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全国质监系统行政执法案卷解析培训班侧记
2017-07-27 08:36:12 中国质量新闻网

铜为镜 正衣冠

——全国质监系统行政执法案卷解析培训班侧记

□ 本报记者 王融国

“可以再提供一个案卷吗?我在做案件PPT的时候,发现了一些问题。”作为案件的主办人和讲解人,来自吉林的一位执法人员一到达“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行政执法案卷解析培训班”驻地,就向培训主办方提出了请求,认真严谨的态度显示出对此次培训的重视。

“听完案情介绍,我感到压力很大。我准备的一些内容,她已经说了不少,我没发现的小瑕疵,她也找了出来,并进行了更正说明。”该案的解析专家,来自湖南省质监局稽查局的陈红认为,品评案卷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这是记者在培训班现场实录的两个场景。与其他培训不同,由质检总局执法司主办的此次培训,在内容和培训方式上均进行了创新。主办方从全国8个省(市、区)征集了近两年查办的12个案件,由办案人员根据提供的案卷,向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多名学员进行讲解介绍,6位来自全国质监系统执法一线的专家通过抽签方式,决定各自点评的案卷。此次提供的案卷从分类来看,既有关于特种设备的,也有化肥农药类的;从行政相对人来看,既有小作坊的,也有检测机构的;从违法行为来看,既有假冒伪劣的,也有标准缺失的,涵盖种类多,涉及面也很广。

随着全国质监系统机构改革的深入,市以下质监、工商、食药等部门职能调整基本到位,基层执法工作面临着法律专业人才欠缺、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水平普遍不高等问题,再加上既有法律知识背景又熟悉产(商)品生产、销售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成为当务之急。此次培训,每一个案卷都由案件主办人员介绍案情,由在执法一线奋战多年的执法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进行逐一点评、解析,小到案卷的目录制作、行政相对人的签字,大到抽样单的设计、法律法规的运用等,都进行了详细地评述。来自四川省绵阳市质监局的汪政,向学员们介绍了他主办的一个特种设备案件的办案思路和处理过程,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于专家指出的一些不足细节,汪政连连点头称“有道理”。“这次培训很务实,很实用,对办案人员特别有帮助。”一位“全国执法打假能手”认为,“案件办理过程会有不完善的地方,通过这种形式的探讨,能发现不足得到提高”。

正视不足,需要勇气;反省不足,才能获得进步。培训课上,学员会对案件的某个细节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专家也会根据自己多年的办案经验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你来我往,火花四溅;课间10分钟里,案件办理人员会与评述专家继续互动切磋、据理力争,教学相长成为此次培训的一大亮点。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为此次培训做了最好的注脚。质检总局执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质检系统举办执法案卷解析培训班在全国还是第一次。这是一个相互交流和借鉴学习的机会,点评和解析案卷,意在给大家一个启发和思考的平台,提高执法人员案源查找、证据收集和固定、办案程序规范、违法定性和法律适用、案件后处理以及执法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参与培训的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培训,实用性强、针对性强。通过培训和相互交流,不仅对执法的全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案卷制作水平和办案质量上会有较大的进步。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六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