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in/文
水果,是每个家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进入冬季,天气逐渐干燥,不少人喜欢大量食用水果。但是,吃水果是多多益善吗?不同体质的人该怎样选择水果?
摄入比例应适当
“蔬菜、水果要多吃”,长久以来,多吃水果有益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多吃”究竟是多少,却很少有人说得清。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成人每天应当摄入300~500克蔬菜、200~400克水果。
但现实情况是,我国人均每天蔬菜消费量为286克,而水果消费量仅有45克。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翟凤英表示,目前我国居民饮食中存在着能量相对过剩,城市居民油脂和肉类摄入量大而果蔬摄入不足和品种偏少等问题,膳食结构不科学。
实际上,蔬菜水果具有低能量、低脂肪、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特点,每天保证足量果蔬摄入,有益于预防肥胖及多种常见慢性病。“水果蔬菜等食物中的植物化学成分具有多重生物效应,包括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等作用,能减低心血管病的风险。”翟凤英指出,水果的主要营养成分有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对于成年人来说,一天摄取水果量应至少为250克,品种尽量多样,才能补充丰富的营养。
但同时她也提醒,过量食用水果也容易患上“水果病”。如食用柑橘过量,其中的叶红素易引起皮肤色素沉淀,空腹过量食用还会引起肠胃不适;梨、香蕉食用过量则会对胃功能造成损害;过量食用西瓜等含糖量较多的水果,会使血液中血糖含量迅速升高。
因人而异勿偏食
适当吃水果,对健康有很大益处。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水分和矿物质,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同时,水果也是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物之一。比如苹果,味道甘甜,除富含营养物之外,具有止泻、助消化作用。而梨、柑橘、柚子等水果,则有止咳润肺和助消化作用。
由于水果具有很多健康优势,一些人为了保持体形,经常将水果作为正餐代替主食。这种方法可取吗?翟凤英表示,这种方式并不科学,如果过量食用水果,会对人体的消化系统等产生不利影响。从营养学角度说,仅靠食用水果,难以满足人体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的需求,而且大部分水果含糖量比较高,长期大量食用,会造成营养不良,高糖的摄入也达不到理想的减肥效果。
翟凤英提醒说,虽然水果有丰富的营养,且味道极佳,也不能乱吃。无论哪一种水果,营养如何,都要因人而异。即使是健康的普通人,也不能一次性食用过多,而且吃水果要多样化,不能总是食用同一种水果,吃水果同样要避免“偏食”。比如,糖尿病患者食用水果,就应该注意限量,而且要选择含糖量抵的水果,例如苹果、柚子、草莓等,每天不能超过200~300克;西瓜含糖量较高,食用后要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
此外,不同体质的人群在食用水果时,要注意食用的数量。由于西瓜等水果水分较多,过量食用会冲淡胃液,影响食欲或消化不良;苹果具有止泻的作用,且其中富含较多的钾和较少的钠,常吃苹果对高血压患者有益;香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具有润肠的效果,特别是香蕉含有丰富的钾,对高血压患者有益,不过香蕉糖分较高,不适合糖尿病患者,胃寒、胃酸的人也注意减少食用量;菠萝含有蛋白酶、矿物质和丰富的维生素C,但一些人对菠萝蛋白酶过敏,在食用前可以用淡盐水浸泡;荔枝汁多味美,维生素C含量丰富,但摄入过量,有可能会出现低血糖反应。
翟凤英表示,食用水果可以选择颜色鲜艳或深色水果,这些水果一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而不同的水果营养素构成比例也不同,应尽量搭配食用。同时,蔬菜和水果是两类食物,各有优势,不能完全相互替代。
需要注意的是,水果不易保存,要选择新鲜的食用。在水果入口前,要清洗干净,除了浸泡之外,还要用流动的水来清洗。
吃的时间要选对
吃水果的学问不仅仅在于“对症下药”,吃的时间也很有讲究。
翟凤英介绍,水果本身含的营养素不同,如想让营养素在身体中产生不同的作用,也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选择最合适的时间食用。有些水果适合餐前食用,可以刺激食欲;有些水果最好在餐后食用,可以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些早上吃提神醒脑;有些晚上吃安神助眠。
餐前食用水果可以补充体内血糖,特别是低血糖的人,餐前吃水果可以很好地补充糖分和能量。由于水果含有大量膳食纤维,食用后会产生饱腹感,能缓解食物对身体的需求。但如果餐前食用过量,会影响正餐主食的摄入,减少蛋白质、淀粉、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吸收。
很多人习惯餐后立即吃水果,这样血糖浓度会迅速增高,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影响营养吸收。因此,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在两餐之间——
早餐前10分钟 此时吃水果可以增进维生素的吸收,同时水果中的果酸也起到开胃的作用。适合餐前吃的水果最好选择酸性不太强、涩味不太浓的,如苹果、梨、香蕉、葡萄等。
9:00~10:00 这个时间工作压力大,如果能吃个水果可以有助于缓解紧张和急躁的情绪。
午餐后1小时 此时吃水果,有助于消食,此时适合吃菠萝、猕猴桃以及有机酸较多的橘子、柠檬、山楂、杏等。
15:00~16:00 此时容易饥饿,水果可以作为下午的加餐。如果怕水果生冷,可以在吃水果之前喝一杯热水,保证胃肠的舒适。
20:00~21:00 睡觉前两小时吃点水果,可以起到促进睡眠的作用。
水果也分“寒”和“热”
人的体质有寒、热之分,而在水果里,同样也有这样的划分。水果一般分为寒凉、温热、甘平等3类——
寒凉类水果包括柑橘、梨、西瓜、香蕉、柿子、荸荠等,体质虚寒的人要减少食用;
温热类水果有桃、杏、桂圆、荔枝、葡萄、樱桃、菠萝枣等,体质燥热的人应注意食用量;
甘平类水果包括梅、李、山楂、苹果等,这类水果适合各种体质的人群。
一般来说,体质偏热的人要多吃寒凉性水果,体质偏寒的人则要多食用温热性水果。但任何一种水果摄入太多,无论体质再好,身体也受不了。同时,由于水果水分较高,过量食用会冲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
因此,应根据自身健康情况选择水果,胃酸较多的人不宜食用山楂、柠檬、红果、梨子等含有有机酸较多的水果;心脏病患者不宜食用西瓜、椰子等水果,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对于经常腹泻的人,可适当食用苹果、柿子,有止泻的作用。
尤其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和儿童吃水果不能过凉,否则会刺激肠胃,影响消化。《消费指南》2014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