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阅读,走进父亲的世界
2019-06-20 09:19:12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 许民彤

说起父亲,你脑海里立即联想到的形象是什么样的?是粗犷、坚毅的;是责任、支撑、保护和关怀的;还是慈爱、细腻、深沉的……可以说,父亲身上,有我们读不完、品不尽的魅力、内涵和性格。

《人生海海》书写完美父亲形象

著名作家麦家的父亲,是位普通农民,养活了一家老小,但脾气格外暴躁。年少的麦家非常叛逆,有一次犯错遭到父亲的毒打,父子之间产生隔阂,麦家连续17年不跟父亲说话……2008年,麦家的父亲81岁了。当初那个精壮的汉子,已经变成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头儿,他最大的心愿只是希望孩子常回家看看。麦家这才意识到,自己对父亲的陪伴太少,当他回到家时,父亲已经得了老年痴呆症,完全认不出儿子了。

这也成了麦家永远的遗憾。几年后父亲去世,他在《致父信》里这样写道:我还从没有在您悲伤的时候安慰过您,没有在您卧床不起时像您曾经抱过我一样抱过您,没有为您洗过一次脚,没有为您剪过一回指甲……

对父亲的愧疚,对故乡的怀念,让麦家花了整整5年的心血,写成了《人生海海》。《人生海海》中最主要的这条线就是“我”和“我”的爸爸、“我”的爸爸和“我”的爷爷——三代人,两对父子。书中还有瞎子父子、矿工父子。每一对父子关系都是耐人寻味,令人感慨万千。

在《朗读者》中,麦家曾读过一封写给儿子的信:“我是一个失去父爱的人。我在扮演父亲的时候,也没有太称职。但时间不能倒回。正因如此,我才在小说里在父子情深方面下了非常大的真心,放了很多期待和祝愿在里面。”

在《人生海海》中,麦家写出了他最渴望的父亲形象,“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伟岸的人,苦难的浪头拍来的时候,他也是轻轻一笑而已。只有面对最严肃的问题,他才会失控。这是我心目当中完美的父亲,可是我没遇到。正因为我没遇到,哪怕到了我笔下,他最后也是不完美的。”

《父爱如山》展现父爱无私

琼瑶曾说: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由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陈红晓编写的《父爱如山》,便是以此为主题内容,编选了中外文学史上抒写父爱的诸多名篇佳作,并根据父爱的特点分为《亲情篇》《深沉篇》《教诲篇》《伟大篇》,让读者感念父爱如山,感知父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这本选集中,有中国作家朱自清的《儿女》《背影》、许地山的《落花生》等;有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外国作家作品:日本大江健三郎的《父与子》、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的《父亲的手提箱》、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的《我的一生亏欠》等。

读过朱自清的名篇《背影》,会唤起我们记忆深处里父亲的背影,它让多少读者泪流满面。而读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的《父亲的手提箱》的,也会从他的文字里感受到那种最真实质朴的父子之情。

什么是父爱?《父爱如山》告诉我们:父爱就是一种尊严;就是父亲留给我们的一个背影;就是父亲的言传身教;就是一种无言的关怀、关切;就是在困难中给予我们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从《父亲的影响力》中获取教子经验

父亲的教育影响着每个人的一生。经济日报出版社曾出版《父亲的影响力》(张良科编著)一书。这本书以国内外30位名人(多为知名企业家、艺术家、科学家)的父亲对孩子们成长影响为题材,通过介绍名人父亲的教子理念及方法,来阐释“父亲的影响力”这个主题,生动展示了成功者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下一代的故事。

在书中可以读到:华盛顿的父亲奥古斯丁是怎样培养诚实的孩子的——诚实乃为人之本;安徒生的父亲汉斯主张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与孩子一起游戏;约翰·D 洛克菲勒的父亲洛克菲勒教育孩子学会理财;巴甫洛夫的父亲费奥特尔给予了孩子一双勤劳的手;居里夫人的父亲斯克罗多夫斯基坚持让孩子全面发展;比尔·盖茨的父亲威廉·盖茨专注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这部书中所记述的每一位名人的父亲,集合了父亲们的品质、能力、意志和责任,丰富了父亲形象和含义的立体性,这会给已为人父的读者带来启发,阅读此书可以唤起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和意识,学习父教理念和成功人士的培养经历,从而获得一份宝贵的教子经验。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小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