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在其网站公布了近期对北京市场上销售的部分休闲裤比较试验报告。北京市消协称,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某些休闲裤样品的质量并不能与其品牌知名度或昂贵的价格成正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纤维含量不准确、色牢度、甲醛、pH值不达标。其中,国际知名“快时尚”品牌ZARA也进入该黑榜。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ZARA第一次上黑榜。据了解,北京市消协自2009年以来依法先后进行了3次服装产品比较试验,由ZARA所在的飒拉商业(北京)有限公司生产或经销的“ZARA”品牌部分产品,3次均被质检机构认定为不合格,北京市消协为此先后3次对该公司进行告知,并将检测结果向社会公布。与前两次的反应相同,此次ZARA所在公司依旧未在第一时间及时回应,引起媒体、社会的普遍关注。
直至5月6日,ZARA所在飒拉商业(上海)有限公司通过媒体发表致歉声明,并表示消费者如买到涉及问题货号的产品,ZARA各门店可以给予无条件退货。
而在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11年第二批“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中显示,由海恩斯莫里斯(上海)商业有限公司生产的H&M某型号童装的下摆部位纤维成分及含量(%)不合格。H&M公司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不合格产品已经全部下架,其他后续问题将由瑞典总公司做出决定。
一次是偶然,两次就是必然。为何快时尚品牌的产品屡陷质量问题?
快时尚赢得时尚心
“快时尚”(Fast fashion),一股风靡全球的生产、消费方式,众多快时尚品牌引得世界时尚女性紧紧追随。快时尚品牌的新品到店速度快、上货时间快、平价和始终追随潮流;“快时尚”每一款服装的生产数量都很少,不仅减少单款的陈列,同时人为制造稀缺,带动购买欲。
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观念与国际接轨,ZARA、H&M、C&A、GAP和优衣库等国际快时尚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因紧跟国际潮流的设计、高效的款式换新率以及适合的价位,使这些品牌迅速赢得消费者青睐,成为时尚人群生活的一部分。
小左是一个热衷时尚的年轻白领,每当新品上市或打折期,都会到ZARA、H&M等品牌店“扫货”,看重的就是衣服的款式和价格。尽管小左对快时尚品牌有着特别偏好,但也对衣服质量有些微词。她坦言,买过的衣服有些的确禁不住时间的考验,但因为穿着时间短,也就暂时采取忽略的态度。
事实上,小左这种观点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时尚女性的看法。在热门网站我爱打折网上,针对ZARA此次质量问题,网友观点普遍分成两种。经常购买快时尚品牌的网友认为,就是看准了此类品牌的款式、颜色,而一般潮流性强的服饰只穿一季,如果价格适中,也就不在乎质量问题。而另有网友认为,品牌无论何时都应该以产品质量为基本标准,只有款式,没有质量,品牌不能长久得到消费者的信任。
快时尚莫失消费心
众所周知,快时尚的特征包括上货时间快、款式新潮、色彩鲜艳、款少量多。以ZARA为例,相关数据显示,从产品设计、下单到上架只有短短两周时间,每年推出1.2万多款产品。因此,快速的市场反应使品牌通常采用低价策略占领市场,这样就迫使其不得不尽量降低生产成本。
业内人士表示,此类品牌大多将主要精力放在产品设计和品牌建设上,压低成本主要体现在面料和加工工艺两个方面。同时,快速的市场反应使产品供应链的质量控制得不到可靠保证。在一两周的时间内,完成对供应商的遴选以及服装面料的检测比较仓促,因此有可能埋下质量隐患。
北京市消协表示,在此次休闲裤对比试验中,购自西单大悦城、由飒拉商业(北京)有限公司生产或经销、标称产自摩洛哥的ZARA休闲裤样品其纤维含量存在虚标。其中,吊牌标称棉含量为75%,实测为68.2%,标称羊毛含量为20%,实测仅为10.6%。除了虚标成分外,样品还存在着色牢度不达标问题。而在纺织行业中,颜色越鲜艳,颜料也就用的越多,同时也容易脱落,使得色牢度相对变差。
虽然这次ZARA面对公众舆论压力,做出致歉和退换货声明,但滞后的问题解决办法仍就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品牌形象是企业的“生命线”,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一味图“快”而在消费者中失去口碑,最终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ZARA问题服装
检测项目了解
《消费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