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电子商务黑名单”有助廓清行业乱象
2017-11-03 09:46:10 中国质量新闻网

□ 江德斌

在今年“双11”来临之际,各大电商都在大张旗鼓造势,推广促销活动方案,吸引“剁手党”前来下单,以期销售额再次获得高增长。而此时国家发改委公开表态,要发布“电子商务黑名单”,实则具有深意,显示发改委对电商业暴露出的乱象,已经做好准备工作。将采取信用风险预警和黑名单制度,提醒消费者要小心防范不良商家,不要轻易上当受骗,以免蒙受经济损失,同时对“双11”活动进行跟踪测评,以督促平台和商家合规经营,重信守诺。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电子商务已蔚然大观,成长迅猛,被视为新经济的代表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市场边界不断拓展,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一片繁荣。但因技术领先法律,监管滞后,市场乱象亦随之涌现。部分商家和不法分子肆意妄为,假货泛滥成灾、刷单炒作、网络欺诈横行、个人信息泄露等,危及行业健康发展,埋下信息安全隐患。

电子商务法草案明确电商经营者不得以虚假宣传、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侵害消费者知情权,电商平台应承担侵权假冒的责任等,通过法律的形式予以约束。而除了法律之外,信用机制亦是一项有效的约束措施,对电商企业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制定信用评分规则,开展信用监测,从而及时甄别不良商家,列入“电子商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查询服务,可以起到警示效应,帮助消费者识别不良商家。

从扩大影响力来讲,“电子商务黑名单”还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优势,与电商平台和搜索引擎合作,将“电子商务黑名单”数据进行共享。比如,当消费者打开或搜索不良商家的网页时,主动在网页上提示,警告消费者该商家已被列入“黑名单”,从而将防范措施前置,帮助消费者规避网购风险,降低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黑名单”的实施,对市场参与者来讲,亦是一项强有力的约束措施。现在我们正在建设信用社会,信用在各领域得到积极的推动和实施,打击失信者、奖励诚信者成为社会共识,诚信通天下、无信寸步难行正成为现实。由此可见,“电子商务黑名单”将成为悬在商家头上的一把利剑,如果不守信将承受巨大的信用代价,进而影响企业发展,面临生死存亡。如此一来,该如何做,恐怕不难选择吧。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八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