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中国特检院建院40周年成果展系列活动侧记
2019-11-07 10:02:26 中国质量报

奋力正当时

——中国特检院建院40周年成果展系列活动侧记

□ 本报记者 孙 圆

橙黄橘绿,秋意正浓。

连续几日,坐落在北京顺义区的中国特检院国家科研实验基地被浓浓的学术探讨和业务交流的气氛萦绕着。

在这里,一场高水平的座谈会正在进行——围绕特种设备检验改革发展,特种设备战线老中青三代人带来殷殷嘱托、切切期望;一场高质量的学术报告正在开讲——紧扣推动特种设备安全事业高质量发展,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与百余名科研人员进行智力碰撞、脑力激荡;一场场高品质的业务交流正在展开——油气储运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讨会、56家全国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的兄弟单位交流会,瞄准高端、矩阵发力;一场高能量的先进事迹报告会正在登台——6位先进典型用自己的优秀业绩为“中国特检”品牌增色添彩。

创新无止境,发展不停步。这种积极进取的科研精神和奋力开拓的担当作为正是中国特检院建院40年来精神实质的传承,也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在新时代的全新发扬。

忆往昔峥嵘岁月

“虽然苦、累,但选择这份工作,我一点都不后悔……”相同的工作经历、共同的情感使命,一部反映特检工作发展历程及特检人精神面貌的纪录短片深深地打动了参加座谈会的每一个人。在原锅检中心(中国特检院前身)主任李学仁难以抑制的热泪背后,是所有曾经、现在、甚至一辈子一直奋战在特种设备战线的“战友”们对这份事业饱含的深厚感情,对这份事业发展寄托的厚重期望。

“事非经过才知难”。1979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特检院成立。

筚路蓝缕,拓荒攻坚。谈及起步阶段的艰苦,原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深有感触,而对比今天中国特检院所取得的成绩,作为从大学毕业就一直在中国特检院工作和学习了24年的老“战友”,更加百感交集。“今天的进步,值得骄傲,令人振奋。” 同样和特检事业有着不解之缘的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会长、国务院原参事张纲谈到成立中国特检院以来确立的监察和检验双轨制,至今意义重大深远。

四易院名、两迁院址、四次划转调整,但事业越做越大,队伍越聚越强。从当初的十几人到今天近千名科技人才队伍,从当初的泥地工棚到今天数万平米的国家先进实验基地,从当初的榔头钢尺到今天先进智能检测装备,从当初的锅炉压力容器到今天八大类特种设备全覆盖,从当初的蹒跚起步到今天一些领域国际领先,中国特检院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往前走,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发展成为综合实力领先的国家级特种设备检测研究机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看今朝硕果满园

初心如磐,矢志如斯。

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长期从事压力管道科研与检验工作的何仁洋有一段话特别打动人:“即便在初期艰苦的环境下,我们依然坚信管道检验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有前途、大有发展;我们坚持引进吸收再创新的道路,不断努力追赶国外先进检验技术……”

何等的信念支撑,何等的气魄使然!中国特检事业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代又一代特检人的不懈努力才开创了日新月异的新局面。

“如果有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求教中国特检院,他们也会第一时间前来应援。”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上海市特检院等兄弟单位的交流中,中国特检院发挥“国家队”作用的事例不胜枚举。

建院以来,中国特检院攻坚克难,引领行业勇攀科技高峰。至今累计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80余项,其中负责“十三五”公共安全、NQI、科技冬奥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5项。牵头组建特检行业科技协作平台,共组织全国150余家单位、上千人的科研团队联合攻关,解决了一系列全国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励10项,省部级奖励185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力促进了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建院以来,他们忠实履职,有力有效支撑安全监察。参与特种设备有关立法工作,组织研究起草安全技术规范99项,组织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380余项,不断完善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建立全国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技术体系,指导地方构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技术体系,累计对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制造企业开展技术评审,把好进口特种设备质量安全关,维护我国监管制度的权威性。

建院以来,他们牢记使命,公益服务力促安全发展。始终瞄准特种设备前沿领域,以高参数高风险高技术特种设备为重点,提供安全保障技术解决方案,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服务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此外,积极参与重大事件应急工作,完成北京奥运会、70周年国庆等系列重大活动和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国家重大工程的特种设备安全保障。他们还组织开展援藏援疆援青等公益活动,并在青海设立检验技术中心和高原能效实验室。

望未来豪情满怀

“特种设备是我国战略基础设施,没有特种设备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在院士学术报告会上,85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群鹏从哲学、理论和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特种设备新的定位,而他如数家珍的脱稿讲演也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特种设备事业正处在科技变革日新月异的创新时代,正处在市场监管体制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科技变革和体制改革两大挑战。如何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推动特检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特检人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优化发展目标,抓好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条主线,推进特种设备智能网联、管理体制改革、领军人才培养、一流实验基地等重点工程。”在对日后工作做出规划的同时,中国特检院院长刘三江对特检事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面向未来,我们必须重整行装再出发,奋力把中国特检院建设成为特种设备领域国内权威、国际一流的科研技术机构。”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新时代下,特检事业奋力正当时。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小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