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我的安全谁做主?
2012-07-05 08:47:09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宋菲

    2011年10月7日,我国滨保高速天津客车侧翻造成35人死亡;连霍高速安徽萧县24车连环相撞,造成至少10人死亡,与此同时,德国北部当地时间11月18日晚些时候发生一起严重车祸事故,50余辆车连环相撞,造成3死35伤特大交通事故。在类似的事件中,为何伤亡人数差距会如此之大?这引起了编辑们的思考与讨论

    阿威:如果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在中国往往能看到见缝插针,甚至机动车与行人抢人行道硬要过去的情景,在德国,车主就会按照逆时针的顺序一辆一辆交替通行,虽没有明文规定,但已成为一种习惯,这就是个人素质的差距。另一方面就是政策法规,我国好像没有强制要求大货车采取一些设施以防止小车钻进去的规定吧。

    李熙:有,但监管力度不够。

    阿威:像美国、德国、日本有没有预防交通事故的好案例?尤其是德国,高速路上不限速,跑得快,但出了事故救援特别到位。

    李熙:德国主要发展应对高速行驶的安全措施,比如说车身电子稳定系统、防抱死刹车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美国也是如此。而日本、韩国主要针对低速的行人保护。我们觉得日韩车前发动机盖子特别薄,一按一个坑,安全性差,其实不然,美国、德国车是在前机器盖子上不同的点上加了很多支柱,或者做了很多螺丝,肯定按不动。日本车的设计是针对慢速碰撞下对行人最大限度的保护,当行人与车辆正面发生碰撞后,前机盖和两侧翼子板能起到海绵一样的缓冲保护作用。咱们都觉得钢板越厚越安全,但日本车的设计理念是前机器盖子有一个吸能区,一但发生事故呈三四折弹簧状。但这么做的前提是一定要保证驾驶室的完整性,首先顶棚不能被压瘪,腿部也不能因为变形被挤坏,再有就是安全气囊和安全带配合使用,就能对人的前、后、侧面进行较好的保护,现在最怕的就是翻滚后顶棚塌下来把人压死。

    阿威:这么说天窗都有安全隐患。

    李熙:当然,所以我国法律禁止私自加装天窗,这样做会破坏车体的结构,而有天窗的车多少会在安全性上打折扣,尤其是全景天窗。玻璃毕竟不能跟钢板比,总不能安防弹玻璃吧。

    阿威:作为多年的老司机,你对行车安全有什么感触?

    李熙:就车的配置而言,慢慢加一些新技术,对车内人员、行人、别的车保护,新凯美瑞提出十安全气囊理念,以前中级车也就六个,现在又加了后排的气帘和前排的腿部气囊,又加了碰撞预警功能,即撞墙以后自动断油刹车,这些配置以前只有高档车有,现在中级车上都出现了。

    安涛:国外还有瞳孔检测,根据眨眼频率推测司机是否睡着,进行提示。

    管建:奥迪A8有一个红外热感配置,黑天看不清行人的时候,根据人的体温与气温的差异,在屏幕上呈现出一个动态的红色感应区,如果气温和人的体温一样的话就是一片红,感应不出来就很容易出事儿,所以建议大家先不要使用。这是主动安全最新的技术,现在还不大成熟,以后会不断完善。

    李熙:什么配置都需要不断完善,比如安全气囊,本身是起保护作用的,有时候反而带来伤害,这就需要不断精确不断完善,不该弹出来的时候不要弹出来。

    安涛:奥迪多配了两个碰触式的传感器,一般的都是加速度的传感器,达到一定加速度就会引爆,碰触式传感器安装在前杠内,如果确实发生碰撞了再给信号引爆,更保险一些。

    李熙:汽车发展这么多年,该有的安全配置也差不多都有了,主要还是人的因素,重大交通事故几乎都是人为造成的,比如三超一疲劳(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国外驾驶习惯好,高速上大家都排队行走,速度也平均,国内驾驶员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打电话走得很慢,别的车不得不并线,一并线就很容易发生事故。

    管建:我在高速上如果看到大车要么就离它远远的,要么就超过去,不敢并排,怕侧翻,怕往下掉东西,而且时时刻刻怕大车司机疲劳驾驶。

    李熙:我觉得如果国家降低大车的过路费,减轻大车司机的经济负担,它们就不会超载、疲劳驾驶了。还有就是给他们开辟专供大车的道路,在枢纽上修一些货车专道,或者国家给大车强制性地安GPS。

    安涛:我经常看到货车在路上断轴。

    李熙:平时不保养,造成隐患,说白了还是收入少,要么该休息休息,谁愿意玩儿命跑啊。

    安涛:还有安全意识的方面,国外后排乘客也都系好安全带,咱们很少有人有这种习惯,发生事故以后很危险。

    李熙:关于这个,我以前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五个人坐一辆车,全车只有副驾驶后面这个人没系安全带,由于前方突发事故,他在强大的惯性的作用下,把同乘的几个人的脑袋全给碰碎了,如果都系上安全带就可避免类似这样的情况,外国人似乎更有安全意识。

    阿威:但跟大环境也有关系,很多外国人在中国开车或骑摩托撤也闯红灯、逆行,是不是中国处罚力度相对较轻。

    李熙:而且对非机动车的保护有点儿过头了,如果一个人闯红灯被撞了反而是机动车的责任,助长非机动车无视法律。

    阿威:甚至连最基本的社区劳动都没有,一点儿惩罚意识都没有,驾驶员只能认真瞅着四面八方。

    李熙:这也加大了驾驶员的工作量,精神高度紧张,更容易疲劳驾驶。

    安涛:不仅如此还催生了一个碰瓷儿的产业,因为车与人发生事后,法律法规是偏向人。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2年1月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