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陈女士向江苏省常州市新北消协投诉,称其2025年4月将其丈夫的一套价格为5000多元的西服送至某洗衣店干洗,洗完取回家后发现西服领口、袖口等处出现掉色磨损的情况,跟店家多次协商赔偿无果。陈女士向新北消协求助。
接诉后,新北消协罗溪分会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介入调查。经查证,取衣时双方未对衣物进行现场检查交接,而陈女士坚称西服拿回家后一直未穿着,此前并无磨损掉色现象,现有问题应系干洗操作不当所致。由于陈女士未选择保价精洗服务,双方在赔偿金额上存在较大分歧,调解一度陷入僵局。消协工作人员秉持公正立场,耐心细致地释法说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洗衣店一次性赔偿陈女士2000元现金,并赠送1000元洗衣充值卡。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西服掉色、磨损的责任归属问题。根据《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洗染业经营者应当与消费者共同确认衣物洗染前的状况,并在服务单据中如实注明。这一规定的立法本意在于明确经营者的审慎查验义务,避免因衣物原始状态不清导致后续责任认定困难。
在本案中,洗衣店作为专业服务机构,在接收衣物时未履行规范的查验程序,既未与消费者共同确认衣物状况,也未在服务单据上详细记录,导致无法证明西服的掉色、磨损是否在送洗前就已存在。经营者若无法提供有效证据证明自身无过错,则应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
消费提醒
夏季来临,不少市民将冬装送洗,干洗服务进入旺季,相关消费纠纷也随之增多。其中,因衣物交接不清、权责不明导致的纠纷尤为突出。为此,新北消协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和干洗商家:对于普通衣物送洗,商家应当主动与消费者做好衣物现状确认,建议通过书面或电子方式详细记录衣物状况,明确双方责任。特别是针对高档衣物(市场参考价3000元以上)或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珍贵衣物,消协建议优先选择“保价洗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