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晋南小吃豆腐脑
2019-06-13 09:36:16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 李兰弟

在晋南的小城里,人们最爱吃的早点是豆腐脑,而做的最正宗的是老杨家。在经营上,老杨家的原则是薄利多销。“冒尖一碗豆腐脑”说的就是他盛豆腐脑的特点,满碗叫“诚”,冒尖才能叫“实”。坐在简单的布棚下,一溜用木板搭成的长条桌,两排矮凳,感受“冒尖”的诚实,那叫够味儿!

后来解放街拓宽街面,小吃摊从河东搬到广场路的东街。他走到哪儿,像我一样爱吃豆腐脑的人们就跟到哪儿。老杨家大儿子盛豆腐脑还是那样,冒尖一大碗,冒着热气,用叉子端到顾客面前,豆腐盛的太满汤汁直往外溢,来此吃早点,准保让你吃个肚饱溜圆。运城豆腐脑讲究清汤,原汁原味就很好吃,再佐以熟酱油、小磨香油,桌上摆着油炸辣椒,爆腌韭菜花,口味随个人喜好酌情添加,非常地道。通常是豆腐一碗,汤管够,添上两碗三碗的汤,只要你不嫌麻烦,老板准不烦。

制作豆腐脑的传统工艺和制作豆腐基本相同,都需要干净卫生。精选优质黄豆,去掉杂豆、霉豆、瘪豆,清水浸泡,夏天4小时,冬天12小时以上。然后用石磨磨糊子,磨好糊子上豆包布筛浆,豆浆过滤后上柴火灶经大锅蒸煮,煮豆浆是技术活,蒸煮时火要旺,一般用柴火烧,煮滚豆浆还不能糊锅。滚豆浆加入少量盐卤,使豆浆中蛋白质凝结,嫩豆腐基本形成。挑到摊上卖时,炉子里依旧烧柴,锅里的清汤豆腐一直滚开着越煮越老,这是我们给人家起名“开锅老豆腐”的由来。摊主随卖随添加嫩豆腐进锅,一个锅里又有了豆脑、嫩豆腐之分。常来吃豆腐脑的人们都知道,甭问,自己就会说来碗“老的”或“嫩的”。

卖小吃的俗称“勤行”———苦差事。小城人习惯把豆腐脑当早点,做豆腐脑就得半夜起来磨豆子,以便早起六点钟之前摆好摊位,出售新鲜可口的豆腐脑。“咕隆隆,咕隆隆,半夜起来磨豆子。磨豆子真辛苦,辛苦做得甜豆腐。”老杨家大儿子记得那年跟父亲做豆腐脑,凌晨两点就得起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出南门口,到500米外的中条山去挑甜井水。条件好的人家用毛驴拉磨,老杨家靠人工推磨。石磨盘很重,像老杨家厚重的岁月。如今,开锅豆腐脑依然采用传统制作,只是磨糊子改用电磨,口味不变,依旧鲜甜无比。许多市民除了在摊上吃,还买回家去当菜吃,稍做加工就可以变幻出许多豆腐新花样来。比如我爱人,一提豆腐脑便眉飞色舞,在摊上吃饱了,还拎一袋子回去,中午给我们做豆腐脆汆鱼丸、豆腐肉末羹等。

豆腐脑是小城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通常要有煎饼、果子、大饼摊做搭档,他们独立核算,相互帮衬,不可分割。这样的早点是小城最具特色的风味小吃之一。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小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