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三版>>
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2017-09-21 09:55:24 中国质量新闻网

□ 湖南益阳市政府副市长 毛知兵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双创”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湖南益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收到良好成效。

一、加大简政放权,营造质量发展环境

质量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益阳市通过简政放权,降低成本,让企业和群众享受改革红利,增强质量获得感,努力营造质量发展环境。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3年以来,益阳市共取消行政许可项目17项、暂停行政许可项目50项,向各区县(市)政府下放或委托下放行政许可项目81项、下放其他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5项,向省直管县试点县安化县下放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406项;承接国务院和省政府下放的行政许可项目及子项140项、其他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0项。全面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二是推进收费清理改革。开展涉企收费清理,2015年以来,免征小型微型企业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3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降标15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按规定免除下岗失业人员等6类人员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与就业相关的服务价格收费,按最低标准执行;2015年,公布暂停了年收费额在10万元以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43项,减少收费收入1600余万元。2016年,对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交通、农业、国土等部门33大项、43小项的收费标准降低了30%~50%不等,减轻企业负担7500万元。

三是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五证合一”“先照后证”、前置改后置、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市场主体年报备案制改革,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推动了市场主体数量、注册资本快速增长。目前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23.78万户,同比增长13.32%,注册资本总额2702.57亿元,同比增长66.23%。

四是厘清市县权责。2017年,根据职权法定、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事权明晰、责任明确的基本原则,益阳市质监局出台了《关于市县质量技术监督事权划分的实施意见(试行)》,共梳理49项质监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奖励、行政确认等事权,并明确划分了市县两级质监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厘清监督任务,落实了责任主体。

五是深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改革。从2017年起,益阳市对列入市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的产品,面向湖南省内具备相关产品承检能力的法定检验机构开展竞争性遴选,公平、公正、公开、择优选取承检能力强、技术水平高、机构管理规范和工作保障条件突出的质检机构,承担市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工作,保证了抽样、检验工作质量。

二、强化管理能力,严守质量安全底线

抓质量敢于动真格、打硬仗,严格把好质量监管关,牢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推动“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特别强化对关乎生产安全和老百姓切身利益领域的质量监管。

一是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在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全面建成“三库”,即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经营异常名录库。开展随机抽查,加大检查结果的后处理力度,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近年来,益阳市国家、省和市级每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1000批次以上,合格率达94%以上,居全省前列。每年在益阳主流媒体上发布了全市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二是深入开展“质监利剑”行动。以日用消费品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质监利剑”行动,保持执法打假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对以次充好、制假售假等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益阳市今年以来组织专项整治5次,立案查处质量违法案件160起。加强执法工作督查,对执法打假工作进度按月排名,进行通报,对连续2个月排名后两位的区县(市)质监部门进行约谈。严格机动车检验机构监管,强化检测质量和治超治限源头把控。落实政府领导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严密防控重点领域质量安全风险。开展了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计量日、世界认可日、世界标准日、安全生产月、质量月宣传活动,推进质量知识进企业、进商场、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增强了企业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

三是积极推进监管创新。益阳市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提高质量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推行“互联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模式,率先在全省建立液化石油气钢瓶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实现了“按站制码、一瓶一码、充装联锁、数据云存、追踪溯源、微信扫码、信息透明、效率提升”等功能,规范了气瓶使用、检验、充装行为,全市的气瓶检验量、报废量、登记量大幅提升,消除了安全隐患,监管经验在全省推广。目前益阳市已登记二维码气瓶达91.56万只。积极推进电梯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安装电梯物联网监控终端的通告》,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进行项目投资,在每台电梯上安装监控终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电梯应急呼叫、困人救援、故障报警、维保监管、定期检验、数据统计等功能。电梯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并入智慧益阳管理中心。益阳市电梯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得到了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的高度评价。

四是建设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市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单位42家,到目前共向平台推送“双公示”数据8487条,公共信用数据总量186244条。开展了电梯维保单位质量信用等级评定,促进了电梯维保质量提升。采集企业各类数据信息,建立“一企一档”的动态监管档案,夯实质量管理工作基础,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

五是建立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建立质量“红黑名单”,对黑名单企业进行联合惩戒。在重点领域开展失信企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引导企业树立质量诚信意识。

三、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推进质量发展

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民生。益阳市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在智能便捷、公平可及、技术服务上下工夫,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推进质量发展。

一是建好服务平台。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着力构建统一、智能、便捷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和服务体系,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逐步实现政务服务项目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的目标。积极推进益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切实抓好智慧质监、智慧食药监、智慧市场监管等平台的设计与建设,打造质量发展智慧信息工作平台。

二是优化政务服务。益阳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简化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的实施意见》,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清理精简行政审批申报材料、压缩行政审批及其关联事项办理时限。出台了《政务服务项目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行政审批进驻政务中心办理的范围、程序、监督与考核。推行窗口审批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坚持日常网上巡查、定期电话回访、办理情况通报。大力推行标准化政务服务管理,益阳市质监局将ISO9001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导入市局机关政务服务管理,将政务服务对象视为顾客,制定了《质量管理手册》《通用管理制度》和各科室《工作手册》,包括通用制度16个,专用制度143个,强化工作流程和工作痕迹管理,实现政务服务管理标准化。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对职责内的工作和上级部署的每项工作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每项工作设定考核指标、考核内容和具体分数,对每个科级单位和每名干部职工进行绩效考核评分。将考核评分作为科级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作为干部奖惩任免、提拔重用、交流轮岗的依据。通过标准化管理,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

三是构筑检测平台。目前益阳市拥有家用杀虫用品、黑茶产品两个国家检测中心和杀虫产品、茶叶产品、竹木芦苇制品、电容器4个省检测中心,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检测、科研、标准和技术服务。近3年益阳市添置了一大批先进检验检测设备,产品质量检测能力达到475个产品、1063个参数,纤维检验达到45个产品、53个参数,建立了34个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能力在全省排名靠前,为企业和产业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是推进质量发展。益阳市先后出台了《益阳市贯彻〈湖南省质量发展纲要(2012-2020年)〉实施意见》《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开展质量大讲堂进企业活动,深入推广卓越绩效模式。今年在汉森制药、口味王、白沙溪茶厂、克明面业、辣妹子等企业举办质量大讲堂5期,为170多家企业培训质量管理人员400多人次。充分发挥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基础作用,服务企业创品牌。益阳市创建了全省首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全国安化黑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安化黑茶、大通湖大闸蟹、南县小龙虾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拥有湖南名牌46个,在全省排名靠前。近3年全市获批国家级、省级标准化战略项目16个,指导企业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35个。每年检定强检计量器具4万多台件,完成产品质量检验3200多批次。全市获得实验室资质认证单位88家、管理体系认证单位331家、认证产品156个。黑茶为益阳市的特色产业,近年来,质监部门服务黑茶产业发展,打造了5个“国字招牌”:制定发布了黑茶系列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创建了茶叶种植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安化黑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黑茶产品质检中心。目前安化黑茶获评湖南名牌产品9个、市长质量奖1个,12家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0家企业获得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10个黑茶产品获得有机认证。

下一步,益阳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习近平主席向第二届中国质量(上海)大会致贺信的指示精神,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将质量强市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全面提升质量水平,推动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八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