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特斯拉会“转向”好的未来吗
2018-06-20 10:59:31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作为电动汽车领域的标杆,特斯拉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新闻点。最近特斯拉有两个大举动,更是引发强烈关注:一是6月5日,特斯拉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宣布,公司将在上海建设首个海外工厂“无畏舰”(Dreadnought);一是6月12日,特斯拉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9%(约4100名员工)。

“强烈关注”的最直接表现是,裁员决定公布当日,特斯拉股价在美股交易中上涨了3.21%,这使得公司市值再次突破600亿美元大关。特斯拉上海设厂,释放出其经营重心向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转移的信号,而这个正在成长的市场显然被特斯拉的股民寄予了美好的期待;大规模裁员虽说印证了特斯拉的生存困境,但此举似乎向世人表明其不再三心二意,而要专心造车,摆脱长期亏损局面,向盈利目标转向。

向中国市场转向,向盈利目标转向,这两个“转向”,或可成为特斯拉历史轨迹的重要转折点。当然,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特斯拉现在转向,即意味着对其过去市场发展战略的反思和修正。而事实上,在过去十几年成长过程中,特斯拉一直面临诸多质疑和批评,其市场成长之路也是磕磕绊绊,按照吃一堑长一智的逻辑,是该成熟理性起来,审慎选择新路了。

亏损,这是特斯拉多年难以摆脱的魔咒。即以今年前3个月为例,特斯拉的净亏损额高达7.85亿美元,刷新了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单季亏损纪录。此外,特斯拉不断出现车辆事故,令世人对其最基本的质量安全产生疑虑,导致品牌声誉不断下降。有研究机构对比了特斯拉及其他一些公司近年的财务数据,发现这家炙手可热的公司存在诸多问题,认为其“高调背后,危机隐现;盛名之下,低效浮夸”。

这种评价可谓一针见血。“低效浮夸”,这点在特斯拉CEO马斯克身上体现最为鲜明。他在推特上公开表示,在过去将近15年的成长过程中,特斯拉没有任何一年实现了盈利,“很显然,利润并不是我们工作的驱动力。我们真正的使命是加速推动全球向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方向转变”。一家上市公司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心怀全人类,追求高大上的宏愿,出发点是好的,但问题是,没有盈利就活不下去,那么又凭什么为人类造福,全凭一张嘴么?往太空发射汽车,这种烧钱的事儿挺吸引眼球,但真的有意义么?

往好听了说,特斯拉好高骛远这是有想法、有追求,说难听点就是不务正业。人们看到,特斯拉几款车型上市以来,收到各种反馈问题,其数量远远超出同类汽车。美国《消费者报告》和J.D.Power就一直批评特斯拉门把手和车身板件间隙故障等质量问题。特斯拉车主也在网络论坛上抱怨各种问题。由于各种小问题,特斯拉已经进行过多次较大规模的召回。

或许有人会说,汽车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投入长周期的行业,对于特斯拉这样一家新创立的汽车公司而言,初期的亏损以及存在质量问题,在所难免,有时也是很无奈的事。然而,它所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比较初级,比如在校准时每个团队并不是都采用同一标准,因此导致了尺寸上存在差距。甚至会出现大量车辆下线之后却未装挡风玻璃、保险杠等部件的情况,而安装工人手头竟没有这些部件。这种低级的质量管控制问题在成熟车企中几乎是不存在的。更大的问题是,这么多年来,特斯拉的人均绩效一直很低,仅为在美国上市的福特、通用、本田和丰田汽车4家车企平均值的一半都不到。这可能是导致其连年亏损的主要原因。

据外媒测算,目前特斯拉每分钟烧掉的现金逾6500美元,如果不进行额外融资,公司将难以撑过今年。或许正是看到马斯克太不靠谱,特斯拉的一些股东强烈要求换掉他,另请高明。尽管这一“要求”在最近的一次股东大会上被否决,马斯克保住了CEO的位子,但应该还是受到了刺激。他在推特中发文表示,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特斯拉必须节省成本,让自己赚钱,“如果无法实现可持续盈利,使命也就无法实现”。

对此,美国投资研究机构CFRA认为,这是特斯拉开始迈向成熟的表现。在过度扩张之后,只有裁掉多余的人,才能帮助特斯拉实现更为精简和有效的运作。而力图在中国市场发力深耕,则是其实现盈利的重要手段和保障。不过,在15年这个节点上,特斯拉能否通过“转向”暂时缓解财政压力,并治好产能不足这个致命伤,将公司盘活,还有待时间考验。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景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