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虫胺
噻虫胺属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内吸性、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姜蛆、蚜虫、斑潜蝇等有较好防效。少量的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噻虫胺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噻虫胺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种植户是为了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农产品中噻虫胺残留量超标。
噻虫嗪
噻虫嗪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活性,用于叶面喷雾及土壤灌根处理。如果长期食用噻虫嗪超标的产品,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噻虫嗪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种植者为了快速控制虫害,过量使用农药或者农药降解周期未到造成农药在蔬菜上的残留量过高。
过氧化值
过氧化值是油脂酸败的早期指标,主要反映油脂被氧化的程度。食用过氧化值超标的食品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但长期食用过氧化值严重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等。糕点中过氧化值(以脂肪计)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原料中的脂肪已经被氧化,也可能与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环境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
咪鲜胺属于咪唑类杀菌剂,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治疗作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21)中规定,山药中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3mg/kg。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残留超标可能是生产者未严格按照标准规定施药或施药后未严格落实农药安全间隔期造成。
亮蓝
亮蓝又名食用蓝色2号,水溶性非偶氮类化合物,是常见的人工合成着色剂,在食品生产中应用广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中规定,蔬菜干制品、粉条和淀粉中不得使用亮蓝,中检出亮蓝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改善产品色泽、提高市场价值而超范围使用,也可能是企业掺假造假滥用色素。亮蓝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过程中计量不准导致终产品亮蓝超标,也可能是生产企业为改善产品色泽、提高市场价值而过量使用,还可能是企业掺假造假滥用色素。
柠檬黄
柠檬黄又名食用黄色4号,水溶性偶氮类化合物,是常见的人工合成着色剂,在食品生产中应用广泛。如果长期摄入柠檬黄超标的食品,可能对人体肝脏等造成损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中规定,柠檬黄在蔬菜干制和淀粉制品中的不得检出,检出柠檬黄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改善产品色泽、提高市场价值而未按标签标示生产。
苋菜红
苋菜红又名蓝光酸性红,偶氮类化合物,是常见的人工合成着色剂,在食品生产中应用广泛。如果长期摄入苋菜红超标的食品,存在致畸、致癌的可能性。淀粉制品中苋菜红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过程中计量不准导致终产品苋菜红超标,也可能是生产企业为改善产品色泽、提高市场价值而过量使用,还可能是企业掺假造假滥用色素。
日落黄
日落黄又名食用黄色3号,是常见的人工合成着色剂,在食品生产中应用广泛。如果长期摄入日落黄超标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可能会引起风疹、荨麻疹、腹泻、小儿多动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中规定,淀粉制品中日落黄不得检出。日落黄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过程中计量不准导致终产品日落黄超标,也可能是生产企业为改善产品色泽、提高市场价值而过量使用,还可能是企业掺假造假滥用色素。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作为一种广谱食品防腐剂,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抑制能力强。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能被人体完全吸收,并能抑制人体内多种氧化酶,长期过量摄入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会危害人体健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中规定,糕点和淀粉制品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不得使用。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超限量使用了该食品添加剂,也可能是其使用的复配添加剂中该添加剂含量较高,还可能是在添加过程中未准确计量。
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
氟氯氰菊酯和高效氟氯氰菊酯是一种合成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谱广,击倒迅速,持效期长,植物对它有良好的耐药性。少量的农药残留不会导致急性中毒,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
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快速的作用特点,对害虫以触杀和胃毒为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在甘薯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1mg/kg。少量的农药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除虫脲
除虫脲是属内吸性昆虫生长调节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食用食品一般不会导致除虫脲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除虫脲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的规定,除虫脲在荔枝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5mg/kg。
镉(以Cd计)
镉是一种蓄积性的重金属元素,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长期食用镉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肾脏和肝脏造成损害,还会影响免疫系统,甚至可能对儿童高级神经活动有损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中规定,镉(以Cd计)在新鲜蔬菜(叶菜蔬菜、豆类蔬菜、块根和块茎蔬菜、茎类蔬菜、黄花菜除外)中的限量值为0.05mg/kg。辣椒、百合中镉(以Cd计)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其生长过程中富集环境中的镉元素。
甲基异柳磷
甲基异柳磷是一种土壤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较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广谱、残效期长,是防治地下害虫的优良药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甲基异柳磷在豆类蔬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1mg/kg。少量的农药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水胺硫磷
水胺硫磷为有机磷杀虫剂,兼具胃毒和杀卵作用,主要用于防治果树、水稻和棉花害虫。《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水胺硫磷在豆类蔬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5mg/kg。水胺硫磷属于高毒农药,主要通过食道、皮肤和呼吸道引起中毒。少量的农药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苯并[a]芘
苯并[a]芘是一种芳烃类化合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具有一定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中规定,油脂及其制品中苯并[a]芘最大限量值为10μg/kg。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油料收储、晾晒不当,从环境、包装、机械收获、运输等过程中引入污染;生产中关键工艺控制不当等。
苯醚甲环唑
苯醚甲环唑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麦角缁醇的生物合成而干扰病菌的正常生长,对植物病原菌的孢子形成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苯醚甲环唑杀菌谱广,施用苯醚甲环唑一次,可预防多种病害,对作物的安全性好,可应用于多种作物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苯醚甲环唑在荔枝中最大残留限量为0.5mg/kg。苯醚甲环唑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果农在水果种植中农药施药量过大,或者使用频率过高,或者对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滥用农药,也可能是没有严格执行农药停药期,急于上市而违规使用。长期食用苯醚甲环唑残留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2025年度7月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示 _ 丹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