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金价屡创新高,黄金消费市场也是一片热火朝天,随之而来的,是有关黄金消费的投诉与日俱增。
这不,江苏省扬州市消协就受理了不少有关黄金饰品类的投诉,最受争议的莫过于“一口价”黄金,其次还有黄金足金标识不全,克重有问题等等,可最近,家住西区的王女士反映,五六年前,她在市区某金店购买了一款黄金手镯,前几天卖的时候发现,这款手镯居然成色不足,这让她很是惊讶!
买家反映:回收黄金手镯,检测发现成色不足
王女士说,五六年前,自己的母亲过年50岁,为了表孝心,她特意在当地的金店为母亲选购了一款拉丝推拉款的黄金手镯,总克重45.31克。虽然花费不少,但看到母亲如此开心,她觉得特别值!前两天,母亲突然主动提及,想趁着最近黄金价格高涨,把手上的镯子卖掉。“我们年纪越来越大了,戴着这些黄金首饰,一是不太安全,二来可以将黄金换成现金,存在卡里更有安全感。”王女士支持母亲的想法,第二天便将手镯送去了黄金回收店。过秤后,显示手镯克重为45.31克,这还没结束呢,还得过一下黄金检测光谱仪,可让王女士没想到的是,结果居然显示这个手镯的成色不足,也就是说,最后的克重就变成了45.31×0.996=45.12克,按照当天的回收金价591元算,少了112元。
“买的时候,店员信誓旦旦地保证,她们家都是千足金,而且在手镯的内壁处,也明确标注了足金999的标识,怎么就成色不足了呢?”对此,王女士挺生气,“做生意以诚信为本,今天我这边少了一百多元,明天,后天,其他人也少一百多元,两百多元,这家店开了这么多年,是不是都是这样坑消费者的呢?”
商家辩解:提纯技术不成熟,成色不足很正常
事后,王女士拿着证据找到当初的那家金店讨说法,可对方辩解,以前的提纯技术不成熟,老金成色不足很正常。可王女士并不认可对方的说法,“如果说是十几二十年前,你说这话,我或许还会相信你!可这款手镯才买了五六年,也不算是老金啊!”但对方坚持自己的说法,王女士也无可奈何,最后,因为旧金已经被回收,再加上当初的购买发票因为搬家已经丢失,王女士只能自认倒霉。
众所周知,黄金作为全球公认的贵金属,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美观和稀有性上,更在于其成色。黄金的成色,通常以千分比或克拉数来表示,反映了黄金中纯金的比例。成色越高,黄金的纯度越高,价值也越大。然而,当黄金的成色低于标准时,其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涉及经济价值,还可能影响到市场信任和消费者权益。
近些年,甚至不少知名金店都曾闹出过黄金饰品成色不足的新闻,如黄金扣头不是纯金,或者是黄金耳钉的耳堵不是纯金等等,虽然材质不是纯金,或者成色不足,但商家都是按照足金的价格收费。
网上就曾有过这样一则新闻,刘先生为妻子在某知名金店购买了一对千足金耳钉。当时销售人员给这对耳钉称了重量,并按当时的黄金牌价计算了价钱开具了发票,上面也明确标注了千足金字样。没想到,刘先生的妻子佩戴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耳钉的配件(耳堵)变成了黑色,可按理说千足黄金是不会变色的,刘先生和妻子便对耳堵的材质产生了怀疑。刘先生立即联系了金店,据金店工作人员解释,根据《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他们的首饰的含金量都是完全符合标准的(耳钉是千足金,耳堵是90金),至于耳堵变黑问题,很可能是沾染到了化妆品或其他东西导致。工作人员还强调,柜台标签上已经标注了耳堵的黄金成分,耳钉与耳堵的含金量不同得到国家的认可,但在出售时不同的含金量是按照统一的价格结算还是按不同的价格结算,国家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而行业惯例是统一价格结算,销售黄金耳钉时称重包含耳堵这也是行业“潜规则”。
还有有关黄金首饰的扣头问题,黄金首饰的扣头一般分为M扣、S扣和弹簧扣,并不是所有的黄金扣头都是纯黄金。一般M扣和S扣是纯黄金,而弹簧扣多数是AU750黄金或者AU900黄金。因为纯黄金的硬度比较软,起不到固定的作用,因此黄金首饰的扣头是K金。
但不管是何种材质,最重要的,应该是在消费者购买前,商家应该明确提示,如果消费者不能接受,可拒绝购买,这样才能避免发生类似的消费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