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民生>>信用>>
《信用约束故事》《登记注册故事》基层作者座谈研讨会发言摘编
2019-10-16 16:42:19 中国市场监管报

讲好市场监管故事 宣传商事制度改革

——《信用约束故事》《登记注册故事》基层作者座谈研讨会发言摘编

 

编者按

由中国市场监管报社主办、江苏省苏州市市场监管局承办的《信用约束故事》《登记注册故事》基层作者座谈研讨会9月26日在苏州市召开。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巡视员杨卫东介绍了江苏省商事制度改革和信用监管情况。苏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蒋亚亭介绍了苏州市构建以大数据中心为依托、以信息公示为基础、以信用监管为核心、以随机抽查为手段、以联合惩戒为导向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等情况。本报《信用约束故事》和《登记注册故事》专版,得到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效应,已成为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新闻宣传工作的名牌栏目。中国市场监管报社将继续引导和鼓励基层作者深入一线,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创作更多“沾泥土”“带露珠”“有温度”的新闻故事。来自全国各地的11名基层作者代表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分享了采写两个故事的经验和体会。本版刊发11名基层作者代表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信用约束故事的几个要素

信用约束故事包含以下几个要素,这些要素清楚了,一篇文章也就出炉了。

一是失信企业、失信人员的信用出了什么问题。企业被市场监管部门认定失信的情形包括: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对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的“双随机”检查不予配合,被吊销营业执照,被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被撤销登记事项或认证认可等有关批准文件,被市场监管部门作出重大行政处罚等。参与经营活动的人员被市场监管部门认定失信的情形包括:法定代表人所在企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法定代表人对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负有责任,企业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对企业破产负有责任,对企业的严重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撤销、吊销食品、药品、认证认可等领域的执业资格。常见的企业或参与经营活动的人员被其他部门认定失信的情形包括:被认定为失信被执行人,被列入其他监管领域的“黑名单”或被认定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失信人员,被其他行政机关作出重大行政处罚或撤销在该领域的从业资格,刑满释放不满5年的自然人等。

二是失信主体或人员受到了什么影响。由市场监管部门实施的信用约束措施主要有: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向社会公示,对失信主体和失信人员实施市场准入和任职资格限制,责令办理变更登记,吊销营业执照,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增加监督检查频次,提升风险管理等级,取消示范企业资格,限制参与示范企业评选,限制享受优惠措施或政府性资金补贴等。其他部门对市场监管部门认定的失信主体和人员实施的约束措施常见的有:实施经营领域准入限制或任职资格限制,金融机构限制开户或冻结、清理失信企业的银行账户,限制参与投标或政府采购活动,限制参与行政机关组织的评优活动,限制申报政府性资金补贴或优惠政策等。此外,失信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遇到的签订合同受影响、被电商平台拒之门外等情节,也是可以写进信用约束故事的。

三是失信企业或人员最后怎么样了。信用修复是有条件的,有些约束或惩戒措施可以解除,有些则不能。故事中的失信企业遇到的问题有没有解决,对失信行为有没有正确认识,都要给读者一个解释。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 尚欣亮

积累与练习都不能少

信用约束故事来源于生活,不能离开工作实践。写好信用约束故事,“实践”与“有心”是基础。也就是说,要深入具体工作,并在繁杂的工作中锻炼对新闻价值的发现和捕捉能力。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例,在实施检查过程中,鲜活的场景特别多:有的企业存在行政处罚信息,被责令限期履行公示义务后,不愿公示又不得不公示;有的企业检查中找不到,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后突然现身“讨说法”;还有的企业打电话不接、现场检查不配合,在被告知将标记“不予配合情节严重”后态度大转变等等。要紧扣信用监管的“关键点”,做工作的“有心人”,故事素材就在身边。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为例,只完成业务受理工作,好故事是不会冒出来的。要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善于观察申请人的情绪,倾听申请人的叙述,善于挖掘有意义的失信约束情形,在此基础上和申请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前因后果,并对相关线索跟踪和回访,才能收集到好的素材。

