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七版>>
湖北省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纪实
2019-04-23 09:41:15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质量提升 潮涌荆楚

——湖北省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纪实

□ 刘年生 姚 鹏 本报记者 张 华

今年新年伊始,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发出1号文件——《关于印发支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实施服务民营企业“万千百”质量提升工程,每年帮助10000家民营企业引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支持1000家民营企业向规上企业努力,培育100家标杆民营企业。

这是湖北省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又一生动实践。

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质量基础。

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2017年,湖北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印发《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湖北行动纲要》,启动针对9个重点产业和中小企业的“9+1”质量提升行动,正式拉开了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序幕。

紧接着,全省17个市州也迅速行动起来,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机构,并陆续出台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各县(市、区)也将质量提升工作列入了当地的重点工作。

荆楚大地迅速掀起了一场质量提升的热潮!

战略部署抢占制高点

“自《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印发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把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升到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的政策措施。”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邹贤启说。

2018年6月6日,湖北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湖北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质量提升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针对当前质量发展存在的短板、瓶颈和风险等问题,提出加强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定标准树好质量建设标杆;压实企业质量建设主体责任;全面加强政府质量监管;狠抓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做强做优湖北品牌;强化高质量发展政策保障;大力推进质量共治“十大”质量提升举措。

同年6月22日,湖北省政府召开全省质量大会,就贯彻《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省委书记蒋超良作重要批示,省长王晓东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为认真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质量提升发展规划,湖北省市场监管局专门成立了以邹贤启为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质量提升行动年”工作方案,决定重点实施“万千百”等8大质量提升工程。

通过成立8个专项行动小组,制定配套行动方案,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并组织工作验收,湖北省积极抢占质量提升制高点,让质量之光闪耀广袤的荆楚大地!

八大工程构筑着力点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制定的“质量提升行动年”工作方案提出:以重要领域、重点产品、支柱产业质量提升为重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微观产品质量“双提升”,增强全省经济质量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工作目标,无不反映出湖北省质量提升行动的一大特点:抓准并构筑着力点,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产品提升质量水平。

据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詹永杰介绍,一年来,8大质量提升工程已取得显著成效。

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开展“双零”行动和“万千百”质量提升工程,每年在10000家企业中组织开展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培训,促进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在1000家企业中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标准,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培育、树立100家卓越质量品牌企业标杆。大力开展以“服务零距离、质量零缺陷”为主题的质量技术服务中小企业活动,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难点和瓶颈,实施精准质量帮扶,强化质量第一意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企业质量效益提升;扎实推进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试点,推广武汉市“一站式”质量服务试点经验,为质量提升行动提供质量技术服务。

目前,全省系统已在10324家各类企业中开展服务活动1236次,参与人数47653人次;开展质量管理、卓越绩效培训138次,受训企业3022家,参加培训人员10151人次,帮助1045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培育标杆企业113家;累计投入经费5896.9万元。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获得第三届中国质量奖,实现湖北省中国质量奖零的突破;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荣获欧洲质量奖,成为欧洲质量奖设立以来首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企业。

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围绕全省千亿元产业、重点产业集群和化肥、建材、线缆、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品,以深入推进“十大”质量提升示范区为工作抓手,有效地调动社会各方参与质量提升的积极性。

通过组织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1048工程”,以项目落实形式组织开展了鄂州金刚石、蕲春蕲艾、石首防水卷材、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汽车零部件、赤壁茶产业、枣阳摩擦材料、当阳陶瓷、宜都港口机械、汉川童车、孝南区纸制品10个产品和产业的质量提升行动。向总局推荐了汉川童车、孝南区纸制品等9个产业项目争创国家级质量提升示范区,批复咸丰县石材、当阳陶瓷等10个产业项目创建省级质量提升示范区,全省开展质量提升示范区创建的项目达到13个。

