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纸标准经原轻工部发布的专业标准ZBY39001-1988《皱纹卫生纸》,转为QB3530-1999《皱纹卫生纸》后,又进行修订,转为QB2500-2000《皱纹卫生纸》。2006年12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新的卫生纸国家标准GB20810-2006《卫生纸(含卫生纸原纸)》,该标准2007年6月1日实施。原标准自动作废。
新标准GB20810-2006《卫生纸(含卫生纸原纸)》与QB2500-2000《皱纹卫生纸》相比,改动的地方很大,包括适用范围、引用文件、分类、技术指标、试验方法等。
对适用范围,新标准中规定除适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厕所用卫生纸,还适用于对外销售的用于加工卫生纸的卫生纸原纸。
新标准引用的规范性文件,即方法标准,大多为最新版本,有的与国际标准接轨。如原GB/T451.2-1989纸和纸板定量的测定法,改为GB/T451.2-2002纸和纸板定量的测定;原GB/T461.1-1989纸和纸板毛细吸液高度的测定法,改为GB/T461.1-2002,eqvISO 8787-1989。
对产品分类,原标准将皱纹卫生纸按质量分为A、B、C、D、E等品,形式分为小卷筒和平切两种。新标准将卫生纸分为卷纸、盘纸、平切纸和抽取式卫生纸等,卫生纸原纸为卷筒纸;卫生纸和卫生纸原纸按质量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三个等级,形式有单层、双层、三层等多种。类型可分为压花、印花、不压花、不印花等。可见,新标准对产品的分类更精细,更符合实际,更适应发展变化的需要。
与老标准不同的是,新标准中将卫生纸和卫生纸原纸的技术指标与微生物指标分开,分不同的表格列出,卫生纸和卫生纸原纸的技术指标也分别列为表1和表2。新标准中技术指标新增加了尘埃度,并分为总数、0.2~1.0mm2、>1.0~2.0mm2、>2.0mm2四个分项。这体现了新标准更注重卫生纸和卫生纸原纸的质量。技术指标中原亮度改为亮度(白度),原横向吸液高度改为横向吸液高度(成品层),原抗张强度(纵横平均)改为抗张指数(纵横平均),原柔软度(纵横平均)改为柔软度(成品层纵横平均)。技术指标中各指标限量都有所改动,如定量由原16.0、18.0、20.0、22.0、24.0、28.0、35.0、40.0、45.0、55.0g/m2改为12.0、14.0、16.0、18.0、20.0、22.0、24.0、28.0、33.0、39.0、45.0、52.0g/m2,比原来更符合实际需要。横向吸液高度由原≥20mm/100s,改为≥40、30、20mm/100s。原抗张强度改为抗张指数,与定量挂钩。微生物指标中细菌菌落总数由原≤200、300、400、600cfu/g改为≤600、500cfu/g。其他的技术要求中有改动的还有,原卷纸和盘纸宽度、针孔节距偏差±3mm,改为不超过±2mm。卷纸质量负偏差由原不大于4%,改为不大于4.5%。原平切纸包装质量负偏差不大于4%,改为平切纸的包装质量(或张数)和抽取式的抽数负偏差不大于4.5%。
新标准中的实验方法比老标准中的解释要详细得多,使检验人员更明确,更有据可依。如老标准中横向吸液高度只作了按GB/T461.1进行测定(单层),在新标准中规定,横向吸液高度按GB/T461.1测定,定量〉18.0g/m2的单层卫生纸原纸按单层进行测定,定量≤18.0g/m2的单层卫生纸原纸按双层进行测定,其他均按成品层进行测定。新标准中还规定了尺寸偏差、卷宽、张数、抽数的计算,每个样品取3个试样测定,结果修订至1%。
原标准中的检验规则新标准中改为抽样,抽样方案都采用正常检验二次抽样方案,不同的是原标准中抽样方案中为2种批量,新标准中增加为4种批量。对于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规定,原标准中标志只规定按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产品标识标注规定》进行,而新标准中对卫生纸产品的销售包装标志和运输包装标志都作了具体规定,使检验更加明了。
总的来说,卫生纸标准由原轻工部强制性标准改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可见国家对卫生纸产品越来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