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品牌>>热点资讯>>
《2019微信知识产权保护报告》新鲜出炉
2019-11-13 15:47:17 中国市场监管报

 

10月29日,互联网社交平台知识产权保护论坛暨《2019微信知识产权保护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办。《报告》显示,微信品牌维权平台自2018年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入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80家国内外品牌企业,覆盖33个消费品类和行业类目。借助维权平台,微信已处理近11万个商标侵权个人账号,清除超过6万个公众号及小程序的账号信息及侵权内容,为品牌权利人输送逾50万条侵权线索。

维权平台为品牌权利人护航

微信品牌维权平台是微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一大创新举措。平台以法律法规、平台规则为基本遵循,以平台生态为治理基础,以用户诉求为研究导向,是一种全新的社交平台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平台可以同时带动微信、用户、品牌方(权利人)投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形成合力,有效维护权利人权益,净化平台生态。

《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微信品牌维权平台累计接入超过280家国内外品牌企业。这些企业来自中国、美国、法国、瑞士、日本等22个国家和地区,覆盖箱包服饰、珠宝饰品、教育出版、生活用品等33个消费品类和行业类目。

腾讯公司法务副总裁兼副总法律顾问谢兰芳表示:“在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时,腾讯会把知识产权权利人以及争议各方视为用户,尽可能在流程以及页面交互设计上,更接近微信本身的产品体验。”

2018年,微信公众平台优化改进小程序开放的服务类目,细化梳理320个行业准入要求,并应用在品牌保护工作中。这一举措让开发者能够清晰直观地浏览服务类目及对应的资质要求,提高小程序运营的合规性,也让品牌权利人所在行业设立准入合规标准,过滤不合规账号,有效遏制假冒注册、恶意混淆等行为。

为从源头保护品牌权利人合法权益,微信公众平台设置行业准入门槛。平台要求,微信公众账号主体注册时提供与从事行业或服务相关的法定资质文件,否则不予审核通过。平台还将相关敏感词、特殊行业的关键词纳入监测,防止商标品牌被恶意滥用或在跨类目商品服务上注册账号等情况的发生。

借助强大的技术实力,微信知识产权保护团队运用“技术发现+人工复核”等方式,主动识别发现、拦截处理侵权假冒信息,新增超过6500个商标品牌关键词,日拦截假冒注册行为1.1万次。从2018年至2019年6月,微信品牌维权平台主动巡查疑似仿冒侵权公众号2700个、小程序380个,并对其中严重侵权的逾1200个公众号和150个小程序作出注销/下架处理,对其中涉嫌侵权的800个公众号作出删除昵称/头像等侵权内容的处理。平台还为品牌权利人输送超过50万条侵权线索,有效帮助权利人发现并鉴别侵权内容。

同时,品牌权利人通过公开、透明、快捷、有效的微信全电子化侵权投诉流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微信公众平台根据投诉,审核确认侵权后,清除超过6万个公众号及小程序的账号信息及侵权内容。

全方位保护的“微信经验”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人,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各类商业形态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不断萌发、自然生长。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保护也出现了不少新动态和新难题,给各大平台以及监管方带来新的挑战。

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保护知识产权和凝聚创新力量成为包括腾讯在内的诸多互联网企业的共识。作为一家以科技为向导、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将知识产权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坚持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并重,致力于维护健康的互联网生态。

自2011年上线至今,微信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正改变着数以亿计用户的生活。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1.33亿。微信不断探索和优化知识产权保护路径,拓展保护范围,加大保护力度。

自2016年1月11日首次发布《微信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以来,微信结合产品功能,构建起“三位一体,两大重点,全场景覆盖”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该体系集微信品牌维权平台、微信版权保护计划、全电子化侵权投诉系统于一体,以商标权、版权保护为保护重点,覆盖微信个人账号、公众号、小程序等全部场景。

品牌保护一直是微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点。自微信品牌维权平台试运行以来,微信知识产权保护团队不断扩大品牌保护范围,优化升级保护策略,探索“线上+线下”双路径品牌保护模式,全方位、全链条保护品牌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据腾讯公司微信法务总监黄嘉慧介绍,在线上,微信知识产权保护团队创新性地通过品牌维权平台,解决个人账号、朋友圈侵权信息发现难、查找难的问题。平台可以收集个人用户仿冒产品的信息及举报信息并转给权利人。权利人对这些信息鉴定、确认后,可通知微信及时处理侵权信息、账号。通过对信息进行分析,平台还可以为权利人在线下打击侵权行为提供更多线索。

除个人账号外,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公众账号以及小程序也是众多品牌宣传以及开展商业活动的重要阵地。基于公众平台上均为公开发布信息的产品特质,微信公众平台的品牌保护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多样性。据介绍,现有保护措施已覆盖从账号注册到运营全过程,不仅有平台被动接收通知后删除的侵权投诉处理措施,更有注册拦截、运营巡查等主动措施。

除全电子化的侵权投诉系统外,微信还建立起针对假冒商标以及使用混淆品牌名称注册的高频关键词库,在公众号和小程序注册初期即可主动防御。如果名称命中关键词,申请人需要提供权利证明或有权使用证明才能成功注册。在账号运营阶段,微信设立了日常巡查机制,基于关键词库对公众平台上的内容进行抽查,一旦发现假冒、售假、侵权等数据特征,将批量评估、主动处理。

