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图文]芭蕉芋制品标准中铝含量指标的探讨与设定
2007-10-26 00:0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标准编制的相关情况说明
   芭蕉芋是美人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印尼和爪哇岛,引进我国南方栽培已有近百年历史。由于芭蕉芋制品(包括芭蕉芋淀粉及粉丝)目前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没有制订地方标准前,大多数小作坊没有能力编写企业标准,处于无标生产状态。即使有能力编写企业标准的芭蕉芋淀粉生产企业,企业标准水平也参差不齐,主要技术指标的制定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验证。
   绝大多数芭蕉芋制品生产小作坊的食品质量安全生产意识及环保意识较差。同时,在芭蕉芋粉丝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市场的恶性竞争,为了使产品更白、更有韧性,几乎所有的生产者均使用明矾增加韧性和改善粉丝的口感,而明矾这种添加剂在GB2760中规定不允许在粉丝加工中使用。
    食品中铝的限量及其检测方法
   长期以来,铝一直被认为是无毒元素,铝制炊具、含铝膨松剂、发酵粉、净水剂等使用普遍,也均未发现铝的直接毒性,即铝无直接的毒性效应。[2]
   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铝可扰乱人体的代谢作用,体内过多的铝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及胚胎发育等均有不良影响,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的、缓慢的危害。临床发现,老年痴呆症、关岛帕金森氏痴呆综合症等神经失调疾病,就与铝在体内的积累有关。铝在人体中引起的毒性是缓慢的、长期的、不易被觉察的,然而一旦发生代谢紊乱的毒性反应,后果却是严重的、不可恢复的。[2]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加以控制,提出人体对铝的暂定摄入量标准为体重每1kg含铝7mg。我国也于1994年提出了面制食品中铝的限量卫生标准,要求铝不超过100 mg/kg(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依然保持该限量)。
    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ICP质谱法(ICP-MS)、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以及极谱法等。但GB/T 5009.182-2003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中使用的是分光光度法。
    芭蕉芋制品地方标准中铝含量指标的探讨与设定
    在制订芭蕉芋制品地方标准的过程中,笔者反复对铝的指标进行了验证和讨论。


    1.芭蕉芋淀粉
    首先笔者抽取了4个不同地点生产的淀粉,按GB/T5009.182的方法检验,结果见表1。其中有2号样品异常,通过分析和调查,认为是生产企业在收购原料(粗制湿淀粉)时把关不严,原料加工户在生产中为了加快淀粉沉淀,使用了明矾。由于该批原料已经使用完了,笔者又抽取了另外两批的原料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正常。
   参考其他淀粉标准,如《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等标准中均未对铝作限量要求,只要生产加工中不故意添加明矾,产品中的铝含量不会异常。因此,在DB52/497-2006《食用芭蕉芋淀粉》贵州省地方标准中未设定铝的限量。
    2.芭蕉芋粉丝
   笔者抽取了不同地点生产的粉丝4个样品,其中3号样品为特制(在生产时监督不添加明矾),并同时在超市中随机抽取了两个对比样品,按GB/T5009.182的方法检验,检测结果如表2。
   通过查询龙口粉丝的加工工艺,龙口粉丝在加工中是不使用明矾的,3号样品的结果也与淀粉的情况类似,同时根据NY5188-2002《无公害食品粉丝》的规定,铝的上限为100mg/kg。因此,在DB52/498-2006《兴义芭蕉芋粉丝(粉条)》贵州省地方标准中设定铝的限量为100mg/kg,主要是为了判断和控制生产中明矾过量添加的状况。
    3.芭蕉芋
   由于芭蕉芋淀粉和粉丝在没有使用明矾的情况下均检出100mg/kg以内的铝,为了把握芭蕉芋鲜果本底情况,笔者又选取了两个不同环境生长的芭蕉芋鲜果进行验证,按GB/T5009.182的方法检验,结果其干基均含有(50-60)mg/kg的铝。
    4.相关资料的印证
    在乔善宝和费承英《邻菲咯啉荧光猝灭法测定粉丝中的铝》一文中有如下分析结果。(见表3)
   上表的分析结果反映出龙口粉丝在没有添加明矾的情况下也检出了铝,但也在100mg/kg以内,说明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自然吸收土壤中的铝元素,作为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必要元素。
    结论
   通过上述验证工作,说明在《食用芭蕉芋淀粉》和《兴义芭蕉芋粉丝(粉条)》两项贵州省地方标准中铝含量的指标设定是科学合理的。

    参考文献
   [1]乔善宝,费承英,邻菲咯啉荧光猝灭法测定粉丝中的铝.化学通报,2005,68卷:61.
[2]郑新,铝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食品中铝含量的测定.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9卷(1).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