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与吉利帝豪的亲密接触
2009-09-29 16:05:35 中国质量新闻网

调查日记之一 8月31日.宁波

    

    把行李扔在著名的宁波老板娘酒店,本刊记者坐上吉利远景,开始了第一天的行程——参观宁波吉利发动机二厂、宁波吉利变速器厂和宁波吉利帝豪生产基地。上车对表,上午8点10分。

    

    8:40 吉利发动机二厂

    “现在,吉利自己研发的发动机非常可靠。”在宁波吉利发动机二厂参观时,陪同人员显得很自豪。

    在吉利的发动机开发规划中,将涵盖从1.0升到2.4升的排量。目前在发动机二厂,主要生产吉利自主研发的1.5升和1.8升CVVT全铝发动机。这两款代号分别为4G15和4G18的发动机主要装配在吉利远景和帝豪上。

    这两款发动机的升功率都超过了50kW,其中1.8升VVT发动机的升功率更是达到了56.6kW,这些数字在世界同排量发动机中也算得上是佼佼者,在国内更是无人能出其右。

    据吉利技术人员介绍,吉利自主研发的CVVT智能连续可变进气正时系统,采用驱动器内密封和电磁阀滤清方案,突破了VVT驱动器和OCV电磁阀高精度液压元件的技术瓶颈,根据车速和发动机负荷进行智能调节。这些名词听起来复杂,实际生产更不容易。

    全铝发动机的缸盖和缸体均采用铝材高压轧制,对加工工艺和磨具要求都非常高,一不小心就会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气孔,产生废品,增加制造成本。

    吉利的口号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要想实现这个目的,成本控制至关重要。吉利对于零部件的采购和开发都是本着“低价高质”的原则,而对于配套商的选择也是以精为主。

    在吉利的创业初期,他们想要选择高质量的国外配套商,主动找上门去,却被傲慢的国外配套商拒之门外。如今,随着吉利品牌形象和价值的迅速提升,配套商名单中出现了像德尔福、博世这样的国际大腕。当然,国内配套厂的水平也在迅速进步。CVVT发动机上的进气歧管采用的PVC材料要使用高难度的摩擦焊,以前国内无法制造,需要从神龙公司的国外配套厂购买,费用是1200元一套,而现在在国内可以采购到同等同质产品,价格却只需200元一套,成本一下子就下来了。

    当然,好的产品更需要科学的生产管理方式。“吉利实行丰田生产方式的质量自保体系,岗位都是实名制,通常培训一至两个月上岗,并在10个工位进行节拍读秒,谁来不及或有质量问题就拉黄灯局部停线,当然,时间长了谁都不好意思,效率和质量就是这么提高的。为了提高质量检验的效率,吉利还购进了16台价格昂贵的检具。”带队参观的吉利厂方公关负责人如是说。

    吉利发动机二厂的设计产能是年产5万台,但科学管理使其效率大幅提高,到今年年底,月生产量就可达到1万台。

    

    10:40吉利变速器厂

    有了过硬的发动机,变速器也不能被忽视。宁波吉利变速器厂的生产设备是从日本进口的。陪同人员介绍:“当时日本公司听说是吉利要进口这样的设备,拒绝我们去验收,就是怕中国人掌握先进的变速箱生产技术。”

    在自主品牌中,还没有哪个厂商使用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器。吉利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在2006年成功研发了Z系列自动变速箱,并通过国家汽车工业科技进步成果鉴定。不久,这款变速箱将被应用在量产车型上。

    我们向厂方求证了关于吉利收购澳大利亚DSI变速器工厂的消息,并得到证实。目前,DSI正在研发8速前后驱自动变速器、DCT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和CVT无级变速器。这样,在已拥有自主技术的小扭矩自动变速器基础上,吉利将拥有更丰富的变速器种类,除了将为吉利后续开发的中、高排量发动机匹配变速箱,还将向国内和亚洲市场提供配套供应。

    在离开工厂前,我们突然发现在员工休息区的长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两排杯子和带有“盐”字标志的水瓶。经过了解,这是为了给工人们补充盐分特意准备的,每天如此。虽然我们到访的日子天气凉爽宜人,但在车间内参观还是免不了大汗淋漓,更何况工人们要身着厚实的工作服进行高强度的工作,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非常重要。