主动探索和推进以质取胜、品牌强企之路,开展建筑防水产业质量提升行动,会同湖北省建筑防水协会召开了全省建筑防水行业质量提升工作大会,成立了湖北省建筑防水行业施工产业技术联盟管理中心等行业质量管理组织。中石化湖北石油开展质量提升示范区创建,落实5大工作任务,开展“打假打劣打掺兑行动”和“第三方检查评价”活动,得到广泛认可。组织武汉光谷激光产业开展“质量提升年”暨“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专项行动,宣贯《产品质量法与监督抽查》《激光安全检测标准》等,改善了市场环境和企业秩序。

纤维制品质量提升工程。以服装鞋帽、寝具、软体家具、玩具等絮用纤维制品为重点产品,以絮用纤维制品生产企业及学校、民政、宾馆、酒店、医院等絮用纤维制品密集使用单位为重点区域,在全省范围内重点开展絮用纤维制品质量提升行动。

目前走访企业280余家(次),收集问题和建议100余条,建立企业质量档案203份,全面分析了全省絮用纤维制品行业现状。邀请省内外专家和企业家召开絮用纤维制品质量提升座谈会,交流质量提升经验做法。搭建了覆盖全省的纤维制品质量技术服务平台和质量发展合作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了省内外优秀同行之间的品牌对话、技术交流活动,为企业开拓前进、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积极筹建湖北省纺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18个技术帮扶专班,为企业提供标准制修订、检验检测、人才培育、品牌创建等技术服务,获批发布5项国家标准,提供免费检验检测14569批次,为企业减免检测费用1538万余元。

同时,大力开展“质量安全检测”“你点我检”“治劣扶优”专项活动,组织“问题企业约谈帮扶+示范企业展示推广”,有效地净化了市场环境,打击了低价低质竞争。

产品与服务标准提升工程。聚焦标准提档升级、标准化技术服务、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等开展了一系列提升活动。

印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标准化工作“万人千企”行动的通知》,以标准化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标准化管理人员为重点,培养标准化管理人才;以各行业协会、各重点企业标准化技术骨干为重点,培养标准化应用型人才。围绕宣讲《标准化法》,开展了93期管理知识培训,共有3000多家企业参加,参训人员达9500人次,建立标准化服务企业联系点近1133个。扎实推进“比标对标、提标升标”活动,新建省特种设备、地理标志产品、民政服务、安全生产等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个,发布地方标准103项,申报国家标准化试点19个,开展企业产品标准比对200多项,引导12家企业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比对。全面推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企业上传至“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示平台”的产品执行标准总数为21529项,涵盖37969种产品,全省通过平台注册的企业达5573家,其中公开标准的企业有4839家。

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质量提升工程。围绕推动检测认证行业集聚发展、实施检验检测服务质量提升、推进高端品质认证惠民、开展“认证乱象”集中整治等开展了系列活动。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开展机动车、建筑材料、医疗、卫生疾控、食品、环保、司法等13个行业检验检测机构证后监管,涉及机构1181家,以“零容忍”度顶格查处检验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行为。省计量院电磁兼容实验室(十米法)、三坐标测量机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筹建,中南大区计量恒温恒湿实验室和荆门危化品罐车检验基地顺利立项。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以全国最高分通过国标委中期评估,武汉、鄂州国家检验检测高新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创建成功并通过总局专家现场评审,3个国家级质检中心、3个省级质检中心顺利通过验收。对全省部分检验检测机构法人代表、质量(技术)负责人和基层监管人员共计150余人进行了培训。首次启动运行检验检测行政监督管理信息能力验证系统,辅助开展“葡萄酒中防腐剂含量的检测”等4个项目的能力验证工作,促进了检验检测机构能力的提升。推进简政放权,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综合性能检测及环保检测资质认定证书进行了梳理、统一,实行“三证合一”。同时,对350名检验检测机构评审员进行了考核。

计量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开展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能力提升、县级计量机构强制检定能力提升、计量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升、计量监管能力提升等活动,强化计量为民为企的服务保障作用。

