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造车”越传越盛 汽车制造技术优势明显

中国质量报
2023-01-05 14:37:17

“华为造车”越传越盛

汽车制造技术优势明显

□ 傅江平 许创业

近来有关华为“造车”的传言又在网上越传越盛。先有华为成功申请“鸿车”商标引起业内关注,后有广东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上的一则新能源车制造备案项目公示信息由于与华为东莞基地地点吻合,被业内认为是华为即将造车的“铁证”。

华为曾承诺不造车。2020年,面对市场上关于“华为造车”沸沸扬扬的传言,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2020年10月26日签发华为EMT决议,其中明确指出: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但这是两年前的事情,后面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两年来,“不造车”的承诺成就了华为。正是这一承诺,让华为获得了越来越多汽车整车生产厂商的信任与支持,华为也以专利提供方、技术和配件供应商的身份,在汽车产业中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改变整个汽车制造商的价格策略。广汽埃安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华为的产品可能比较好,但价格不受控制,如果广汽埃安想跟华为合作,会发觉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有这种“被支配”感觉的并非只有广汽埃安,新能源车明星品牌“问界”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甚至有分析认为,一旦离开华为,“问界”的处境将岌岌可危。

华为虽然不造车,但在汽车领域的投入一点也不少。在近日举行的第12届中国汽车论坛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Marketing与销售服务部总裁迟林春表示,最近3年,在汽车零部件研发上,华为累计投入了30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超217亿元)。华为还招募了超7000名研发人员,并在苏州建立600亩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以及2000多平方米的九大联合创新实验室。

巨大的投入对应的是巨大的产出。华为在汽车领域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在ICT 领域更是拥有30年技术积累。从产业链布局来看,华为从2012开始布局汽车业务,已经推出4D激光成像雷达等硬件产品,HiCar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鸿蒙车载操作系统,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等技术。可以说,无论是激光雷达、车规级芯片等硬件的研发与制造,还是5G通信技术,操作系统、自动驾驶技术等软件开发,华为均有布局,是少有的软件与硬件都有的科技巨头。

近年来,华为通过聚焦ICT技术,定位智能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传统汽车所不具备的“增量”,包括高精地图、芯片、感知硬件(激光雷达等)、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生态服务、云等,被业内称为“不是车企,胜似车企”。

目前,华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可以分为两条主线:一是立足汽车零部件及软硬件技术供应商定位,无限推进整车解决方案;二是以华为哈勃投资为羽翼,不断前探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极限,筑牢芯片壁垒。单就技术成果方面,华为推出了DriveONE全栈动力域解决方案、鸿蒙智能座舱、华为智能车控操作系统 VOS、华为自动驾驶系统 AOS、车载充电系统、云端智能预警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有业内人士称,在华为内部,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座舱、智能车云五大汽车业务已初步成型,几乎覆盖全部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所需要的关键新技术。

华为虽然不造车,但华为整车制造的实力不容小觑。从AITO到问界,华为团队都深度参与到从设计到定义到生产再到质量把控中,汽车品牌方也被业内戏称为“华为的代工厂”。

销售渠道方面,华为在全球建立了5000多家体验店,尽管并非所有体验店都将被授权卖车,但与汽车品牌相比,华为的渠道布局更完善,拥有“数量级”上的优势。通过进入华为遍布全国各级城市的零售终端,汽车品牌获得了更多直连用户的触点。

有关业内人士认为,一旦涉足整车制造,华为就站到了一众整车企业的对立面,被视为竞争对手。这对于华为现有的汽车合作业务,很可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水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