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介入 联防监管
——破解食品无证生产监管难题
提 要
食品无证生产问题不仅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破坏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对社会和谐建设带来不利影响。本文结合当前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监管实际,以创建提前介入监管模式为导向,提出了新的监管思路,特别在食品无证生产的现状、产生原因、危害及提前介入监管的方式对策方面作了认真剖析。
□ 王福德 于金华
抓好食品产业质量安全,确保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是质监部门的重要职责,其中如何杜绝无证食品窝点生产,彻底消除食品质量安全隐患是近年工作研讨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目前质监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虽然在基础、措施和效果上可圈可点,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堵住无证食品生产的源头。无证食品生产窝点的存在,不但给食品产业健康发展造成了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也给社会和谐安定带来了不良影响。对此,我们经过综合考量,反复论证,提出了“提前介入、联防监管、消除隐患、共建和谐”的工作思路,希望能对食品产业质量安全监管起到积极作用。
食品无证生产问题现状及危害
当前,食品无证生产问题呈多发态势,给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带来巨大压力。食品无证生产行为的存在对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产生了巨大危害:一是分流了大量劳动力,使正规骨干食品生产企业的用工资源高度紧张。二是对工业扶持信贷资金和宝贵的土地资源形成了分流,难以集中资金、土地进行大的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三是过多食品企业的共同存在,形成了无序竞争的格局,给食品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
食品无证生产危害不浅,政府监管打击工作一直没有放松,那么为什么总是如地下暗火,屡禁不绝呢?我们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有些业主法律意识淡薄,对食品产业管理政策缺乏足够了解,直至造成违法事实后甚至还不清楚自己错在何处。二是食品无证生产投入小利润大,具有较大的诱惑力。在利润的吸引下,铤而走险者时有出现。三是政府查处打击工作的局限性,让一些不法业主尝到了“甜头”,投机心理膨胀,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还产生了示范效应,这就为食品无证生产提供了动因。
破解对策及建议
就本质而言,目前我们针对食品无证生产行为采取的是一种事后监管的工作模式。这种办法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办法,那么能不能跳出这个思维,变事后监管为事前监管,防患于未然呢?从质监目前的工作职能和监管力量来看,显然是无法独立完成这个设想的,必须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筑起联防联控的体系,才能实现提前介入,事先设防的目的。根据这个思维,我们认为,除质监、工商等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责作用,抓好常规监管外,还必须采取以下辅助措施:
一、实行辖区行政负责制,对新上食品生产企业或者作坊进行资质提示。特别是村镇、街区的主要负责人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对于准备新上的食品生产加工点要做好资质引导,提醒业主办理规范手续后开展生产加工。食品生产者应该携带村、街负责人签署的介绍信至质监、工商等职能部门办理生产经营手续,这样就可以从最初的源头建立起行政监管防线。
二、建立电力供应审查制度,对不能提供完备手续的企业实施电力管控,从根本上解除无证食品窝点的生产能力。动力电是食品加工生产最重要的基础条件,所以抓好动力电管控这一环节,就等于从根本上卡住了无证食品生产的脖子。因此各辖区电工应承担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作坊的资质把关责任,对不能提供合法手续的食品加工用电需求禁止提供用电服务。另外,对于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需要整改的食品生产企业,也应该予以停止供应动力电的配套措施,直至企业整改完毕,符合食品生产要求时恢复供电。对擅自为违规食品生产加工点提供动力电接入、供应的电力工作人员要予以相应处罚。
三、实行食品生产房屋业主保证制度,堵住租房流动生产劣质食品的漏洞。当前很多无证食品生产窝点采取的多是租房经营的办法,因此实施房东连带责任管理是一项非常有效的管理办法,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和作坊的生产用房的业主需要对食品生产者的行为提供责任担保,对食品生产者的合法手续予以把关确任,对不履行把关责任,擅自允许不法食品生产者利用其房屋从事违规生产的房屋业主,要予以严厉处罚,借此消除借房违规生产的漏洞。
以上监管方案,做到了提前介入,不但可以有效杜绝监管失控的问题,也能避免群众因为不了解食品生产管理规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但由于此监管方案涉及多个行政级别和职能部门,需要政府发挥领导主体作用,进行统一协调部署,促使这一预防管控模式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水县质监局)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