迄今,向社会发布了《湖北省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名录》,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51次,全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总数达到2169项。推进42个县级计量机构的能力达标项目建设,全省所有县级计量机构达到3类要求,基本实现了“民生检定不出县,贸易公平能监管”的目标。组织开展“计量精准服务企业行”活动,服务企业1378家,举办企业计量培训80期,参加培训企业1497家,培训人员3885人次。批准筹建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3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湖北省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管理系统》和《湖北省计量检定业务管理系统》,建立了连接行政监管部门、技术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四位一体计量监管信息化平台,全省共有11425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使用单位注册,备案计量器具188017台件,提升了计量监管能力和水平。

重点产品质量问题整治提升工程。紧紧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儿童用品、家用电器、食品相关产品、农资、建材、汽车及配件、油品、特种设备等重点产品开展“质检利剑”行动。重点开展童车产品质量提升和食品相关产品质量提升工程。

据统计,全省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57969人次,查办案件4815件,比去年同期上升1190%,涉案货值2.48亿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2件,追究刑事责任22人,捣毁窝点14个。12365举报处置指挥中心共受理各类业务19881件,投诉举报处置率达到100%。督促汽车生产企业召回缺陷汽车295.73万辆。开展消费品市场购检50个批次,约谈相关企业54家,发布召回公告53期,召回电子电器、儿童用品、服装产品、食品相关产品、学生用品、汽车用品等缺陷消费品763万余件,同比增长12000%,有效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汉川市实施区域集中整治,挂牌督办,落实属地责任。对区域性质量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敢于“亮牌吹哨”,约谈地方政府负责人,情节严重的在媒体予以曝光。开展缺陷消费品召回政策法规的宣传,推进缺陷产品召回常态化,督促企业履行法定召回义务,召回缺陷童车产品16批次共10873余台,有效消除了质量安全隐患。邀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湖北中检检测集团的认证和检测专家、湖北省“长江质量奖”评审专家、上海SGS检测公司、深圳华测检测认证公司等,宣传国际国内质量管理最新动态、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找出质量技术、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消费体验等差距和质量问题104项,提出整改建议56项,有效地弥补了质量短板,提高了质量管理能力,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由70.3%上升到95%,品牌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

特种设备质量提升工程。围绕特种设备本质安全和运行水平提升、打非治违开展系列专项行动。

目前,已组织行业专家对移动式压力容器(荆门、随州)、起重机械(咸宁)等典型产业聚集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及时解决了特种设备制造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印发了《关于落实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开展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提升特种设备运行水平。举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培训班297期,培训单位10256家,累计培训各类人员2.1万余人次,开展各类应急救援演练1300多场。实施“应急+监管、物联网+监管、保险+服务”等应用试点,推行963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平台覆盖全省半数以上电梯。开展特种设备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督查企业2.6万家,查治隐患1.38万处,查封、扣押设备667台,停产整顿21家。全省特检机构共计完成30余万台(套)特种设备检验,整改隐患6万余个,从源头提升了设备安全,有效防范了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重点项目夯实支撑点

3月20日,《中国质量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湖北质量提升的消息——《12项省级试点工程创经济效益上亿元》。消息一经见报,立即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众多新媒体迅速予以转载。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也是质量问题最突出、质量提升需求最急切的群体,因此,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将中小企业作为质量提升行动的重点对象和支撑点,选定大冶铝型材、十堰汽车铸锻、襄阳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秭归柑橘、荆州汽车零部件、应城制盐化工、蕲春蕲艾、咸宁智能机电、随州专用汽车、恩施硒产业、仙桃休闲女装、潜江小龙虾12个项目,为2018年度企业质量提升省级重点联系项目,向全社会公开招标采购了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德世爱普认证(上海)有限公司、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湖北有限公司、湖北光谷标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质量技术机构服务,以项目为载体,进行一对一的精准质量帮扶,通过开展调研、质量管理培训、质量诊断、标准制修订、技术讲解和现场交流等活动,有效解决了企业关心和实际存在的系列质量技术难题。

