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很多北京人出游选择了昌平。
昌平区位于北京西北部,依山傍水,空气清新,自然风景优美,被誉为北京的“后花园”。这个季节去昌平,真正吸引游客的,不是温泉,而是那一片“草莓的海洋”带来的甜蜜。
草莓属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20世纪初引进中国。草莓品种繁多,有2000多个品种,营养价值很高,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每百克鲜果肉中含维生素C60毫克),比苹果、葡萄含量还高;草莓果肉中含有大量的糖类、蛋白质、有机酸、果胶等营养物质;此外,草莓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锌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据介绍,昌平区位于北纬40度,当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2684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1.7℃,无霜期为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550〜600毫米,满足草莓生长的各项气候指标。昌平草莓产区位于山前暖带,昼夜温差大,草莓生长期光照充足,有利于草莓糖分的积累和风味形成;昌平长年空气质量达到一二级的时间占70%,由燕山麦饭石中渗透而下的水源纯净无污染,京密引水渠从这里穿过,水资源条件优越;当地土壤属微酸性沙质土壤,透气性好,为昌平草莓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合草莓种植的区域。
2001年,昌平区政府根据当地资源,将具有种质资源及生产技术优势的天翼公司引到昌平,率先在兴寿镇种植草莓,并将兴寿镇打造成为“京郊草莓第一镇”。近年来,昌平区大力推进草莓标准化生产,制定了《昌平草莓生产标准及操作规范》,先后通过了国家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认证、无公害认证、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
草莓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昌平区已经成为北京市草莓的主产区、中国草莓重要基地之一。2007年1月,首届中国草莓文化节在昌平举行,2009年3月,第六届全国草莓大会以及第四届中国草莓文化节在昌平相继亮相,在这两个盛会中,昌平草莓脱颖而出,共有10个样品获得一等奖。
昌平草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北京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丰富的科技资源——设在北京农林科学院内的国家草莓资源圃,培育了400多个草莓品种。同时,昌平区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针对草莓产业,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草莓种苗繁育、土壤处理、病虫害防治、抑制连作障碍、标准化管理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据介绍,为保证草莓品质,天翼公司为当地果农提供了产前种苗供应、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产品收购的周到服务,着力坚持科技、绿色、环保种植的特色。全区以兴寿和崔村一带为中心,形成了北京最大规模的草莓种植基地。由于这里的草莓都用有机农家肥培育,草莓个大味美,入口还能品出牛奶般浓郁甘醇的香味,被当地人称为“牛奶草莓”、“奶油草莓”。
2011年3月,昌平草莓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保护范围为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崔村镇、小汤山镇、百善镇、南邵镇、沙河镇6个镇所辖行政区域,品种以章姬、金中三姬、燕香等为主的香甜型草莓和阿尔比、卡玛罗莎等为主的酸甜型草莓。立地条件为土壤类型为褐土、褐潮土,土质沙壤和壤土,土壤pH值6.5〜8.5,土壤有机质含量≥1.0%。
昌平区副区长苏卫东表示,“昌平草莓”被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将给草莓种植户带来巨大效益。昌平区将对“地理标志产品”草莓的产地范围、生产标准、质量特色、包装标识等进行全方位跟踪监管,规范标识使用权。到2012年初,昌平区将建成占地2000公顷、日光温室1.2万栋的草莓产业生产区,鲜草莓年产量可达750万公斤。草莓产业打出了昌平农业的新“名片”,昌平草莓借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机会,将草莓产业管理好、保护好、利用好,让这张“质量名片”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产业升级。
Tips
采摘草莓小技巧
摘草莓不能太粗鲁,要小心拿稳,连一小段茎一起摘,有果有蒂才新鲜;
不要“只贪颜色好”,要先轻轻按一下,挑选不是太软、太熟的;
穿上舒适的平底鞋、着深色服装,以免衣物被草莓汁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