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迅达:沉默不是最好的回答
2009-03-30 16:50:41 中国质量新闻网

    记者 王 越

   不管是针对媒体公开披露的负面消息,还是面对记者对其产品设计的正常提问,这家世界知名的电梯生产商一律以不置可否的态度给予回应。

    迅达又一次沉默了。

   “目前不能说,不知道该怎么说,反正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当记者的采访电话在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上海总部被“转手”了好几道之后,法律部的侯女士在电话中如此回答了记者的诸多疑问。

   这个来自瑞士的自称为“世界第一大自动扶梯生产商、世界第二大电梯供应商”的电梯生产厂家——迅达集团,每每遭遇“质量门”事件时,总是以沉默示人。

    但沉默是迅达公司最好的回答吗?

    沉默的回答

   2009年2月11日,北京日报登载的一篇文章,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近来,外省市接连发生迅达电梯轿厢冲顶事故,给用户造成了财产损失并产生了不良影响。为了保障本市电梯安全、稳定运行,市质监局已组织制造企业参与电梯的排查与维保培训工作,检查、更换存在隐患的迅达E型制动器。”

   “据介绍,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主动提出协助政府部门对此类制动器电梯进行排查治理。经查,本市使用E型制动器的迅达电梯共有3483台。从现在开始到7月,本市将对在用迅达电梯E型制动器进行安全排查和治理;对维护保养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免费调整、更换必要的零部件。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须按照时限、要求开展安全排查和治理工作,并指定专人参加技能培训,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文章见报当天,便有不少网友跟帖。“咱们小区的电梯是这个牌子的么?”“开发商用这种破电梯,咱们的安全怎么保障?”“经常出现停止时电梯与地面有高低差异、发出异常声音和震动等故障。”“这对业主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啊,实在没法让咱们放心用啊。”

   一位似乎颇为内行的网友说:“制动器问题是迅达电梯设计存在的致命缺陷。应向其索赔或者免费召回和更换符合安全要求的、没有安全隐患的制动器。电梯制动器是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部件,迅达居然将其限位方向设计反了,可想而知其产品和人员的水准了。”

   限位方向设计反了?事实果真如此么?除了北京之外,迅达在我国其他地方还有多少台E型制动器的电梯呢?是否都已经做过检查和更换?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记者拨通了迅达集团中国总部位于上海的电话。

   “我们没有电梯轿厢冲顶的事情,没有听说,我们不知道。”电话中,传来迅达集团市场部高先生很干脆的回答。但后来,对方又坦言:“冲顶可能存在,但不是我们维保,所以不清楚这件事情。”

   2月27日下午,根据高先生的要求,记者将一份采访提纲传真给他。随后,高先生给记者发来信息:“传真已经收到,我们内部先要讨论一下再给你回复。”

   “如果制动器调节不好肯定会发生冲顶。”中国电梯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E型制动器可靠性的确不太好,因为都是老电梯,而老式制动器都有相同问题,现在的电梯基本上都是两个独立的制动器。”这位负责人同时称“接到了迅达公司的报告,但没有听说有什么问题”。听说有人怀疑是因为制动器限位方向设计反了时,该负责人很认真地说:“如果真是那样,也太惊人了,那只能说明这样的水平也太差了,也说明迅达公司在撒谎,但我到目前还没有听说。”

    那么,事实到底如何?是迅达公司用谎言掩盖了事实?还是事实证明迅达公司蒙受了冤屈?

   3月6日,当记者再次拨通迅达总部电话时,高先生直接把电话转到了迅达公司的法律部。一位侯女士直言:“但就这件事(E型电梯制动器的问题),我们不能说。”然而,当记者询问采访提纲中提及的“迅达电梯都有哪些可靠性试验?在生产过程中又通过哪些质量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时,侯女士甚为干脆:“目前不能说,不知道该怎么说,反正我也不知道怎么说。”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合资企业之一——迅达集团或许早已深谙中国人的本土文化:沉默是金。

    沉默的代价

    这已经不是迅达集团的第一次沉默了。

   2007年12月27日中午11时45分左右,位于上海市汶水路40号的迅达电梯公司内,发生了一起惨剧。一名电梯操作工人在工作时遭受电梯挤压,在被送到医院后,身受重伤的电梯工张某浑身是血,奄奄一息。经过两个多小时包括心肺复苏等措施在内的全力抢救,最终回天乏术,年仅20岁的工人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相关记者从当地安监部门了解到,该工人是在调试电梯时,身体因电梯挤压受重伤。然而,当众多记者赶到位于汶水路40号的上海迅达电梯公司时,迅达电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不便透露任何情况。”

   死在生产过程中?这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却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迅达集团。迅达到底如何在管理自己的生产线?一个不安全的生产现场又如何生产出安全的产品来?