写好信用约束故事,就要多看、多练。要重点关注中国市场监管报社的《信用约束故事》专版,学习各地的信用监管故事类型、采写角度、叙事风格等,同时要关注其他报刊新闻故事的写法。新闻故事看得多了,也就慢慢清楚该如何写好信用约束故事了。此外,要勤于动笔,光看不写,阅读后的体会、监管工作中的细节、鲜活的现场就会慢慢淡去。每周给自己留一点动笔时间,既是工作记录,又是故事练笔,思考练习的多了、素材积累的多了,好故事自然而然就冒出来了。

□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市场监管局 陈彬彬

小故事有大学问

两篇不同时间写的文章,体现了我撰写登记注册故事时认知的变化,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受到威胁以后》写的是一名刑满释放人员的身份证被冒用注册公司后,其廉租房、低保金获得资格均被停止。该人员在窗口十分狂躁,要拼命一般,我紧急向区局领导汇报。区局迅速组建工作小组,探索撤销登记的方法,最终撤销了被冒用注册的营业执照,并联系相关部门恢复了该刑满释放人员的低保金,并受理了其廉租房申请。文章给人解决问题后长吁一口气的轻松。

《维护小股东的权利》中的当事人是一名市人大代表,以自己公司是改制企业为由,通过召开股东会的方式来任免小股东。其申请被我们拒绝受理后,他反映到区政府。在区长亲自主持的协调会上,我把法律对股东变更的规定作了解释,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4个方案供企业选择使用。区领导听了我的解释后,对企业的任性行为作出批评。文章给人一种以静制动大反转的解气。

这两篇故事,都要用游离在法律、法规边缘的知识来解决。所以,小故事里有大学问。做好登记注册工作,写好登记注册故事,需要具备三方面的能力:一是对登记注册业务熟练掌握,二是对相关法律法规要勤于学习并精于应用,三是要正确应对窗口和网络突发舆情。

□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管局 罗 华

写言论要下一番苦功夫

一是要“懂”业务。商事制度改革后,无论是登记注册方面,还是信用监管方面,出台的方法、法规和政策逾50部。这些内容都需要认真学习,反复领会,学懂弄通。

二是找“准”立意。写言论和写新闻故事不一样。言论需要有鲜明的观点,因此找“准”主题非常重要。只有确定好主题,才能在之后更好地亮明观点、充实论据。

三是写言论要“接地气”。“接地气”既体现在语言风格上,要用大众语言,将“专业”的事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话表述出来,又要体现在所举的事例上,从小事写起,用大家感同身受的小例子作为论据,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夯“实”论据。言论能否让人信服,在于给出的论据是否充分。要想论据充分,旁征博引是关键。没有事例的言论更像是在说教,论据支撑力薄弱,很难被认同。

五是论“明”观点。观点从来都不只是一个“点”,是由面托举出来的,在主题中引出,在论据中强化,最终成为整篇言论的精髓。写言论就是一个围绕论点,不断向自己提问的过程。明确自己论的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弄清楚这几个问题,一篇言论也就写成了。

□山东省济南市市场监管局 胡艺萌

巧用案例提升守信底线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许多企业由于受到处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进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等原因遭遇到信用约束。面对这些鲜活的案例,我们积极做好收集工作,巧用案例提升守信底线。

一线监管干部是信用约束效力最直接的感受者。面对经营者从急迫到顿悟再到懊恼的情绪变化,很容易将一个冰冷的惩戒案例变成一个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信用约束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能从一个很小的点反映出事中事后监管体制不断完善、信用监管与信用约束机制逐渐形成的过程。

信用约束故事多为企业因不及时申报年报、通过登记地址无法取得联系、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或弄虚作假等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进而在办理银行业务、参与投标、评优评先、上市等过程中受限。所以,我们在筛选案例时,引导监管人员关注行政处罚与严重违法失信对企业信用的约束。同时,我们对一些无法律依据的案例,如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禁止乘坐高铁,即使是真实发生的也不选用,确保信用约束故事的合法性。

