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累计交易二手车445.6万辆,同比增长2.6%。虽然相比新车市场的负增长态势,二手车能实现同比增长已经算是不错了,但不足3个百分点的微弱增长,离曾经的预期差距还是太大了。2016年我国二手车交易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时,有人曾预测到2018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500万辆,到2020年更是将达到近3000万辆的。据悉,2018年的目标没有实现,该年二手车交易量只有1300多万辆,以目前的增速看,2020年的目标也恐难实现。
二手车市增速低,与中国二手车经理人指数(UCMI)这个重要指标相应。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UCMI为39.0%,处于荣枯线(50%)之下,市场交易不活跃。事实上,进入2018年以来,二手车交易就一直处于不活跃状态。除了去年8、9月份UCMI曾达到50%的荣枯线,其他月份均在线下。去年12月和今年2月,UCMI仅为36.8%和38.9%,可以说是相当不活跃。
以前人们还说国内二手车市场不温不火,照当下的趋势看,未来一段时间国内二手车市仍难升温,这与国外成熟汽车相比会更明显。美国每年的新车销量都超过1500万辆,而二手车的交易量则达到4000万辆,为新车的2~3倍。而我国新车能卖出2800万辆以上,二手车却只有1300万辆,不足新车一半。同时,美国市场汽车保有量2.7亿辆,按二手车年交易量数字计算,其市场析出率达到17%。中国市场汽车保有量跟美国差不多,但析出率只有不到3%。
所有这些数据验证了国内业界的一个说法:二手车市场是中国汽车领域“最难唤醒的区域”。近年来,针对二手车市场增长乏力的状况,政策持续释放善意,比如《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要拉动、搞活二手车市场,并在限迁、登记、税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何在?答案其实并不难找。对于该市场,人们普遍的评价是“水很深”,意指行业潜规则多,市场不规范,让消费者缺乏信任度和安全感。
58同城联合易观日前发布的《通往安居乐业之路——人生大事件服务需求分析及案例解析》报告显示,对于二手车,44%的用户担心裸车价过高,而26%的用户担心服务费过高。其中,新一线城市用户最担心报价过高,而对车价虚高的担忧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及以下城市也十分突出。这也说明,高性价比和交易价格公平性是用户在购买二手车过程中最为看重的因素。同时,在二手车交易环节,68%的用户希望获得车辆检测,55%的用户希望得到价格评估。而在二手车的各种售后保障中,消费者最关注的是整车质保、约定时间内无条件退换等选项,希望通过完善的服务解除后顾之忧,防止因上当受骗造成财产损失。
该报告的调查结果印证了人们对二手车市场“水深”的担忧。而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与黑猫投诉合作出具的一份报告,则将消费者的这种担忧坐实了。报告显示,今年1~4月份对二手车平台的投诉中,押金、服务费等退款问题,保修等售后问题,隐瞒车况、套路贷款等欺诈行为3种类型,超过投诉总量的3/4。平台检测未发生过大事故,却被证明是台“水泡车”;声称进行249项车况检测,重大事故车却10分钟轻松过检;二手车评估师“免学免考千元领证”;贷款购车暗藏猫腻,捆绑收费套路满满……这些并非是发生在不正规平台的个别事件,而是在几家头部二手车交易平台上都存在的普遍现象。
本来传统二手车市就“水很深”,而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二手车交易迅速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无缝衔接的业态形式转变,这种新的业态形式不仅没有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反倒把一些本应公开的信息装进黑箱,一些平台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差价,让市场变得更混乱。这对于起步不久的二手车交易平台及整体二手车市场发展而言,无疑是一条歧路。
只有揭下“水深”标签,二手车市场才能焕发活力。天天拍车创始人兼CEO汪薇薇认为,不论是二手车线上市场还是线下市场,目前最需要做好的事是透明。只有打造出一个透明的汽车交易环境,并同时确保延保、质保、回购等各环节的可靠,用户才能买到放心的二手车。怎样做到透明?首先是完善二手车行业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健全二手车第三方独立检测估值平台;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完善信用体系,通过严格监管和严厉处罚,倒逼二手车企业诚信经营,真正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