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胡立彪:中国500强,还有哪儿不强
2013-09-16 08:34:55 中国质量新闻网

    □ 胡立彪

   对于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刚刚公布的“201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有人这样说:“这个榜单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致,不过就是乏味数字的组合。500强的故事,一年一年总是那几家央企国企控股领衔主演——今年它们的数量达到310家。就算它们的市场深耕故事再跌宕起伏,也会让人审美疲劳。”

    可以肯定,像上述这位论者感觉乏味、产生审美疲劳的人,不在少数。

   不想看,实乃不忍看。500强企业的准入门槛抬高,就像出租车提高起步价,看上去是收入提高了,实际上却是支出窘迫的反映。有学者表示,这正契合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的地位,也跟国内经济的结构极为相似:数量增加而质量不高,骨架庞大而肌肉不强,外形虚肿而体质孱弱。表面上,企业500强的实力增加令人欣喜,但若是从入榜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产业布局、盈利能力来说,却又让人无以为喜反以为忧。上榜企业多分布在能源、银行、通信等领域,而来自第三产业的企业较少,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信息产业严重滞后,这是产业布局失衡的表现;主体为国有控股的企业多而民营企业少,显示所有制失衡;“国”字号企业实现利润达1.87万亿元,占500强企业利润总额的85.91%,而众多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则明显不足,显示行业间利润失衡。

   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体”形称“大”无疑,但其“大”不是令人仰视敬惧的高大,而是让人不忍直视、感觉可怜的肥大。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净利润同比减少了17.47%,而且已经是连续两年下降,但5家最大的国有银行营收总额虽只有500强总和的6.2%,其利润却占到了500强总额的35.6%。这说明,银行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利润鸿沟在加大,而这种非生产性企业能够从本来就生存艰难的生产性企业身上汲取超额利润的现实,不仅会打击实体企业的积极性,也会反过来影响金融企业利润的可持续性,使我国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变得空心化。

   腱子肉萎缩,囊囊膪多附,这种体形节奏就只有“窝里横”的本事了。一般而言,海外营业收入超过30%的企业才算是具有国际经营能力。据统计,2013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只有不足14%,不仅远低于2013世界100大跨国公司的61%,而且也低于同期发展中国家38%的水平。可怜见地,能称得上全球型的中国企业只有20多家,且除联想、华为等少数几家靠技术实力立足,其他都是以贸易和中间产品为主,缺乏真正的国际化经营能力。而那些“国”字号大企业,在国内市场一个个牛气冲天,吃得脑满肠肥,可它们谁敢到海外市场跟人比去?莫说是出去了,就连让人进来它们都不敢。

   中国500强,多是窝里强,而且所谓“强”也多是靠垄断打底,这种“强”只能是病态的强。只有让民营企业强大起来成为市场的支撑,只有实体型企业成为500强的领衔主演,只有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故事成为市场的兴奋点,只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成为世界500强榜单的常客,我们的强才是真正的强,也只有有了这样的强,中国经济才会有希望。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