仙桃女裤产业质量提升项目。该项目位于毛嘴镇休闲服装产业园, 2017年生产女裤6000余万条,产值超过30亿元,生产企业达168家,吸纳产业工人近2.5万人。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标后,派出7人专家组,对园区16家年销售额500万元~2000万元的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发现这些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现场管理混乱、产品质量检验形同虚设、供应链管理缺失、产品标识不规范、生产管理制度不严格等7大问题。专家组对症下药,围绕标识标签要求、产品检验知识、标准缝制要求、产品质量溯源管理等制定了适合园区企业并能切实解决问题的服务方案。据项目最后验收统计,仅规范服务标签一项,就可为每家服装生产企业避免80万元~100万元的经济损失,为整个园区避免经济损失1.3亿元。

襄阳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质量提升项目。该集群现有企业360家,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整车产能突破40万辆,电机产能突破20万套,动力电池产能突破100亿瓦时,先后获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以及国家动力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称号。

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收集整理出12个困扰行业发展的质量问题,开展以“凝心聚力夯实标准化工作,众志成城铸造新能源汽车高端品牌”“卓越绩效在汽车行业的应用”等为主题的标准化与质量培训,构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标准体系,有效提升了襄阳市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智能化、在线化以及可移动化的标准化服务能力。

十堰市铸锻行业质量提升项目。十堰市郧阳区有各类汽车铸、锻及零部件加工企业279家,其中,规模企业82家,每年铸造产能超过100万吨。 2017年集群加工企业资产总额达83.81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3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上交税金23795万元。

德世爱普认证(上海)有限公司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表法、现场调研法了解企业需求和现状,对十堰市铸锻企业从分类、工艺和设备、产品和产量、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了详细的《十堰市铸锻加工厂质量提升项目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邀请铸锻行业领域专家进行技术讲解及现场交流,让企业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决了企业实际关心和存在的铸件的裂纹的区分、支架在铸件的大平面处出现较多比例的塌陷、驾驶室支架(保安件)断裂、消失模铸造冲模铸件局部不固定部位出现球化衰退4大技术质量问题。专家称,上述技术问题改善,至少可为企业降低100万元的经济损失,如果能推广应用,将获得千万级的经济收益。

随州专汽产业质量提升项目。该集群有规模以上专汽企业170余家,专汽从业人员10万人,产品涵盖全部8大类别、6000多个品种,汽车零部件已发展到800多个品种、1500多个规格,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30%。2007年12月中国机械联合会授予随州市“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2015年6月,原质检总局批准随州创建国家专用汽车质量提升示范区。

在质量提升和项目落实中,先后邀请12名专家教授开展技术咨询诊断和质量攻关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各种问题40多个,攻克质量难题两个,组织专项课题研究项目5个。同时,强化打假治劣,有效地规范了生产秩序。持续的质量提升活动,使随州专用汽车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品牌影响逐步扩大,产业效益提升明显。目前,累计创湖北名牌产品27个、中国驰名商标7件、湖北著名商标17件、全国品牌培育示范企业3家、标准化良好行为示范企业3家。2018年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实现四连增,平均每年增长约24.5%。

荆州汽车零部件产业质量提升项目。该集群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14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2家,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4.7%。产品主要涉及发动机、转向系、行走系、电器仪表系、汽车灯具等17个系统300多个零件,实现销售收入约150亿元,吸纳就业人员2.5万人,税收3.5亿元,已成为荆州重要支柱产业。

德世爱普认证(上海)有限公司组建了具有多年一线技术和服务经验的专家团队,对该项目进行了诊断,形成《荆州市汽车零部件行业质量提升项目调研报告》,分析了存在的3大质量问题:质量管理基础薄弱;质量意识普遍不高;质量资源的投入不够,质量控制风险大。针对这些问题,举办汽车零部件行业5大核心工具专题培训班,培训企业负责人、质量技术管理人员、车间负责人以及技术骨干等70多人。同时,选取荆州江汉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荆州市金诚涡卷弹簧有限公司、武汉捷隆汽车电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3家代表性企业,分别从标准化工作、优化现场分区、减少过程浪费、现场瓶颈岗位改善等方面开展了质量对比提升服务,解决了3家企业的质量技术难题,直接带来经济收益80多万元。

