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象配
透视上汽印度模式
印度模式
2010年2月1日,上汽(SAIC)同美国通用正式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美国通用把印度公司50%的股权转让给上汽,上汽与通用携手共同开发印度市场。上汽集团总裁陈虹曾这样表示:“跟通用联手,利用它在国外的生产设施,一些销售渠道,既生产通用品牌的车,另外也可以生产我们的自主品牌。
理想组合
《印度经济时报》记者Malini Goyal评论到:就像在其他领域所发生的重大变革一样,汽车领域内的消费重心也正在稳定地由西方转至东方。通用与上汽是21世纪的一个理想婚姻组合。它们中的一个是拥有百年历史的贵族式跨国车企,在世界汽车产业中有着辉煌的过去,造诣非凡。另一个是年方20岁的新兴市场巨头,不仅旗下车型所占的市场份额硕大,本身还雄心勃勃。
模板效应
博斯公司的高级顾问Bill Russo认为,21世纪需要上汽与通用这样的联合,因为很少有汽车企业能够自己单独搞定诸如汽车之类的需要财力雄厚的产业。通用-上汽之间的合作模式或许是中国企业开发新兴市场的一个模板。上汽通用五菱公关经理梁晓冬则向本刊记者这样表示:海外业务是SGMW三大核心业务之一,实践着产品输出、业务模式输出、管理团队输出,这当中更突显的则是人的价值输出。
新乐观主义
长久以来,作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商的通用一直在印度市场苦苦经营。可是尽管运作的时间目前已长达15年之久,通用汽车在印市场的销售份额仍然毫无生机可言,2010年全年仅仅卖了10万辆左右。
突然之间,通用对印度市场的攻掠又涌现出了新的活力。“2012年~2013年,我们通用汽车在印市场的份额将会从目前的4%跃升到10%”,宣布这个消息的人是Karl Slym,印度通用汽车的常务董事。在200亿卢比的巨额投资以及从22.5万辆到40万辆提升的背后,通用印度试图使其在印汽车销售份额扩大三倍,真正成为印度汽车市场中的一个令对手敬畏的汽车厂商。
通用对印度市场的新乐观主义背后其实有中国的原因。2009年,当破产的通用对资金急切渴求之时,它与中国的合作伙伴——上汽展开合作,并给其通用印度合资公司50%的股份。坐拥340亿美元的上汽既有扩张海外的野心,也有远大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最大汽车集团的上汽本身拥有雄厚的实力,2010年一年就销售了360万辆汽车。果然不出所料,在过去的一年中,上汽在通用印度内部逐步渗透,不仅在6个董事职位中获得了3个席位,还开创了双执行官的模式,让自己的代表担任最高职务,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高级管理层。上汽的进入能够改变通用在印度的作为,毕竟上汽旗下的那些价廉轿车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2011年的前6个月,上汽的五菱小型货车(类似它的小型货车车型不久将会登陆印度市场)在中国卖了64.8万辆。上汽很希望在印度市场能复制这一成功。
上汽的成功进入(印度市场)会在拥有全球扩张雄心的中国汽车厂商中间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的汽车企业已经盯着海外市场多年了,印度市场就是它们发动全球攻掠的首个大阵地”,J.D.Power驻上海的分析师Marvin Zhu称。
事实上,通用-上汽之间的合作模式或许是中国企业开发新兴市场的一个模板。通用与上汽两家公司已经在位于香港的合资公司注册了50:50的投资股份,这一举措无疑将会强化他们未来的扩张步伐。其他的中国制造商,包括吉利、奇瑞等,一定正在局外观察着上汽的一言一行。
迄今为止,在中印超过6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中,中国的进口额占据了绝大多数。“中国政府目前正在正视中印之间所存在的贸易不平衡以及不可持续等问题,这必然会开启一个中国企业投资印度的新时代。”印度工商业联合会(Ficci)的秘书长Rajiv Kumar表示。
龙计划
明年的早些时候,通用印度将从上汽的车系中选择两款轻型商用车投放印度市场,并挂上通用雪佛兰品牌的车标去“会师”印度马鲁蒂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的成功车型Eeco(28万~38万卢比)以及塔塔Venture(40万~50万卢比),以期在这个增长迅猛的细分市场与竞争对手展开拼杀。与此同时,通用印度还会投放一款1吨重的敞蓬小型载货卡车去抗衡塔塔Ace和马亨德拉Maxximo。
可以看出,通用印度的车型投放和选择很有趣。印度目前是一个密集型竞争市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型汽车厂商都出现在了这里。通用-上汽合资公司目前正在寻找竞争缺口。比如,马鲁蒂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的车型Eeco虽然于2008年上市,但是这款车型的销售额目前保持了30%的增长率,而印度整体的汽车市场却不景气,7月份的销售额仅增长了1.6%。
Eeco车型有望在2012年~2013年增长到27.5万辆。尽管被划分为轻型商业用车,但是从出租车到学校货车,从企业主的装货车到大家庭的中型车,它都通吃,展现出了多功能用途的特点。通用也希望它的新产品线能够在这一细分领域拥有好的表现。随之而来的是,通用也正在使自己在印度的Halol工厂成为全球轻型商业用车的生产中心。
不过,上汽的车系其实在中国市场很丰富,通用从中可以有很多的选择。
赛克帝国的崛起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而上汽是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制造商。上汽是一家国有单位,就像印度的那些国营企业。2010年,上汽共卖了360万辆车,这一数量比印度全年所卖的汽车数量还要多。现在,上汽的英文缩写SAIC被人们称为“赛克”,这是一个新的汽车帝国。
