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言:身份与归宿的重审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7-10-27 10:37:05

身份与归宿的重审

——偶然读到一部惊喜之作感言

□ 雨明

我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区的一个小山村,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

在我童年的岁月里,周边父老乡亲给过我不知多少亲昵,多少疼爱,多少开心……,感激《父老乡亲》这首歌写出了多少人的乡愁!确实也是我的乡愁!

我们村里人都崇尚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他们看来,读书长见识,为家人争光,读书是为了走出山村,到外面大城市过现代化的生活。

当年我在父母支持下,顺利考上了大学,2009年大学毕业后在东北的一家企业工作两年,2011年随单位来到北京,开始了北漂生活。

北京是国际化特大都市,世界的焦点城市,自然是群英荟萃,聚集了国内外很多高端人才,也有不少人成就了事业。但绝大多数人是来来去去,难有归宿感。每每下班的时候,路过公园广场,经常看到老太太老大爷街坊邻居们正伴着音乐,欢歌笑语,或舞步轻飘,和着夕阳彩霞,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这繁华都市一瞥的景象,常常能唤起我的乡愁,总不禁隐隐升起一丝忧伤,想到城市的繁华与热闹,基本不属于我,无疑会发问我的归宿终究在哪里?

就在我的人生道路出现了方向性困惑的时刻,偶然发现了悦心的惊喜。

那是今年五月的一个周六,我跟着爱人来到他们单位国家行政学院,在图书馆,我忽然看到一本书《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报告》,关注农村发展已经很久的我,如获至宝。我一口气看完这本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本书正是我要找的书,我所有的问题,这本书都给出了答案,于是我买下了这本书,回到家反复看了好几遍,它带给了我明灯似的方向和无穷尽的激情思考。

这本书是2010年1月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如书面所写:“这是一部心血之作。”作者李珀瑢教授,历时十多载,踏遍了全国大部分省(市)乡村,访问了从中央到地方关注农村问题的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及其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就解决“三农”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构架了一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运行模式,读来让人深感21世纪的中国,将会再一次创造出世界性奇迹!

当时我激动不已,立即拍了照片,通过微信给朋友圈分享了这本书的主题,希望同根同行同心者能够好好读读并认真研究这本书无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大家都知道,2010年当时全国上下都在竭力呼吁农民工向城市转移,李珀瑢教授完全跳出了当时的社会导向,站在时代的前沿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发展思路,相信读到过这本书的人都有同感,真是对广大农民的幸福人生路径做了启蒙性的求索。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报告》从历史和现实国情的深层次矛盾剖析入手,用大量事实论述了城市的有限资源,决定了几亿农民出路难在现有城市,建议调整导向和运作模式,避免广大农民甚至多少代农民在无奈等待和流动中度过一生。

在这本书中,李珀榕教授从幅员广大的中国现实民情、国情、社情出发,创立了解决我国农村问题和涉及诸多社会问题的“四大”模式。即:“万镇”模式;企业战略转移模式;“城市內优外特” 模式;“扬弃式”现代农业模式。

“四大”模式中,“万镇”模式是基础,是广大农民的真正归宿,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企业战略转移模式是关键,是繁荣农村的支撑主体,应该是当代社会经济领域改革的重点;“城市內优外特”模式,是减轻城市压力,助力农村发展,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推手,从长远看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扬弃式”现代农业模式,是提升农业整体水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创建确保人类生命健康的体系。

在书中章节里,李珀榕教授用大量事实分析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主题应该是解决农村的“造血功能”;广大农民不能长期充当被“输血”者;彻底改变农民命运重在创建“造血功能”模式;大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应该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今天的农村具备了企业战略转移生存的4个基本条件,即水、电、路、通讯;为农民工就地设计全新的就业舞台;等等。这套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把中国几亿农民的真正归宿求到了实处,而且能够从根源上切断了产生诸多社会矛盾的起因,并能使政府从矛盾漩涡中解脱出来。

因为《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报告》出版时隔今日已7年了,我想李珀榕教授应该会有新书和能够找到根据书中理论实践的新成果,后来通过我爱人在事业单位的朋友及多方联系,终于又找到了李教授的新书,书名为《镇!中国复兴之基——新型城镇化“四大”操作模式》,于2014年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开篇便看到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贺铿写的序言,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几句是:肯定了李珀榕教授的《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报告》,完全吻合中央关于“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名族特色的美丽城镇”“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精神。新华社国内部原总编施宝华在序中也特别评说:李珀榕的研究成果,为中央“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前做了與论准备和提供了参考。由此,李珀榕教授的大作,让我彻底解除了心中积存己久的疑虑,找到了人生旅途的方向目标,我要解救的乡愁,我们共同的乡愁!

