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明明白白修车
2010-08-05 09:29:57 中国质量新闻网

   千挑万选,终于提车回家。本以为畅想中美好的有车生活从此开始,谁知,却开启了一个烦恼的潘多拉魔盒。爱车的维修问题接踵而至,成为车主的又一大烦心事

    消费者普遍认为,遍布城区的修理厂绝对占据地理位置和时间成本的优势,而且价位适中,但让人担心的是维修的质量;4S店的软硬件服务让人满意,但距离城区较远的位置、偏高的维修费用、较长的提车时间,无疑都是其软肋所在。于是,车主开始在这个二选一问题中纠结。

    

    保修期内VS保修期外

    确切地说,车主开始做选择题的时间应该在出保修期之后。因为在车辆保修期内,如果不在厂家指定的地点做保养维修,一旦出现问题,厂家将有理由认为这些损坏不在厂家赔付范围内,消费者的损失会很大。

    而且,一些4S店为了吸引顾客,会在销售汽车时,承诺一些保修期内的工时费折扣,也会给需要维修的车主带来实惠。当然,如果消费者想在维修的过程中享受舒适的休息环境,4S店就是首选了。

    对于已过保修期的车辆,维修厂和4S店在价格上的差距就开始明显出现。首先,4S店的维修工时费及原厂配件按照其自定的统一标准收取,价格往往偏高,有时甚至是普通修理厂维修价格的好几倍。据某一类修理厂负责人介绍:“因为没有相关的统一价格标准,不论是4S店还是维修厂,工时费都是自主定价,所以差别会很大。”

    在实地走访中,记者也发现,零部件的价格上,4S店和大型的修理厂差别不大,主要的差价反映在工时费上。别克君威的车主卢先生说:“我换过两次前保险杠,在4S店的价格是1800多元,在一类修理厂花费430元就完成了。”

    其次,4S店维修过程时间相对较长,因为工作按部就班,库存配件不足时需统一由总部派送,同时受业务繁忙等因素影响,往往不能及时交车,不能给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

    可以说,大型汽修厂正好弥补了上述缺憾。大型修理厂资金雄厚,正逐步完善其服务质量,为顾客提供人性化和精细化服务。不过,专家也提醒消费者,根据《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汽车维修企业根据经营项目和服务能力由高到低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企业,但也有一些低于三类资质的路边店,消费者在修车时可不能只用价格衡量,否则发生质量事故或经济纠纷,行业管理部门将不受理维修质量事故处理和纠纷调解,车主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小配件VS大问题

    一些小问题,比如小的剐蹭需要修补等,去修理厂会获得时间和空间上的更多便利。虽然保有量大的车辆在城市中的4S店也有好几家,但与更容易找到的维修厂相比,显然不能为消费者提供时间上的便利和费用的节省。比如车门把手断裂是比较常见现象,去4S更换的话,配件价格和工时费用都比较高。而去修理厂的话,这些费用起码可以节约1/3。有些喜欢网购的消费者,甚至会自己购买配件,然后去修理厂更换。

    一个典型的案例说明,在4S店更换一个车门内把手花费是75元,而在修理厂大概只要38元左右。不过,对于自己购买零部件的问题,修理厂的维修师并不向消费者推荐,因为更多的时候,消费者并没有能力判断零部件的质量。

    在采访中,很多消费者都表示,如果碰到车辆损坏严重或者复杂的维修工程,首选还是4S店。因为4S店的销售车型和维修相互配套,维修时也有与零部件对应使用的专用工具,针对某一款车型的维修技术,一定是熟悉故障、熟练操作的。但是修理厂的师傅维修的车辆杂,特别是上市时间不长的新车型,可能会有短期内难以掌握其维修要领的问题存在。而且,一旦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一味蛮干,很容易造成修理中的损坏,留下日后行车、维修的隐患。

    当然,在一、二类修理厂日益完善服务的情况下,也有一些高档车车主选择去更方便到达且具备资质的修理厂进行大修,某MPV的车主胡先生说:“我的车前段时间出事故,外壳基本都换了,要是在4S店修,他们的报价是一类修理厂的两倍,而且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而修理厂只要一个月左右。我当然选择修理厂了。”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