    然而,诸多记者的诸多疑问,却被迅达公司一句轻飘飘的“不便透露任何情况”不了了之。

   时至今日,迅达的“不便”或许早已被人淡忘。的确,沉默或许会随着时空的更替而化解一部分问题,但沉默绝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良方。

   “花312万元购买了12台扶手式电梯,投入使用3年来麻烦不断,让人更生气的是,作为销售方——迅达公司在收到余款后就再也不露面,我们在免费保修期内先后花费了15万元请别人维修。”在索赔无果后,湖南长沙市志发实业有限公司日前向当地法院提起了诉讼,将苏州迅达电梯有限公司送上了被告席。

   据志发公司负责人介绍,2003年,公司以312万元的价格向苏州迅达电梯有限公司订购了12台扶梯。次年5月,这些电梯正式投入使用,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对方同意30个月内进行免费保修。然而,令志发公司始料不及的是,这批电梯在实际运行中麻烦不断,不是噪音大就是零件损坏,三天两头因故障停止运行。

   2005年8月,志发公司按双方合同付清余款后,迅达电梯公司的维修人员便再也不露面了,该公司长沙服务部工作人员称“现正在改制,原负责人已不见踪影”。无奈之下,志发公司只好另找一家维修公司对扶梯进行检修保养。据志发公司统计,仅2005年8月至2006年4月的免费保修期间,他们为这12台扶梯投入的维修费用有15万元。

    沉默的爆发

    不仅仅是在中国,迅达集团在日本也曾以沉默示人。最终,迅达还是低下了高傲的头。

   2006年6月初,东京一所高级公寓里的迅达电梯将一名16岁的高二男生夹死。据日本媒体报道,前一年4月至当年2月期间,迅达公司的电梯在东京民用住宅等各处共造成136起事故。事故发生后,日本全国各地争相就本地正在使用的迅达电梯开始进行了紧急调查。

   据悉,造成夹死高中生事故的电梯制造于1997年。据一位现场的记者回顾,“在现场的公寓里,发生事故的5号电梯旁边的相同型号的4号电梯,也经常出现停止时电梯与地面有高低差异、发出异常声音和震动等故障。”

    事故发生后,迅达公司曾以“保护个人信息”为由拒绝向日本国土交通省提交电梯清单。

   然而,日本东京警方很快以业务过失致死的嫌疑,对位于江东区的迅达公司及有关单位进行了强制搜查。同时,日本国土交通省也迅速传唤了迅达电梯公司的负责人,接受了该公司提交的电梯设置情况清单,听取了检修管理状况等报告。

   东京警视厅新闻发言人告诉记者:“事故发生后,迅达电梯公司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称电梯的设计是否存在问题属于公司的商业机密,不能随便透露。”

   发言人表示,这个答复激怒了日本普通民众,人们纷纷指责迅达公司不负责任的态度,东京警视厅为此对迅达电梯展开了强制调查。警方拆卸了电梯的零部件,反复进行试验,研究故障究竟出现在什么地方。

   据迅达公司随后提及的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除秋田县外,日本各地共有迅达电梯8834台。

   据东京警视厅最终调查结果显示:发生事故的迅达电梯并不是因为时间久远、机器磨损才出事的,而是因为电梯门的构造在开合时存在障碍,不能自如开合而造成的。

   另外,警方在调查中还发现,迅达电梯每年虽都进行检修,但为了节省费用,从2004年开始,通过招标来选择检修公司。2006年度的检修公司额定检修费只有115万日元,而早在2003年度,每年的检修费至少也要446万日元,检修费缩水到以前的四分之一。

   迫于日本消费者的情绪,迅达集团随后在东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首次表示了道歉。迅达集团总裁也专门从瑞士赶到东京,以表示道歉的诚意。

   随后,迅达电梯公司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千叶县等地发生的5起电梯开着门升降的故障可能是因控制程序的设计错误引起的。

   从“不能透露”到完全公开,再到真诚道歉,迅达集团在日本的态度可谓是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迅达电梯传播给日本消费者的恐慌,也很快蔓延到了中国。迅达电梯在中国的销量远远大于其在日本的销量。然而,当中国的媒体记者致电迅达公司中国上海总部时,其办公室的徐先生坦言,已经知道迅达电梯在日本出事故的消息,但由于事故原因还未完全查明,所以暂时无法发表看法。提及迅达电梯在日本出事故的原因可能是程序设计的问题时,徐先生说,在中国和日本销售的电梯是否为相同的设计程序,自己也不清楚。

   然而,当记者再次问到迅达电梯在中国的情况时,徐先生又使出了迅达公司一贯的招术,“此为公司机密,不便透露”。

    沉默的应对

    沉默是金?