带着激动的心情,我和爱人又了解到书中所提到的农村示范,运营模式非常契合当地特色,尤其李教授在福建上涌的试点,得到了福建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不是简单征地盖楼房,让农民上楼没有后续,给社会造成新的问题。而是在李教授的直接指导下,充分挖掘当地各种优势,创建全新产业,让农民在当地就业,賺到合适收入,把当地的教育、医疗、商业、文化、服务等各类设施改造或创新到接近城市水平,让老百姓真正享受新的生活。他带领的专家团队运用国际化思维,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结合市场经济,结合国家政策、地区资源优势,科学设计规划,细心统筹布局,实实在在帮到了农民,发展势头喜人。

试点乡镇的农民自己编出了一首顺口溜:“镇上就业家里住,房屋宽大不用租,赚钱管家两兼顾,照顾老小两不误!”。这就是农民心里想要的城镇化。

思考李教授对城镇化的定位,发展重点是镇。我国改革开放前有5万多个乡镇,经过合并,现有3万多个乡镇。《镇!中国复兴之基——新型城镇化“四大”操作模式》一书论述了3万多个乡镇同时发展过散,尤其很多乡不具备创建镇的条件。而从3万多个乡镇中挑选1万个左右具有交通优势、环境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区位优势等多种优势的乡镇,打造成为中心镇或特色镇,其他乡逐步融入中心镇,成为中心镇的下属社区,既克服了3万多个乡镇过散的弊端,又解决了人口过于拥入城市的困惑。这样调整才能实现中央关于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使中国乡村为本土生息与共的广大农民拓展出长远发展的舞台,展现广大农村的勃勃生机,这是新型城镇化历程中急需解决的大事。中国农村具有太多太好的资源和尽秀尽美的景区,值得我们去开发和经营。书中认为,如果政府能从政策上加以导向,全国2000多个县都能动作,预计5年左右就能出现奇迹,10年左右基本改变中国农村面貌,实现几亿农民安居乐业。看到这里,我深深感到中国农村真是大有希望。

正如《镇!中国复兴之基——新型城镇化“四大”操作模式》概说:“四大”模式的核心是设计了一套调动全社会可能调动的资源和力量,解决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让乡间的富饶土地永远养育自己的子孙后代,让中国农村的绿水青山再次迎接久别主人的青睐!

《镇!中国复兴之基——新型城镇化“四大”操作模式》一书还特别提到,美国很多大学和大型企业的总部都建在几万人的小镇。其中,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的总部,就设在人口不到4万人的阿肯色州小镇;百胜集团、强生、麦当劳等总部,都设在州以下的小镇上。美国的北俄亥俄大学也设在仅有5000人的爱达镇上,新罕布什尔大学也在美国东部的达勒姆小镇。发达国家的产业和人口布局,充分注意了良好生态空间为人类所受益,避免了大城市化的弊端。

是啊,这些年,我们对城市的向往,我们很多的企业家为什么都选择发达的城市建立公司,办工厂?不就是因为城市具有企业生存便利的交通、发达的信息、电力、水利这些基础设施条件吗,而如今,这些条件在我国的大部分乡镇已然存在,企业战略转移去乡镇也就顺理成章了,不必非要留在拥挤的城市。

中国人常说:安居乐业是我们百姓之福。多么想有一天,在我出生、长大、熟悉的家乡,能够在出门不远就业,下班可以回家吃上妈妈做的饭菜,周末可以陪陪父母,或者童年的小伙伴们有空一起再读书、游戏,乐得仿佛还是个孩子!工作之余乐享人间天伦,真正拥有一个工作生活所在地正式公民的身份,并放心自己未来的归宿,那该是多么的幸福啊!

今天我的梦想,应该是很多青年的梦想,实现人生目标,需要靠我们自己去奋发创造!李珀榕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深入农村一线考究,为获取一线材料,还自费到乡村农家调研,当时很多人包括他的家人还不理解,他以个人大半生辛劳换得这套理论和实践成果,为我们的人生目标找到了有益方法,真是广大农民的知音。

他的研究成果之所以能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基层产生强烈共鸣,与他曾在乡村、省政府、国务院研究机构、联合国生态组织等多层面多领域工作过的特殊经历有着直接关系,否则,也难有如此宽泛的研究视野,更谈不上创立各地实用的具体操作模式和方法。我反复在想,农民的心思根源在哪,农村的现状优势何在,社会力量如何才能辐照农村,在李教授心中应该早已摸透,他是用各个不同层面的亲身感悟和一线资料去分析事物,思考社会,研究对策,才会超前想到这些一般难以想到的问题,这是他获取如此适用成果的特有优势。

今天,社会大背景迎来了农村发展的大好时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部门对解决农民问题非常重视,社会各界都在高度关注农村发展。我真诚盼望,具有历史担当责任的企业家,在改变我国农村的伟大事业中大显身手;我真诚希望,我们广大的有志青年们,积极投身农村城镇化的建设事业,让我们的家乡较快走向绚丽的明天!让我们的人生具有真切可望的幸福未来!

(责任编辑: 八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