    “工人是人,不是机器”,陪同人员向我们介绍,想保证安全高效,就要保证让工人劳逸结合,每工作两小时工人必须休息10分钟,补充我们看见的这种上海产的瓶装盐水,这是专门为工人采购的。

    14:30吉利帝豪生产基地

    中午,我们简单用餐后略作休息,随后赶到帝豪的总装厂一探究竟。

    关于吉利将推出第一款中级轿车帝豪的消息,在业内被炒得沸沸扬扬。记者有幸在第一时间与帝豪零距离接触。巧的是,帝豪此时正在济南举行上市会,我们杀到它的大本营去探班,有点剑走偏锋的意思。

    刚进装配厂大门,7座大型冲压机床矗立在眼前。这些机床是齐齐哈尔二机床厂使用德国图纸生产的新产品,其中1台2000吨,3台1000吨,还有3台800吨。

    帝豪使用的钢材全部来自宝钢,厚度在0.8mm到1.5mm,在苏州浦项开卷后送到工厂。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帝豪生产线既没有使用昂贵的连续冲压设备,也没有站4个工人将冲压件拿上拿下,而是用机器手在冲压机床前进行运送。冲压节奏为每分钟6到8个,虽然比使用连续冲压工艺一分钟10多个要少,但要比普通冲压设备快,既节省开支,又更加安全。

    在焊接线上,有10台ABB的机器人“坐镇”,关键环节实现了85.6%的自动化率。帝豪车上的4735个焊点使用乙炔焊、电弧焊、摩擦焊、二氧化碳补焊等各种焊接方法,达到了中级车的制造工艺标准。为了保证质量,三坐标每天上下午各抽检一辆车,工差保证在平均2mm之内。

    在总装线上,吉利主要遵循丰田生产方式中的现地现物和持续改善原则,结合中国实际,强调合理化建议这一环节,同时用师徒协议以老带新,徒弟的成长速度和工作成绩与师傅的业绩直接挂钩。

    吉利员工去年共提出4800条合理化建议,平均每人7.9条;今年上半年平均每人8.1条,估计全年能够达到每人16条,已经非常接近丰田的每人22条。合理化建议一旦被采纳,提出该建议的员工将得到加一个月工资的奖励。

    记者有幸在厂区内体验了“新鲜出炉”的帝豪轿车。坐进车内,第一感觉是帝豪的内饰比起数年前的吉利车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做工细致,材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颇具中级轿车的风范。

    在厂区内短短的两圈试驾,帝豪的表现让记者很是欣慰。4G18发动机动力输出非常流畅,后劲十足。虽然拥有103kW的最大功率和172N·m的最大扭矩,但吉利的工程师并未把它调校成“暴躁”风格,这也不符合帝豪中级车的身份。前麦弗逊后拖曳臂式悬挂偏向舒适调校,但在高速过弯时,悬架的后程支撑力很强,底盘毫无松散的感觉,整体感很强。据工程师介绍,帝豪的底盘悬架是按照欧洲风格调校的。这或许也暴露出帝豪日后要进军国际市场的“野心”。

    下午,一直和帝豪生产基地的人交流,而窗外就是一辆辆刚下线的新车,我们成为惟一在帝豪上市时与制造负责人交流的媒体,刚刚完成“炉边试车”,又有了一次“炉边聚会”,感觉妙不可言。

    

    Tips

    吉利的海外“豪情”

    2004年11月,1000辆吉利轿车从上海港装船启运海外。

    2006年1月,2006北美国际车展在底特律隆重举行,吉利汽车再次代表中国自主品牌被邀请参加,实现了北美车展98年来首次有中国汽车参展的历史性突破。

    2006年11月,吉利与英国锰铜控股公司(MBH)正式签署了合资生产名牌出租车的协议。

    2007年4月,在乌克兰克里明秋科市完成SKD件组装的吉利自由舰在组装工厂隆重举行下线仪式。

    2007年5月,吉利CK-1CKD组装项目正式落户印尼。

    2009年3月,吉利将澳大利亚自动变速箱生产商国际动力系统“DSI”收入囊中。

    2009年9月,吉利承认正在参与沃尔沃股权收购的部分工作。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