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业务启动试运行
本报讯 (记者 李 春)记者从9月2日举办的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海外维权论坛获悉,即日起,在中国境内合法注册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合法登记的行业协会、商会、产业联盟等,可以向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提交申请,符合要求的申请将在5~20个工作日内获得公益咨询或指导意见。
据了解,当前我国正在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企业国际化发展中遭遇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和诉讼明显增多。为构建国家层面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建立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与协助机制,增强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纠纷防控意识和纠纷应对能力,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于7月10日成立。
在本次论坛上,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业务启动试运行。今后相关单位可以通过“智南针网”海外信息平台或指导中心窗口提交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申请。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在论坛致辞时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强化公共服务,推动形成知识产权海外维权“一平台一中心”的基础服务架构。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部门将持续聚焦新需求和新问题,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机制,推动知识产权在企业“走出去”中发挥更大作用。
来自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及国内外企业、服务机构、高校院所的4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论坛就海外知识产权形势、纠纷应对机制、海外焦点国家的法律法规等热点话题展开研讨。欧盟以及美国、巴西、日本、印尼等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专业人士分别就当地知识产权制度最新进展和维权实务发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