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传统文化“表情包”成为网红

新疆日报
2019-03-02 14:18:44

如今,甲骨文手机表情包已经成为斗图圈的“新宠”。意蕴深远的传统文化符号竟与“神马”“有木有”等网络流行词产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设计者将几何化的甲骨文字转化成更加直观形象的动物,再配上时尚的网络用语,整组表情就像是一套五彩的、可爱的甲骨文动态识字卡片,让每个甲骨文字的图案意义跃然眼前。

这套表情包的设计者是“汉仪陈体甲骨文”字库设计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楠及其团队。“甲骨文的设计与推广应该是结合当下的、活化的,不希望把它塑造成高深莫测拒人千里的文化符号。”陈楠说。正是因为有着如此的设计理念,才使得“甲骨文表情包”一出道就受到了热捧,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网红。

在认知上,甲骨文的确距离我们十分遥远,除非那些“外形十分靠近现代文字”的甲骨文,人们还能够依靠其外形揣测出含意,其他比较复杂的甲骨文,也只有业内人士、专家学者才能认得。有人觉得,甲骨文日常不使用,“认得”与“不认得”并没有多大意义。其实不然,虽然现今甲骨文不需要使用了,但是作为我们的文化瑰宝,还是应该进行传承。这些“平时不使用的传统文化”到底该如何走进百姓的生活?设计者将其制作成了“表情包”,这种方式是“借助现代载体传播传统文化”不错的渠道。

我们在使用手机时、在网络聊天时,“表情包”使用的频率相当高,而且传播的效果相当好。“甲骨文表情包”的出现,让“开心”和“认知”结合在一起,既做到了愉悦身心,又起到了传播文化的作用。

从“甲骨文表情包”成功的文化传播案例来看,其实我们需要进行更多这种载体创新、形式创新的文化传承。我们可以将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设计成“表情包”。比如,可以设计“戏曲表情包”“方言表情包”“风筝表情包”“花灯表情包”“七夕表情包”等,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尽量融入现代传播方式中,让更多人参与传播,也参与思考。这样一来,就能让中华传统文化真正走入百姓的生活之中,而且能够更好地吸引年轻群体。

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进行拓展,也许更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春风化雨”之效。“甲骨文表情包”成网红或许就是大力推动传统文化传承的一次机遇。

(责任编辑: 广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