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菌形态结构、生理生态、遗传育种、菌种生产、栽培、病虫害和保藏加工等方面有关的中英文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食用菌的科研、教学、生产和加工。
本标准对主要基本术语的规定如下:
真菌是指一类营异养生活,不进行光合作用;具有真核细胞;营养体为单细胞或丝状菌丝;细胞壁含有几丁质或纤维素;具有无性和有性繁殖特征的生物。
蘑菇是指大型真菌的俗称。按用途分为食用菌、药用菌、有毒菌和用途未知菌四大类。多数为担子菌,少数为子囊菌。
食用菌是指可食用的大型真菌,常包括食药兼用和药用型大型真菌。
培养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用人工培养基使生物生长繁殖。食用菌生产中特指创造适宜条件使菌丝生产的过程。主要术语有:
假锁状联合是指四极性异宗结合担子菌中由于A基因配套B基因不配套形成的锁状细胞,在这种锁状细胞菌丝中,细胞核不能迁移,不能正常出菇。
菌核是指由营养菌丝集结成的坚硬的能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如茯苓、猪苓等菌丝体在地下所形成的块状物。
菌柄是指上支持菌盖、下连接基质的子实体上的柱状组织机构。
伴生现象就是两种真菌共同生存在同一基物上,其中一种对另外一种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木腐菌自然生长在木本植物上可引起木材腐烂的大型真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多数是木腐菌,如香菇、金针菇等。
本标准对GB /T12728-1991《食用菌术语》进行了修订。主要变化如下:
修订了标准的英文名称,由原名《Terms of edible fungus》改为《Termsof ediblemushroom》。增加了新术语,删除了目前已经不用的技术术语。将“生产术语”分为“菌种生产”和“栽培”用语两节,因此,第2章“术语和定义”由七节增加为八节。增加了附录A《常见食用菌中文、英文、拉丁文名称对照表》。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于2006年6月2日发布,2006年12月1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