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胡立彪:别再让假蜂蜜惑市了
2013-08-29 08:58:36 中国质量新闻网

    □ 胡立彪

   将一锅水烧开,加入适量白糖,待白糖完全融化后,滴入少许酱油。待水再度滚沸,即加入适量明矾。明矾一触水,就散发出浓烈的甜味,水面腾起大量气泡。经过二十几分钟的熬煮,锅里的液体就变得非常浓稠,形态和口感都和蜂蜜差不多了——事实上,这就是一些商贩制作假蜂蜜的过程,而摆在一些商场超市货架上的蜂蜜产品,很可能就有这些商贩的作品。

   蜂蜜造假,这事并不新鲜,近些年,相关报道有很多,但用明矾制蜜,这还是一个新事物。明矾,又称白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性味酸涩、寒、有毒。虽然一般认为明矾不会对人体造成显著损害,但由于被人食用后基本不能排出体外,会在人体内永久沉积,其毒副作用还是能够显示出来的,比如损害脑细胞,使人提前出现脑萎缩、痴呆等症状,影响人的智力。并不显著的危害也是危害,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将明矾列为有害食品添加剂。

   在假蜂蜜已然乱市的情况下,如今又多了个“明矾蜜”进来捣鬼,这让消费者更加无措了。问题还不止于此。在国内蜂蜜造假花样翻新的同时,进口蜂蜜也不甘寂寞,悄然加入,捣起了洋鬼。不久前香港消费者委员会进行蜂蜜市场调查,首次利用花粉分析技术检测蜂蜜样本内花粉所属的植物品种来判断蜂蜜样本的产地,结果发现多个样本依据分析所得的生产地与本校标签的生产地或产品描述不吻合。例如一款包装标示产地为瑞士的蜂蜜,从测试结果判断其蜂蜜来源地为中国;一个样本的产品描述有韩国字样,而经测试推断其蜜源地应为中国。

   大陆市场的进口蜂蜜怎么样,虽未见有机构进行测试,但依当下市场之乱,几乎可以肯定也有不少假“洋鬼子”。不管是假蜂蜜还是假洋蜂蜜,无时无处不在的假,成为市场不能承受之重,而假之危害,已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严重后果。一位养蜂人自家制的蜂蜜非常纯正,找上门的顾客不少,然而有些搞餐饮的大客户却会提出奇怪的要求:“蜜太纯了,必须兑稀点,半公斤兑4公斤,给我来500公斤。”这种要求让养蜂人很为难,若兑,就是造假,若不兑,一大单生意就没了。我们愿意相信还是有养蜂人能够抵挡住诱惑,但这个市场的诱惑实在是太多,就算有抵挡诱惑的心气,但基本也没有挽救生意的力气,如果为了诚实却赚不了钱,就难逃被市场抛弃这一劫。

   由于假蜂蜜泛滥,真蜂蜜受到极大冲击,不但销售不畅,价格也难以达到蜂蜜本身应有的水平,有时甚至与白糖同价。既然无利可图,生存艰难,许多诚实经营的蜂农和蜂蜜加工企业开始退出市场。蜂蜜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进一步扩大,会对我国整个农业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农作物授粉85%是由蜜蜂来完成的,如果蜂农都不养蜂了,蜜蜂数量锐减必会导致农业歉收,威胁粮食安全。

   假蜂蜜之所以能够长期行世骗人,是因为蜂蜜造假成本低、差价大、利润高。造假者为了一己私利罔顾法律道德,在中国当下的语境中本已平常,而蜂蜜造假“反正吃不死人”的“安全”侥幸心理更是壮了他们的胆。销售环节的一些商场超市也是认钱不认货,只要这费那费的交齐,假蜂蜜只管进场卖,而真蜂蜜厂家却因自己产品成本高、差价小、利润薄,不堪商场超市各种收费,往往被拒之门外。当然,市场监管不力也是造成蜂蜜市场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些市场监管者看来,蜂蜜行业是相对边缘而小众的行业,谈不上国计民生,加之同样怀有“反正吃不死人”的侥幸心理,对蜂蜜制假售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所放任。

   假蜜也许真的“吃不死人”,但可以肯定的是,照这种吃法,它一定会吃死市场诚信,吃死行业前途。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