蕲春蕲艾产业质量提升项目。该集群位于黄冈市蕲春县,蕲艾总种植面积约1.067万公顷,年产干艾叶3万余吨,蕲艾种植企业57家,专业合作社45家,66.67公顷以上蕲艾基地10个、系列产品480多个,拥有专利产品63个,注册商标370多个。

湖北光谷标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将传统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蕲艾引入“互联网+质量”元素,起草修订《蕲艾栽培技术规程》《蕲艾采收技术规程》《蕲艾加工技术与贮藏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完成88项蕲春蕲艾条(柱)、艾绒、艾精油及艾贴的企业标准评价报告,为蕲春蕲艾产品、企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创造了条件,蕲艾品牌价值快速提升,2018年品牌价值评价达到80多亿元。目前产业发展迅速,注册企业达到1000余家,就业人员达7万余人,产值从2016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0多亿元,成为了当地扶贫和经济发展的支柱。

秭归柑橘产业质量提升项目。该项目主要集中在宜昌市秭归县,脐橙种植规模达两万公顷,年产量超过40万吨,从业人员10万人,产值超过20亿元,拥有柑橘深加工企业3家,洗果分级包装厂55家,脐橙产销专业合作社150个,年处理鲜果能力40万吨以上,2017年,秭归脐橙电商及微商的销售额达16亿元。

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组建了质量提升专家团队,制定了质量培训、品牌推广和质量诊断方案。针对秭归柑橘存在的地标及规范推广运用普及力度不大、品牌建设不足等问题,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就严寒冻害防治、持续进行品改、提高品质竞争、推行标准运用,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强品牌建设等,开展靶向培训,共培训果农、采摘员、电商等柑橘从业人员90多人。同时,他们在荆楚网、《湖北日报》电子报、客户端、国际在线、湖北质量网、互联网络、公众号APP等一系列平台对秭归柑橘品牌进行系列宣传,大大提高了秭归柑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潜江小龙虾产业质量提升项目。该项目从业人数超过10万人,虾稻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加工出口占全国的60%。2017年,潜江龙虾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230亿元,成功入选首批11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62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单位。

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以提高潜江小龙虾养殖标准化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促进小龙虾产业发展,引领小龙虾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制定了潜江小龙虾中小企业质量提升项目实施方案,从小龙虾虾稻共作养殖技术推广、小龙虾企业质量提升培训、小龙虾产业标准化宣贯和企业现场质量诊断4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标准化意识和生产、质量观念提升、质量管理先进模式融入等问题。完成了《活体小龙虾分级标准》《小龙虾冷链物流服务标准》《虾莲藕共作技术规程》《虾蟹鳜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程》4项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丰富了潜江小龙虾标准体系,提升了潜江小龙虾品牌的话语权和知名度,为潜江小龙虾全面迈向标准化生产、迈入千亿级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冶铝型材质量提升项目。该集群现有铝型材企业16家,其中,产值超过20亿元的企业两家,铝型材生产线200多条,生产能力达到80万吨,实现产值近120亿,提供就业岗位两万余个。同时,有中国驰名商标两件,湖北省著名商标9件,湖北名牌产品两个。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组建了具有多年一线技术和服务经验的专家团队,全力保障本次质量提升行动。一是深化“质量+行业”培训模式,集中两天时间,邀请“懂行业+管质量”的专家,为17家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讲解质量管理知识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二是精准把脉,提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服务。项目组通过调研摸底,梳理了大冶17家铝型材企业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现状,选择大冶市正明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冶市兴进铝业有限公司和湖北卓群铝业有限公司优先开展管理体系认证。

应城盐化工产业质量提升项目。该集群共有规上企业71家,占全市规上企业总数的35.7%,其中,制盐和品种盐企业达到9家,产能560万吨,占全国产能5.1%以上,占全省产能的80%,完成工业总产值393.6亿元。