□上海市松江区市场监管局 周 鹏

讲好身边的登记注册故事

个体工商户登记业务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耐心的工作,如基层一线的车辆市场监管所,每天来办理道路运输代理业务的个体工商户数不胜数,所里只有两名受理人员,平均每人每天受理的业务量逾20件。办事群众学历低,很多表格需要登记人员一点点指导他们填写,因此,登记人员不但需要有耐心,更需要有体力支撑。通过采写登记注册故事,可以反映出市场监管人亲民爱岗敬业的风貌。

在登记注册故事中树立登记人员依法行政的形象。企业登记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工作量大,责任重。群众不理解登记人员为什么要对公司名称、股东、出资甚至住所等看得这么细致,甚至一个错别字都需要修改,并签署修改人的名字。可是作为一名登记人员,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企业开办材料审查不严,企业日后在经营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纠纷,比如公司名称重名引发不公平竞争等。因此,登记人员既要忍受群众的各种不理解甚至谩骂,还要顶着压力做好群众的解释工作,并且以最短的时间给他们办好营业执照。通过采写登记注册故事,可以反映我们执法为公、审慎许可的执法形象。

通过登记注册故事反映商事制度改革历程。比如,从注册资本实缴制到注册资本认缴制,从提交厚厚的纸质材料到全程电子化登记,从单纯的营业执照到“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再到“多证合一”,从“先证后照”到“先照后证”再到“证照分离”,从名称预先核准到名称自主申报,从烦琐的注销程序到简易注销,从企业主体登记市局、分局按权限登记到“全城通”办理,从层层审核到“一审一核”,从部门按权限登记到外资企业工商登记和商务备案“一口办理”,办理营业执照从15个工作日以上到5个工作日再到3个工作日甚至立等可取……改革前行的每一步,都少不了一线登记人员孜孜不倦的学习和追求。我们透过这些登记注册故事,展现了商事制度改革的全过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市场监管局 徐 怡

采写信用约束故事的体会

我想与各位分享一下在信用约束故事组稿和写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是故事开头要精彩简短。文章开篇,要让人眼前一亮,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具体写法上,可以在开头摆出矛盾、设置悬念,以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也可以开门见山,开头就紧扣题目,点明与内容有关的人、事,还可以先描写物、景,渲染气氛,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做铺垫。布局上,开头一定要短,能不写的地方就不要写,不要交代太多的信息,让读者找不到重点而影响阅读情绪乃至放弃阅读。

二是故事结尾要自然简洁。选择结尾的方法,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首尾呼应,以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具体写法上,可以是归纳总结全文,突出主题,起到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的作用,如企业从事件中得到的教训、事件发生后的后续结果、对社会的警示效果等,或者简单地创设一种情境,使文章在一种特殊的氛围中结束。

三是故事语言要朴实自然。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文笔和技巧。信用约束故事的文字要尽量简洁朴实,特别是人物对话,人们用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总是未经加工的,不需要太多的描写和修饰。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 吴春燕

小故事里有大民生

民生无小事,事事总关情。登记注册故事虽然写的是“小人物”,却体现了商事制度改革这个“大民生”;虽篇幅短小,却一枝一叶总关情。

登记注册故事虽然写的是“小故事”,但能把这几年国家商事制度改革精神真正体现出来,能把“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全程电子化、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等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以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展示出来,既通俗易懂,又深入人心。

登记注册故事虽然写的是“小故事”,但详细记录了登记注册干部的一言一行与工作全貌,真实记录了登记注册干部真诚服务与真心为民过程,传播了社会正能量,唱出了窗口好声音,弘扬了社会好风尚。

登记注册故事虽然写的是“小故事”,但它能如实反映登记注册干部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如实反映登记注册干部是如何解决群众所急所想、所需所盼的,能让群众了解业务开展情况、知晓工作流程,这样可以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认可度。

□黑龙江省肇东市市场监管局 秦 敏

采写信用约束故事的“两心”

