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把供应链“命门”掌握在自己手里
2020-04-20 09:51:17 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让有创呼吸机成为紧俏医疗物资。国内有创呼吸机生产商开足马力生产也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有的企业订单已经排到七八月以后。然而,面对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些厂商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担心陷入“无米之炊”的窘境。

压缩机、电磁阀等这些呼吸机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供应商为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企业。因疫情比较严重,这些国家的部分零部件生产企业停工,导致供货量严重不足。原有供应渠道中断后,国内呼吸机制造商只好在本土寻求替代供应商,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替代难找。一方面,有创呼吸机属于最高级别的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因许可事项变更,须经检验机构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对产品技术适用性进行预评价,这需要花费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意味着即使国内有技术实力的企业想转产呼吸机零部件,短期内也无法上马生产;另一方面,有一些关键零部件,比如电磁阀,目前国内尚无拥有成熟技术能力的企业可以生产,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呼吸机企业遭遇核心零部件供货瓶颈,是我国对外依赖型行业经常面临的“卡脖子”问题,而这也是中国制造需要着力解决的最大短板之一。医疗器械基本是小批量、多品种,平时销量小,而核心部件生产需要长时间研发、测试、优化改良、再验证,周期长,投入大,国内企业大多不愿意做。而“不愿意做”的心态正是影响国内行业发展乃至整个中国制造升级的一个大问题。

不只是在像有创呼吸机这种高端医疗设备行业,在许多基础性制造行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现象也很普遍。调查显示,在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行业领域,我国装备制造核心技术缺失,关键设备国产化率都不高,进口依赖严重。技术落后,有国内产业市场起步晚等客观原因,但更根本的原因还是企业“不愿意做”,不重视研发,科研投入太少。数据显示,国外企业研发投入一般可以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10%以上,创新型企业甚至可以超过30%,而国内企业的研发投入比却只有0.2%~0.3%。没有研发当然就得不到技术,没有技术则只好买,买不起就“借”(山寨),借不到就只有用不入流的技术低价竞争。

对于一个制造业大国而言,缺乏核心技术显然是站不稳、行不远的。关于核心技术,习近平总书记有个非常形象而又令人警醒的比喻:“一个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正因为如此,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国内有创呼吸机企业在关键零部件供应上遭遇掉链子风险,也再次提醒我们:要想不掉链也不怕掉链,须有备链及接链能力。事实上,在疫情冲击下,诸多经济界、产业界人士对全球供应链有了全新的思考。有观点认为,为了免于极端情况的冲击,不管是医疗器械行业还是其他行业,各国都可能会考虑将供应链放在“离家更近的地方”,布局部分本土产能以对冲风险。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而要掌握核心技术,企业就必须改变“不愿意做”的心态,拿出真金白银去搞创新、搞研发。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小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