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下午,全国用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涉及13个型号的冰箱、洗衣机两大类白色家电产品的对比试验结果。在这次包括海尔、西门子、惠而浦等国内市场13家强势品牌产品在内的对比试验活动中,冰箱中的海尔、西门子,洗衣机中的海尔、LG等品牌,在其对比试验的各项指标中品质相对较好。
这次对比试验结果一经公布,立刻在业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甚至有家电行业的协会组织牵头质疑测评组织单位的评价资质。对此,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用户工作部部长樊天顺表示,作为国家法定的一个消费者组织,中质协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可以对商品进行对比试验,也有权对对比试验的电器评测结果进行发布。中国质量协会秘书长马林进一步强调,中质协并不承认此次活动是“质量检测”,只是一个普通的“对比试验”。
这次全国用户委员会委托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于近期进行的对国内市场主流品牌电冰箱、洗衣机的对比试验,是为了在政府监督的前提下,又进一步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关于产品消费选择方面的资讯。本次冰箱对比试验结果公布了各品牌在冷冻能力、有效容积、耗电量、能效指数、噪音五方面的消费参考讯息。这里值得强调的是,不论是业界对举办活动单位资质的质疑,还是对测评数据及评价规则上的猜测,透过这些表层问题,我们是否需要从另外的角度审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选择资讯和提示的积极意义。
一是公众对某类产品质量的认知问题。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健全和完善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以及鼓励企业加强质量管理,诚信经营的名牌评价、质量免检等举措,为消费者提供了绝对权威的消费指导,并越来越得到了社会的重视。同时,作为消费者组织,依照国外的评价方法,组织的比较测试,使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多的产品质量信息,从而帮助消费者树立更大的质量信心,从此角度上说,也是有益的。据了解,在此次对比试验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中,主办方借鉴以往其他组织类似活动的经验和教训,为了确保结果的公正有效,吸收了国际惯例做法的精华,包括产品背对背的采样、测试前盲样的处理,以及对比试验结果以国家标准限值为基准的评价方案等内容,这些做法完全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在德国,专业的权威媒体《TEST》就是通过对市场产品的自行采样、抹掉商标等标识的处理方式进行公正性评测,从而成为了欧洲市场最可信的产品实物质量评价机构。在美国的《ConsumerReport》杂志、日本市场的《BEST BUY》杂志都是这种权威评测媒体。这些做法,从多个层面给消费者提供了质量认知的视角。
二是提示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自律问题。对于这次对比试验结果,单项指标排序靠后的不仅有国内品牌,还有国际的一些知名品牌,说明对比试验结果并非以强弱品牌论取。国内企业及舆论是否应该认识到,这项活动的主办者只是在为消费者提供另一种方式的产品选择资讯而矣。一方面这个结果可能不代表所有的产品,可能只有部分型号,所以应更多地关注质量改进,而不只是研究评价的结果。另一方面,更应看到自己数据背后的差距是整体系统的差距,应该迎头赶上。因为真正的决定者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与否,切勿本末倒置。毕竟用户需求是无止境的,企业追求卓越质量也是无止境的。在这一方面,国际品牌在出现问题并不断改进的认真态度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然,这次对比试验活动是国内第一次按照国际惯例实施的测评活动,如何通过活动本身的严密策划和公正测评,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引导企业的正确发展,是社会中介组织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重要方面。同时,对于组织这种对比试验也亟待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严格规范对比试验,力求科学、公正。总之,在现阶段,尝试是有益的,议论也是正常的,关键是给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