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通过开展质量调研、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举办多层次的培训班、质量检测比对、企业标准化建设等多种形式的服务,着力帮扶企业提高质量管控能力,构建产品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实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举办品牌建设讲座。聘请深圳市质量研究院品牌专家为市领导和相关部门及企业负责人授课,着力强化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二是开展企业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分别在武汉、应城组织开展了两期质量培训,对50家盐化工企业、政府质量管理部门人员进行化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2015版《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质量体系认证、企业标准知识、检验检测知识等培训,为企业普及了质量知识。三是开展质量比对研究与服务。重点选择应城市新都化工公司、嘉施利应城复合肥公司等3家肥料企业的复合肥料,湖北双环科技公司等两家氯碱企业的氯化铵,益盐堂(应城)健康制盐有限公司等4家制盐企业,进行产品比对研究,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四是提供检验检测服务。结合应城市盐化工行业实际,充分利用检测机构技术优势,在材料采购、终端产品、质量控制以及新产品、新工艺研发等方面提供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如针对中盐长江盐化公司的出口食用盐产品,欧盟等国外客户要求检测的微量元素、溴等项目,与国外标准对标,开展检测分析,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与竞争力。五是提供标准的制修订技术服务。根据应城盐化工产业、产品、技术特色组织相关领域专业单位、专家,开展标准制修订、中小企业化工产品标准水平提升等技术服务。推动湖北广盐蓝天盐化有限公司、益盐堂(应城)健康制盐有限公司、中盐长江盐化有限公司、应城新都化工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成立地方标准联盟,统一制定规范性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提升应城盐化工产业标准的话语权和产品知名度。

咸宁智能机电产业质量提升项目。现有机电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93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96家,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326.6亿元,产值占咸宁市工业企业产值的30%以上。

湖北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成立了项目工作专班,专职负责整个项目的推进工作,制订了《咸宁市智能机电产业质量提升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开展了4项服务。一是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品牌提升培训。对110余家企业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品牌提升、卓越绩效管理有关知识的培训,强化了企业管理者的质量意识。二是“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建立了“咸宁市两化融合服务”微信群,将有意向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企业加入其中,建立了一个公共的技术服务平台,详细介绍了“两化融合”体系建立和评估知识。三是检验检测服务。四是标准制修订服务。邀请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王晓宇对“标准化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PAC技术”进行讲解,为在场的企业家讲授了PAC技术在工业4.0时代的意义以及利用通用标准化技术开发低成本个性化产品。组织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的专家和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成立专家组,为永磁微风发电机、起重机专用高效永磁电机、通用桥门式起重安全监控系统3个标准制修订提供跟踪服务。

恩施富硒产业质量提升项目。该产业集聚涉硒企业达到500余家,硒产业总产值达到447亿元,约占全省硒产业总产值2/3,占全国硒产业总产值一半以上。

针对该项目存在的质量管理制度不规范、品牌建设意识欠缺、食品安全管理意识薄弱、产品质量控制能力较弱4大质量问题,方圆公司以“现场诊断+质量问卷+人员访谈”的形式,进行了全面质量诊断,形成了3项主要成果,即:根据恩施州区域内16家硒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诊断调研分析结果,形成了《恩施州硒食品生产企业现场调研及质量诊断分析报告》; 通过多方面培训,增强了企业的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推行硒食品团体标准的编制,规范当地硒食品生产环节,完成了《富硒产品信息追溯要求》和《富硒麦芽粉生产技术规范》草案的编制,为规范当地硒食品市场提供了标准技术支撑。

截至目前,湖北省有1.03万家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1042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培育标杆企业113家;200余家企业申报国家品牌培育试点,其中17家被工信部评为全国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全国排名第5位、中部第1位;长飞光纤、人福医药、劲牌公司等7家企业被评为国家质量标杆。全省获中国质量奖企业1家、提名奖企业7家、个人1名;获长江质量奖企业20家、提名奖34家。随州专汽、葛店电子商务、中石化湖北分公司3个项目创建国家质量提升示范区(项目)。 武汉获评“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中铁大桥局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全省质量工作实现两个“零的突破”。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小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