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一粒米撬动一方经济
2018-06-28 11:32:44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一粒米撬动一方经济

——广东罗定市通过打造地标产品“罗定稻米”带动农业提质增效

□ 本报记者 沈 洪

盛夏时节,正是广东罗定市3.3万多公顷的早稻收获归仓之时,种植农户们喜上眉梢。他们喜的是,罗定稻米在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市场价格由保护前的0.9万元/吨增加到现在的1.28万元/吨;稻米产业总产值由11.12亿元增加到13.36亿元。

这两个增加,来自于“转聚”之功——将原来模糊的产品概念转化为清晰的品牌;将分散优势聚合为整体优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地标保护和随之而来的效应叠加,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分散经营、科技集约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不稳定和品牌不响等问题,带来了地方农业经济的新变革。

从农田来到货架,稻米的高下立现,产自罗定的稻米每公斤最高可卖136元,均价保持在20元以上,而周边其他地区产的稻米只能望其项背。

同样是小小米粒,为什么罗定稻米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罗定市在“一粒米”上做文章,通过打造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不断完善产业体系,提升品质和品牌影响力,产品价值和土地价值得到提高,一方农业经济得以壮大。

罗定种植稻米历史悠久,然而在改革开放前,罗定却是苦旱贫穷之地,水稻亩产偏低,当地农民长期不得温饱。改革开放之后,生活水平改善,但主产的稻米仍然没有形成特色经济。究其原因,主要是稻米种植分散,集约化、科技化程度低,以及资金投入少等问题所致。

1996年11月,罗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吨谷市”决定》,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掀起大搞科学种田热潮,不断推广优良品种和生产技术,提高稻米产量。由此屡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和“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的称号。

作为农业大市的罗定,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是第一步,但脱贫容易致富难,如何进一步提高罗定稻米种植的现代化程度,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提升生产集约化,打响品牌影响力,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带动地方经济进一步发展,这一系列问题,亟待给出治理方案。

2014年,罗定市种植的稻米获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罗定以打造地理标志产品为契机,通过完善工作机制,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加强监管,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推动了农业实现提质增收。自此,罗定找到了发展特色经济的抓手。

通过建立完善的提升工作机制,为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各项工作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设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领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开展。同时,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相关工作纳入年度规划,进行全面部署,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主导、重点突出、梯次推进”的工作机制,实现了有领导、有规划、有目标、有考核、有奖励的工作模式,保证了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通过健全标准化体系,规范生产,稳定产品质量,突出地方特色。统一制定和印发《罗定市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技术标准》《罗定市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技术手册》等标准化生产规范;建立市、乡、村、户四级生产管理体系,实施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统一印发农户管理档案和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册。以乡镇为单位,绘制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并对地块进行统一编号,建立信息管理档案。进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截至2017年11月底,罗定市在素龙、罗平、太平、泗纶、苹塘等镇建成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罗定稻米核心示范区600多公顷。

通过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促进创新农技推广。一是组织精干力量,积极开展技术服务。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配备生产技术推广员、服务员,组建市、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做到人员确定,责任到人,包干到户。二是依托科研单位,大力开展技术攻关。与广东农科院和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开展技术协作,建立农业综合示范基地。通过创建新品种试验区、配方施肥示范区、高产创建示范区等绿色稻米示范区,发挥科技、品种、新成果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和激发农民种植优质绿色稻米的积极性,提高辐射区域农民种植绿色稻米的意识。

通过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促进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目前,形成了以罗定市丰智昌顺科技有限公司、罗定市稻香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罗定稻米产业群,稻米生产加工产量达15万吨,近三年实现稻米产业利润增长约26.2%,与农户签订合同的种植基地近2667公顷,近三年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12.8%。

村民们在把田地租赁给公司后,再进入公司工作,此举在盘活农村土地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而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更愿意回乡进入生产车间工作。2016年,罗定市丰智昌顺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机亚灿米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通过验收。该公司采用的“丰智天然健生栽培法”,全部使用天然、优质的植物原料,如花生粕、米糠、谷壳等原料,用稻鸭共作等天然方法综合防治虫害,有效保护了土壤、灌溉水源不受污染。建立的新型农业气象观测站,可对农田气压、温度、湿度等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获得合作机构的远程指导,有效预防气象灾害。

通过加强监管,为产品质量提供保障。一方面,加强对原料的监管。“罗定稻米”特指在罗定市现辖行政区域内种植生产的稻米,对于非罗定现辖行政区域生产的产品,冒用其名称进行生产加工销售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查处,保护相关生产企业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加强对专用标志的监管。对标志的申请、印刷、发放、使用实行统一管理,登记备案。对未经申请批准擅自使用、伪造冒用标志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严格规范标志的使用范围。督促市内获准使用地标产品专用标志的生产企业严格执行相应的地标产品地方标准,建立规范的生产技术工艺,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推动下,罗定稻米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罗定现已形成上下游产品配套的完整产业链。在上游,以副产物谷壳生产有机肥为基础,形成了绿色农业循环经济链,既能提升经济效益,又能解决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的问题,改良土壤环境,提升土壤肥力。在下游,推动和扶持企业以稻米为主要原料,生产高档有机酒、米醋饮料、米粉、米饼、米咖啡、洗涤剂等产品,不断延伸加工产品链条,提升稻米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罗定市将每年10月23日定为“罗定稻米节”,稻米节是一个展销良机,拓宽了销售渠道,2017年现场签订购销合同金额达3.44亿元。

目前,罗定稻米的种植面积已有3.32万多公顷,年产量达22.8万余吨,产业从业人员达29.3万人。凭借过硬的品质和品牌影响力,罗定稻米广受追捧,亚灿米、聚龙等当家品牌甚至一度断市,出现了“好米难求”的现象。2016年底“罗定稻米”以745的品牌强度和45.55亿元的品牌价值进入初级农产品类地标产品榜单,实现了云浮地标产品进入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零的突破”。

罗定,正在形成一个以稻米为核心,由一产延伸到二产链接到三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产业链,农业的影响力和附加值显著提升,农业实现提质增效,成为支撑一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短评

“一粒米撬动地方经济”,只是个形象的说法。而为了这所谓“一粒米”,从市委市政府,到质量监督工作者、农业管理部门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再到一家家公司和一个个农户,却不知花费了多少投入和多少心血!

小小一粒米,能成为经济大角色,绝不是靠自由生长,在市场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在它由小到大的背后,一定是全社会相关各界共同的努力。

这粒米是幸运的,它不仅被那么多人倾心聚力,还被以国家的名义保护起来;这粒米又是非凡的,它不仅帮助当地农民摆脱了贫困,还把千家万户送上了致富之路。

罗定稻米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小”与“大”的辩证法,并揭示了从“小”到“大”的转化奥秘。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景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