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胡立彪:若无法律支撑 何来维权理性
2013-08-28 09:16:23 中国质量新闻网

    □ 胡立彪

   今年4月的某一天,郝先生驾驶自己的保时捷卡宴Turbo在高速路上行驶时,与前面的一辆SUV发生追尾。万幸的是,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不过,在事故原因及产品责任认定上,郝先生与保时捷经销商和厂商之间出现分歧,并由此产生纠纷。到现在已经过去4个月,问题还没有解决,郝先生心里很受伤——这大概是这次事故制造的最大不幸吧。

   郝先生觉得自己心里受伤,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受伤的理由:与以往经常见诸报端的采取砸车等极端方式维权的豪车车主不同,事故发生后,郝先生采取了极为理性的做法,在完全保存证据的同时,与经销商、厂商共同对车辆进行鉴定。然而,当第三方鉴定机构湖南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给出如下结论时,经销商和厂商却坚决不予认可——车辆在碰撞事故发生前发动机因故障已经熄火,使制动、转向系统的增力作用消失,从而使行驶安全性下降,引发此次交通事故。

   保时捷经销商和厂商不认可是车辆质量问题导致事故发生,让事情陷入僵局。事实上,郝先生通过调查发现,卡宴发动机熄火故障并非孤例,网上有不少车主抱怨曾有过类似的遭遇。他因此担心,如果厂商不承认质量问题,不予以召回,其他车主也可能面临危险。当然,如果当下的僵局不能打开,郝先生的理性维权就会变得非常尴尬,而若保时捷方面并没有为此付出代价,则会在事实上成为对其错误的放纵,并助长其骄气。在这种情况下,反倒觉得那种能让厂商受到负面影响和信誉损失的砸车闹事等不理性行为更有价值了。

    如果此事只能以“僵局”不了了之,那么,这就是对理性维权的一种讽刺。

   为什么这些年会出现那么多砸车等非理性维权事件?业内人士称,过去十年中,各大豪车品牌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但除相继国产的奥迪、奔驰和宝马通过国产化战略弥补了售后短板外,其他进口豪车品牌都在快速捞金的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售后服务压力——服务网点少、配件贵、等待时间过长,总体服务并不令人满意。售后没做到位,必然会让那些对豪车品牌寄予过高期望的消费者失望。

   其实,“过高的期望”背后是国内消费者对豪车品牌存在一种误读。珠宝玉石讲究“好工配好料”,这基本上是一定的,但反过来说,“好料配好工”就不一定了,因为好好的料让二把刀工匠给做废的事太多了。豪车买得贵,其实也没有“好工”“好料”的讲究,它们仗的多是品牌溢价。事实上,与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品牌相比,豪车品牌虽然价格昂贵,但新车质量和售后服务却并不完美。一方面,由于豪车产量小,与大批量生产的车型相比,技术并不成熟,也就是“工”不好。另一方面,为了体现自己的品牌价值,追求极致,超豪华品牌会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这就可能出现“把好料给做废”的情况,因此,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会增加,故障率相对偏高。

   豪车故障率偏高,这样的问题不只出现在中国市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是如此。这些国家的消费者也会抱怨豪车品牌的质量和服务问题,但由于其法律制度比较健全,车主与经销商和厂商之间的沟通渠道比较畅通,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可以请出能为自己撑腰的法律说事。经销商和厂商都见识过法律的厉害,他们根本不敢惹消费者生气,更别说刺激他们去砸车示威了。遗憾的是,中国的消费者目前还没有这样的福分。

   不过,好消息是,今年10月1日汽车三包将正式实施,届时,消费维权的“僵局”有望真正打开。而我们进一步的希望,还是期待相关法律更加健全完善,让消费者的理性维权获得根本性的保障。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