为从根源上打击侵权行为,微信自2018年起探索线上线下联合打击的新模式,与多个品牌方、版权方以及多地警方携手,共同推动售假行为的线下打击工作。微信团队立足于品牌维权平台提供的大量投诉线索,与品牌权利人联手分析平台上的有效信息,筛选初步线索,研判重要信息并深挖跟进,最终实现与公安部门良好配合协作,对售假行为予以精准打击。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孔祥俊指出,平台经营者处于互联网科技和经济发展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沿阵地,往往是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他认为,腾讯形成的全方位社交平台品牌保护机制,将来很可能发展为行业惯例,甚至上升为法律规则与标准。

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多元共治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互联网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2019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要点》明确,推进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治理,加强网络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在线销售侵权假冒商品、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落实互联网企业主体责任,加快网络信息内容执法体系建设。

谢兰芳表示,互联网社交平台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健康有序的互联网环境。除政府对互联网产业大力支持外,还需要法律规则与平台规则科学衔接,用规则和技术共同营造健康的平台生态。知识产权保护出现的新问题,需要紧密联系产业需求,在创新突破的同时,与法律法规科学衔接,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平台经济与知识产权经济同向而行、共同发展。

《报告》指出,引入行业各方参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仅可以体现公平公正,还可以让行业从业者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更多建议,联动共治,维护微信的原创生态。在此过程中,行业各方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难处和痛点,在行业各方参与的过程中,形成对疑难问题的行业解决方案,开启保护创意、守护原创新思路,推进行业发展。

黄嘉慧表示,在品牌保护方面,微信知识产权保护团队将继续加强与品牌权利人的交流合作,优化品牌维权平台的功能和体验,加大打击售假账号的力度,沿用和继续优化线上线下联动打击模式,为品牌方开展针对售假行为的打击行动提供更多帮助。

谢兰芳表示,近年来,通过多次行业交流活动,微信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业界专家等深入交流,达成诸多共识,知识产权多元共治保护成效正逐步显现。“我们有信心,在各级监管机关的指导和支持下,在与各方的不断沟通合作下,微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效率将不断提升。”谢兰芳说。

《报告》指出,腾讯将以全方位保护知识产权为宗旨,杜绝违法侵权行为在平台上滋生,继续加大技术投入,深入了解和挖掘品牌方、版权方等权利人的保护需求,优化微信知识产权保护的各项机制和流程,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深入到微信产品合规工作的各个细节中,更好地维护品牌权利人合法权益,净化市场环境,营造平台良好生态。

□本报记者 李 春

典型案例

线上线下联动打击侵权

2018年3月,国际知名品牌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的维权团队(以下称LV维权团队)在微信平台维权及处理微信品牌维权平台提供的侵权线索中,发现某犯罪团伙通过互联网大量销售假冒LV产品的蛛丝马迹,迅速与辽宁省大连市公安机关以及微信团队取得联系。

了解LV维权团队的需求后,微信团队立刻组织人力物力,协调公司内外部资源以及前后端技术力量,在微信品牌维权平台挖掘到更多线索。各方调查发现,这个犯罪团伙从2017年开始生产加工仿冒LV的产品,再利用微信及朋友圈宣传、发布仿冒产品信息。他们的供货商、采购员、营销团队及下游代理,遍布辽宁、广东、江苏等10多个省区市。

7月下旬,一张由微信团队、LV维权团队、大连公安局中山分局共同撒下的大网悄然拉开,对该犯罪团伙的所有产业环节,包括刺绣厂、印花厂、印刷厂、面料厂及织带、吊牌供应商等,实施全链条打击。此案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

这起线下打假案件,微信首次全程参与,系微信与品牌权利人在全链条维权打假中首次成功合作,也是国内社交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新尝试、新突破。社交平台知识产权保护首次实现全链条闭环打击,极大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为线上线下联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累了宝贵经验。

主动出手打击仿冒欺诈

微信通过主动分析微信品牌维权平台的线索发现,部分用户利用微信朋友圈功能冒充知名品牌方,从事“免费送”等恶意欺诈行为。所谓“免费送”,是指冒充官方(客服)发布宣传信息,虚构各类免费、促销活动,诱使用户支付资金或提供个人数据信息。此类活动往往声称只需添加提供的客服微信或群发一定量宣传信息,便可免费领取该品牌产品,极具欺骗性。

“免费送”行为不仅侵犯品牌方的商标权,更具有明显欺诈恶意,情节恶劣。

发现上述情况后,微信知识产权保护团队果断出击,在用户举报和投诉线索的基础上,专项打击此类恶意仿冒欺诈行为。按照《微信个人账号使用规范》,根据用户投诉提供的证据,微信对5500个涉及“免费送”欺诈行为的账号给予限期或永久封禁处理,有效遏制了类似恶意欺诈行为的蔓延,成功维护了阿迪达斯、罗莱家纺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晓 春

(责任编辑: 六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