除了庞大的车型销售数据,上汽本身的发展变化也很有趣。过去的20年中,它在中国政府的授权下,在与跨国车企的合作下相继收购了一些合资企业。它的两个最大合资企业都与通用、大众有合作关系,这两家在2010年都卖了上百万辆的汽车。特别是一些合资企业,当跨国车企在研发领域和品牌经营上引入专业技术后,国内的合作者则可将注意力放在国内,比如人力资源和销售。
上汽与通用合作的背后是通用目前在中国的汽车销量超过了其在世界其他市场。在与全球汽车巨头紧密合作20年后,上汽已经从中积累了包括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在内的宝贵经验。另外,从收购双龙汽车公司到收购MG罗孚,再到合并中国南汽,一系列的资产收购也让上汽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帝国。目前,上汽也已经收购了通用Daewoo10%的份额。
上汽的未来目标很大。在“十二五”规划中(2011~2015年),它已经设定了年销售量600万的目标,并意在进行跨国经营,一方面助推其自身品牌发展,另外加速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步伐。上汽希望自己的品牌——荣威和MG旗下车型的销量能够在2015年达到70万辆。
既然上汽目前已经进入印度,可以预见印度未来也是上汽推行全球扩张的一个区域。上汽的一举一动也同样会对那些对印度市场抱有浓厚兴趣,但是目前还未取得成功的大量中国车企有所启发。
变革后的联姻
就像在其他领域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一样,汽车领域内的消费重心也正在稳定地由西方转至东方。以汽车产业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亚洲包括日本仅为全球汽车销量贡献7%的份额,但是到了2009年,这一份额已经超过了45%。到2020年,这一数字还会上升到65%。
由西转东的变革背后,车型需求模式上也有了两个大的变化。未来的汽车大市场,比如印度、非洲,这些地方都需要相对低价的汽车,而这却是诸如通用、福特等世界级车企所不擅长的。另一个变化是,随着人们对环境以及燃油价格的关切,环保小型车以及新能源车就会成为人们眼中的香饽饽。在这些车型供应的竞赛中,任何厂商都是新手,大家都试图有所作为。
通用与上汽是21世纪的一个理想婚姻组合。它们中的一个是拥有百年历史的贵族式跨国车企,在世界汽车产业中有着辉煌的过去,造诣非凡。另一个是年方20岁的新兴市场巨头,不仅旗下车型所占的市场份额大,本身还雄心勃勃。“这个世纪需要这样的联合。很少有汽车企业能够自己单独搞定诸如汽车之类的对财力要求极高的产业”,博斯公司(Booz & Company)的高级顾问Bill Russo表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外国消费者对中国车型的历史认知问题还很重要。
“中国的机动车看起来很漂亮,技术参数也不错,但是整体的质量水平却不太达标”, Autocar India的编辑Hormazd Sorabjee表示。事实上,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不是仅有中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是所有国家的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都已经面临过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的丰田以及90年代的现代都曾遭到这方面的质疑,但是丰田最终问鼎世界汽车市场,现代目前也是世界第四大汽车制造企业。
中国汽车制造商也会走同样的路。但是在过渡时期,它们需要一个品牌支撑去让消费者获得信心。上汽与通用印度之间的合作就是要实现这个目标,通过恰如其分的品牌价值提升来吸引印度的购买者。这也是21世纪汽车企业之间的重要合作模式。
转机?担忧!
上汽的进入将来能否让通用在印度的表现有大的转机?事实上,众多汽车巨头都已经扎根在印度,它们都拥有十足的耐心、雄厚的财力,并对增长印度贸易额充满急切的渴望,这样看来,印度市场对于上汽以及通用来说并不易。“除非它们能够提供引人注目的差异化汽车产品,否则还是不容易的”,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专家Verma表示。
由于旗下拥有众多公司,而且所产的那些低价车型十分适合新兴市场的需求,上汽应该拥有很多产品可以提供给印度市场。上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上的投资值得我们重点一提。中国政府目前正在刺激和推动其汽车制造商投资开发混合动力车型,上汽最近就吸纳了一家致力于开发新能源车型系统的电力公司,这将会使其在新能源车型的开发速度上加快步伐。
中国车企,尤其是上汽日益增长的雄心一定会招致印度汽车企业的某些担忧。长远来看,中国的汽车企业拥有改变市场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汽车企业将会完善他们自己的研发,解决车辆品质的问题,而且中国在技术领域也正进行着大规模的投资。
上汽目前或许还不会造成很紧迫的威胁,但长远来看,它应该会让那些外国的跨国企业感到担心。
Tips
2009年12月4日,上海汽车集团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联合宣布,双方按照50:50股比成立通用上海汽车香港投资公司,未来将以印度市场为起点,联手拓展亚洲新兴市场。同日,通用汽车将其持有的1%上海通用股份出售给上汽集团,使上汽集团持有51%的上海通用股份从而实现控股,通用汽车持股49%。
2011年1月,上汽通用五菱正式对外发布2010年销量数字:1234508辆。在上汽通用五菱的产品阵容中,五菱之光2010年的总体销量达68万辆,保有量已超越260万辆,继续刷新单一平台车型的销售纪录;开启“大微客时代”的五菱荣光,也保持旺销势头,月销量超过3万台,是国内成长速度最快的车型之一;五菱宏光自上市以来,也出现供不应求的市场表现。乘用车乐驰年销量则近8万辆。
《产品可靠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