   作为第一批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迅达集团已经在中国呆了整整30个年头,也学会了许多中国人的处事秉性。从“襁褓之中”到“而立之年”,迅达越来越熟练地学会了以沉默来应对“质量门”事件。

    但迅达在日本的遭遇,不知道是否又应验了中国的另一句老话: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凭心而论,作为一个老牌的电梯生产厂商,迅达还是有一些过硬的产品和技术。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鸟巢主会场,正是16部迅达自动扶梯安全地载着各国政要和嘉宾参加开、闭幕式及各项重要赛事,那些工作至深夜仍坚守岗位的人也正是迅达的电扶梯维保技师们。作为北京奥运会的扶梯供应商之一,迅达公司为包括鸟巢在内的奥运会主要场馆及配套设施安装了逾200部自动扶梯。

   然而,生命是平等的。无论是东洋扶桑还是泱泱中华,无论是奥运场馆还是普通楼舍,我们都需要迅达一样的心态、一样的眷顾、一样的负责。

   凑巧的是,记者所在的单位里,就安装了一部迅达电梯。“工龄”虽不算长,却总是一副病怏怏的模样:无论你按亮了多少个楼层的按钮,只要电梯一停所有按钮皆灭。有时候干脆长时间“罢工”,停止不动。身处电梯中,听着持续的非正常之音,总是让人惶恐不安。

   在迅达集团的网站里,有这样一段让消费者颇为动心的表述:迅达,不仅代表了电梯和扶梯,迅达标志着能动。迅达带人们到想去的地方,无论上下前后、白昼黑夜,遍及世界各个角落,永不停息。迅达意味着“能动”、迅达意味着“可靠”、迅达意味着“引领”,这三种价值定义了我们的企业品牌。迅达的品牌特征就是可靠:作为生产商和服务商,我们以质量为本。我们提供国际化、网络化、持续统一的最优服务。安全,可靠,值得信赖。

   我们无从感受迅达的“引领”,更无法知道迅达的“可靠”。作为消费者,我们仅仅希望,迅达不是说说而已。

   据中国电梯协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中国共安装了20多万台电梯,其中,迅达电梯仅在去年一年就销售了8000台。”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电梯都没有使用年限的限制,也就是说,好的电梯可以终身使用。从1980年至今,迅达公司在中国总共生产、销售了多少台电梯?如今,这些电梯里,还有多少台危及安全的E型制动器的电梯呢?如果有,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解决呢?我们不得而知,或许只有沉默着的迅达心知肚明。

    此刻,迅达,沉默绝不是最好的回答!

   数据

我国电梯的世界之最

   115万

   到2008年底,我国在用电梯达到115.073万台,保有量世界第一。而在2002年全国普查时,我国电梯保有量仅仅不到35万台。

   11万

   目前上海的电梯总量已超过11万台,数量超过纽约,跃居世界城市首位。

   上海各类电梯的增加速度较快,每年新增电梯数量都在1万台以上。到目前为止,该市的垂直升降电梯达到10万台,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有近1万台,电梯总量为世界各城市之最。(据新华社)

   423家

   截至目前,全国获得生产许可证的电梯生产企业共有423家。

   60%

   目前,全球电梯每年以40万台的数量增长,而我国电梯的增长数量占据了其中的60%。

   4万

   2008年,我国电梯出口量比往年大增,达到了4万多台。在2007年,这个数字还为3万台。

   2万

   目前,全国特种设备行业工作人员达到2万多人,其中3/4是技术人员,他们常年为包括电梯在内的特种设备产品进行监督、检查、检测等等,确保其正常营运和安全工作。

   100万台

   目前,我国在用电梯中近100万台是近10年内安装的新电梯。

   17474

   2008年,我国报废“老、旧、病、残”的电梯17474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新产品。

   15年

   电梯数量的大幅增长,使得电梯故障也相应增加。2008年,上海应急联动中心接到的电梯故障造成的困人求救电话超过1200个。尤其是使用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数量持续增加,目前已占电梯总量的10%左右。而这个数字,基本和全国相吻合。  (据新华社)

   (注:除署名外,所有数据均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电梯起重机械安全监察处)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