“用心”,即用心挖掘素材。在服务群众时,遇到少见的案例要有敏锐的嗅觉。比如我在办理一起经营异常名录移出手续时,了解到企业因“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时执法人员通过登记住所无法联系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导致该公司无法参加政府招投标工程,于是写出了第一篇信用约束故事。当时我反复学习了报纸刊登的各地信用约束故事,发现故事不仅要写明时间、地点、人物、单位、发生的经过,而且要有鲜明的主题、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这样才能让信用约束故事更加深入人心,更易于被读者接受。无论是写消息还是写新闻故事,都要用心挖掘。

“精心”。唐朝诗人贾岛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成就了一段佳话。采写信用约束故事也许不需要像贾岛那样字字考究,但他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好的作品都是精心推敲出来的。所以我在写信用约束故事时,注重精心谋篇布局,并特别注意制作标题。一个好的标题能使整篇信用约束故事更加明朗,起到吸人眼球的作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市场监管局 蓝梓菱

用新视角挖掘信用约束故事

我经常阅读《中国市场监管报》刊登的信用约束故事,发现近几年的故事有两个变化:一是由表及里的变化。信用约束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有招投标受限、贷款受限等等,但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是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等造成的。二是由面向点的变化,或者理解为从普遍到特殊的变化。在近年的案例中,我发现原先的一些诸如银行贷款受限、变更登记受限、招投标受限这几个领域的受限案例变得普遍。而随着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制度的实施,现有的案例更具有特殊性。这说明信用约束的效果在广度和力度方面发挥得更为充分,但同时撰写信用约束故事加大了难度。

其实基层有很多好的案例,但我们日常忙于工作,忽略了对于案例的积累,而需要写作的时候又缺少题材。所以,我个人一直在做三件事,即“等”靠”“要”。今年我写的一篇信用约束故事就结合了这三方面。“等”的是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实施后信用约束案例出现,“靠”的是法规学透用好,“要”的是基层处理案件的经验,而我的视点则聚焦这项新制度实施后新的处理模式。

在以信用监管为主的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实施后,企业的发展生存接受全社会的考验,信用约束故事的刊发和宣传能够引起共鸣,并提高全社会对信用的认识。

□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 陆蓓莹

登记注册故事要真实

我认为,写好登记注册故事,真实性不可忽视,只有在新闻故事中出现真实的办事群众、办事项目、办事过程,新闻故事才会有真的故事结构、故事对话、故事情感。例如,在写登记注册故事过程中,小到时间节点这样的细节都需要注重它的真实性。在生活中,我们都明白“民无信不立”,那么在新闻故事中也同样“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当你帮助办事群众顺利拿到营业执照时,他们脸上的笑容是真实的,他们所表达的谢意是真实的,你所感受到的自豪感也是真实的。把这些生动的情景写到新闻故事中去,就发现这样的故事会说话,能让读者真正“读懂”。

在写登记注册故事过程中,故事背景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结合也是需要注意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帮广昌县孟戏团注册了一家公司,解决了其参加抚州市汤显祖戏曲节所需的营业执照问题。在写这篇新闻故事前,我先听了一场孟戏,将自己带入这个源远流长的历史当中去,再回过头来看看孟戏的历史发展,感受它与我县的历史情感,还去文化馆了解了目前孟戏的发展状况。登记注册故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碰撞出别样的“火花”,会让故事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写登记注册故事中,还应当融入当时的政策以及改革的措施。例如,通过无纸全程电子化企业登记方式,将传统的“面对面”服务转变为“键对键”服务;“多证合一”实行后,实现了“让企业、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的目标,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一窗式”改革,简易注销便利化,还有我们江西省推出的“赣服通”政务服务……登记注册故事要与政策紧紧联系,环环相扣,在故事中展现出改革前行的脚步,反映出办事群众满意度、幸福度不断提升的可喜局面。

□江西省广昌县市场监管局 夏晨圆

(责任编辑: 六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