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品牌》>>
制造业进入新融合时代 中国品牌将焕发新的生机
2015-03-20 14:26:21 中国质量新闻网
    梁明

   中国品牌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突出创新驱动,加强质量、标准、品牌建设,实现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

   微风激荡起开心的欢笑,红旗展映出融融的暖意,空气中迷漫着温馨而热烈的气息。在欢乐的热浪里,在吉祥的祝福声中,所有的希望都在这里萌芽。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当这个声音从人民大会堂传出时,也就意味着中国品牌的又一个春天开始生长。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中国品牌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突出创新驱动,加强质量、标准、品牌建设,实现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 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这是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制造业定的性。世界闻名的“中国制造”确实提高了全世界的福祉,并成为中国经济三十多年来高速增长的核心动力。

   中国有超过2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有几十种产品的出口占到全世界出口总量的70%以上。大到轮船、机车、工厂装备,小到纽扣、吸管、笔芯,全世界人民都在享受着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可以肯定的是,制造业是目前并且到2025年仍然是我国最具竞争力和最国际化的产业,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关键的动力来源。

   但是,今年春节期间很多中国人跑到日本买马桶盖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我们已经有了载人航天、有了歼20战机、有了航空母舰,难道就不能生产一个让老百姓满意的马桶盖吗?其实,中国人在海外购买的很多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为什么中国人还要跑到国外购买?这里面原因很多,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中国制造的弱点和缺陷。

   从某种意义上讲,载人航天、隐形战机、航空母舰等仅仅代表我们倾全国之力取得技术进步和国力的强盛,并不反映制造业的真正强大。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我们亟需将技术转化为产品,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这个过程需要技术转化和转移的畅通机制、成熟的人才市场、公平的市场环境、诚信的交易体系以及品牌建设等等,而这些正是当前中国制造业的短板。因此,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转型,势在必行。

   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被写进了政府报告,制造业新融合将给世界生产和生活带来深刻影响。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国家做了一个到2025年的规划,可见这项任务是长期的,也是艰巨的,它要求中国制造的创新能力、产品质量、人才培育、品牌建设等方方面面都实现提升。只有全社会都重视起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不断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中国品牌》2015年3月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