博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源集团”),于2013年7月份发行,期限5年,发行金额8亿元,本计息期债券利率7%。7月18日为改债券的到期兑付日,到期应付本息合计8.56亿元,目前发行人主体评级为C。

博源集团表示,由于公司流动性紧张,未能按期筹措足额偿债资金,“13博源MTN001”不能按期足额偿付,已构成实质性违约。截至公告日,公司“13博源MTN001”已由信达资产内蒙古分公司全部收购,后续将在信达资产的帮助下完成全部存续债券的整体解决方案并逐步落实。

而就在上周,博源集团已就此次违约进行预告。7月11日,博源集团发布公告称,“13博源MTN001”应于7月18日兑付本息,但由于公司资金紧张,“13博源MTN001”到期本息兑付存在不确定性,目前正在积极筹措资金。

事实上,对于此次“13博源MTN001”的“如约”爆雷,业内人士反应较为平淡。某券商固收分析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指出,该债券的发行人已是既有违约主体,且此前违约的债券仍未解决完毕,更难以筹措此次债券的兑付资金,违约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早在2016年年底,博源集团就已发生超短融违约,11亿元的“16博源SCP001”未能按期足额偿付;2017年11月份,11亿元的中期票据“12博源MTN1”亦发生实质性违约。至此,“13博源MTN001”已是博源集团的第3只违约债券,合计违约金额已达30亿元。博源集团表示,公司目前存续债券总计30亿元,其中信达资产已完成收购和签订收购协议共计29.8亿元,整体债务解决方案正在与信达资产沟通与协商中。

根据博源集团2017年年报,其上述30亿元资金已全部使用完毕,其中22.86亿元用于偿还金融机构借款,其余7.16亿元用于满足发行人流动资金需求,且“12博源MTN1”涉及募集资金用途变更。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意见中指出,博源集团2017年发生净亏损5.43亿元,且截至2017年年底,其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总额74.54亿元;有息债务共计119.44亿元,其中22亿元应付债券已到期但未偿还,连同其他事项,表明存在可能导致对博源集团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重大不确定性。

年内28起债券违约

涉发行主体16家

在“13博源MTN001”正式宣告违约之后,该债券也因此成为7月份以来第4只违约债券,亦是今年以来第28起违约事件。截至7月18日,违约债券余额已达291.87亿元,涉及发行主体共16家。

不过,就7月份以来违约的4只债券(13博源MTN001、15中城建MTN001、17永泰能源CP004、16亿阳05)来看,违约主体多是“熟面孔”。其中,“15中城建MTN001”已是发行人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第15次债券违约,而该债券已在去年7月份因未能按期足额支付利息而发生实质性违约。与之类似的还有在今年年初“16亿阳01”违约后,亿阳集团旗下债券陆续发生违约,“16亿阳05”的违约也在市场预料当中。

而在今年以来违约的16家发行主体中,共有10家违约主体为今年首次出现违约,企业类型基本为民营企业。安信证券研报指出,民企上市公司在新增违约主体占比扩大是2018年以来新增债券违约的主要特点之一,违约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盈利能力下降,带来现金流急速弱化;二是投资扩张、筹资能力降低,带来现金流紧张;三是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存在不确定性。

平安证券分析师则表示,虽然未来融资渠道缺口在短期内仍将存在,信用利差将持续分化,在信用债大量到期的背景下,弱资质低评级信用债的违约常态化是大势所趋。不过,从当前整体违约状况与政府政策动向来看,“违约潮”大概率不会招致系统性风险的爆发。而弱资质企业违约的频繁爆发,有助于各方参与者在信用风险事件的洗礼之下不断成长,推动市场向着更加成熟规范的方向发展。此外,违约债券池的扩大也有助于推动债券违约处理机制的完善,为投资者带来违约债处置的相关投资机会。

(责任编辑: 六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