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爱心助农”要从全链条着眼控制质量
2020-03-19 10:03:16 中国质量报

□ 岳 倩

最近,笔者的朋友圈里接连出现多次对于“爱心助农”产品的吐槽,有的是买到的蔬菜严重腐烂,有的是水果比商家描述的个头小很多。大多数吐槽基本可以归纳为一句话,“线上销售的助农产品不能信,质量这么差,在实体店根本不可能上架出售”。

“爱心助农”并非新鲜事物,早在几年前就已出现。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出现了过度“悲情营销”“货不对板”等问题,为人诟病。但是,这并不能抹杀其存在的合理性。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其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由于不少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被关闭,农产品长期依赖的线下交易几乎停转,滞销的农产品不仅导致农户收入减少,也影响了他们恢复生产的积极性。借助互联网这一渠道把农产品卖出去,对于农户和消费者而言,是一件双赢的事。

对于农户而言,线上售卖可以增加收入,为进一步扩大生产打下基础;对于居民而言,线上购买果蔬生鲜不仅可以避免出门,减少接触风险,而且还能买到许多超市里买不到的食材,让自家餐桌更丰富。另外,相对于商超的销售流程,产地直销减少了中间环节,也带来了成本的下降,产品价格一般更实惠。

正是基于这些优势,近一个月来,不少电商平台生鲜类商品销量实现成倍增长,网络购物正成为居民日常生活刚需。借着眼下消费者对“网络到家服务”需求的激增,农产品产地直销本来可以加速成为一种新的居民消费习惯。遗憾的是,由于呈现给消费者的货品质量不过关,不少“爱心助农”店铺并不能留住消费者,何谈顾客粘性。

显而易见,“爱心助农”行动要走稳走远,仅靠打通渠道是不够的。无论是果蔬还是生鲜,消费者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新鲜。作为线上销售,“爱心助农”行动不仅要关注售卖的农产品本身质量是否过关,还要关注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如产品包装、仓储、分拣、快递等。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农产品的最终品质。比如,即便寄出了品质好的农产品,如果包装不当,在运输过程中就可能会因为碰撞而破损。这就决定了“爱心助农”产品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方的共同努力。

作为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农户和商家,要具有长远的眼光,坚持诚信经营,树立质量意识,从源头上做好质量控制,切莫以次充好,图一时利益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电商平台应完善对滞销品的质量和标准界定,以形成一定的准入门槛,保证在助农的同时,不损害普通消费者的基本权益;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渠道和资金优势,在加大对涉农商家线上流量、营销帮扶的同时,在线下同时加强对农产品绿色物流专线的投入力度,助推“爱心助农”产业的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爱心助农”作为增加农户收入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地区脱贫攻坚。地方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政策帮扶力度,加大对农户和涉农企业在资金和技术培训方面的支持;同时也应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监管,进行“奖优罚劣”的正向激励。

总的来说,“爱心助农”不仅仅是对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的开拓,也将进一步拉近消费者和农户之间的关系,是对农产品销售供应链的一种新尝试和突破,新的难点和挑战的出现不可避免,其解决也有赖于各方的共同探索和努力。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小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