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维生素勿盲目!当心变“危生素”

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2022-06-02 17:49:01

中国消费者报南昌讯(熊铮 记者朱海)维生素又被称为维他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很多人觉得维生素要“没事多补补”。6月1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专门发布消费提示:维生素吃错可能会伤身。

维生素分为两种,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可随脂肪被人体吸收并在体内储积。“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泛酸、叶酸、烟酸和生物素,这类维生素吸收后体内贮存很少,过量的会从尿中排出。

维生素在食物中的来源广泛,比如维生素A在动物肝脏、鱼肝油、黄绿蔬菜和黄色水果等食物中含量丰富;维生素B族在谷类、豆类、粗粮杂粮等食物中含量丰富;维生素C在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量丰富,例如柠檬、橘子等;维生素D在鱼肝油、蛋黄、牛奶等等食物中含量丰富;维生素E在植物油和坚果类食物中含量丰富。

维生素片能代替果蔬吗?答案当然是不能。这些膳食补充剂里仅含有单个或部分维生素成分,通常仅能对其标明的成分进行补充。而水果蔬菜中除了这些必需的维生素之外,还富含大量其他的必需营养物质,比如膳食纤维、蛋白质、糖类、脂类、矿物质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推荐,每人每天应摄入不少于300g的新鲜蔬菜和200-350g的新鲜水果。因此,补充维生素最理想的方式是从食物中摄取,果蔬比单纯的维生素补充剂营养更均衡,不可因为吃了维生素片,就放弃食用果蔬。

维生素摄入多多益善吗?“吃维生素就等于吃水果蔬菜”“补点维生素总没坏处”——不少人都有这样的观点。其实,饮食种类丰富时,不必额外补充维生素,过量摄入反而可能诱发不良症状。

对于人们常常补充的水溶出维生素C来说,大量服用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或诱发胆结石、肾结石等疾病。如果补充过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则可能会出现肌无力,甚至肾功能衰退、溶血性贫血等症状。

补充维生素更要控制好剂量。如补鱼肝油过多易致维生素A、维生素D中毒,导致食欲减退,皮肤干燥,多饮多尿,体重明显减轻。因此,对于身体状况正常的人群来说,健康均衡的饮食就足以提供人体需要的维生素,无需额外补充维生素,若有需要则需注意不超出说明书的推荐剂量。

越贵的维生素效果越好吗?药店里既有2元一瓶的维生素C药片,也有上百元一瓶的维生素片。面对价格、包装迥然不同的维生素补充剂,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呢?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可以通过标识来区分,带有OTC(非处方药)标识的属于药品(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开头),没有OTC标识的则属于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开头或“食健备”),被称为营养素补充剂。

其实,2元与百元维生素的功效区别并不大。从成分上看,价格亲民的药物维生素C片和保健食品维生素C咀嚼片相比,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几乎没有差别。只是相对于保健食品中的维生素片,维生素药片的口感可能略逊一筹。

(责任编辑: 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