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今年9月实施 国产纯牛奶将告别复原乳

中国质量报
2025-04-17 11:26:01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以下简称“新标准”)第1号修改单(以下简称“修改单”),对标准中复原乳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修改,不再允许使用复原乳生产灭菌乳。

修改单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业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奶业创新团队”)相关负责人就修改单内容进行解读时表示,此次修订不涉及灭菌乳安全指标,主要变化是明确生产灭菌乳只能以生乳为原料,不再允许使用复原乳;使用复原乳生产的乳品不得标注“纯牛(羊)奶”或“纯牛(羊)乳”,将作为调制乳管理。在标准文本中体现为3个方面。一是在灭菌乳的相关定义中,删除“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保留“以生牛(羊)乳为原料”。二是删除了原料要求中“乳粉”表述。三是删除了使用复原乳之后的产品包装标识相关表述。

图为日前消费者在北京市一家超市选购奶制品。本报记者 何 可 摄

这意味着,灭菌乳生产将彻底告别复原乳时代。修改单将于2025年9月16日起正式实施。业内预测,新标准实施后,国产乳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也有利于拉动乳制品消费。

新标准引领品质升级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落实灭菌乳国家标准”。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两年聚焦我国奶业标准,足见标准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据奶业创新团队介绍,此次标准修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将灭菌乳的原料限定在生牛(羊)乳,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乳品的需求,有利于更好发挥国产生鲜乳优势,提高国产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

一直以来,我国乳制品市场以液体奶为主导,主要包括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和调制乳等品类。其中,灭菌乳又是主要的消费品类,占比最高。具体而言,灭菌乳是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过超高温瞬时灭菌或保持灭菌等工艺制成的液态乳制品,即人们常说的“常温奶”或者“纯牛奶”。

乳业专家王丁棉在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新政新规的出台是我国奶业的一大进步,是中国乳业标准的一次升级,也是使我国牛奶消费在品类、发展方向以及消费者的选择上尽量与国际主体消费接轨的表现。

有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6%,精准化饲喂、机械化挤奶比例达到100%。农业农村部连续16年对生鲜乳抽检监测,生鲜乳抽检合格率均保持在99.9%以上。新标准实施后,灭菌乳将全部用生鲜乳直接加工,乳品质量和品质也将进一步提升,对推动奶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告诉记者,我国乳产品标准完成新一轮的修订后,将全面禁止使用复原乳。有了标准的保障,将会从整体上促进乳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

科技创新进一步提振消费

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奶类消费连年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奶类产量居全球第4位,规模化养殖比重近80%,生鲜乳的各项营养指标和卫生指标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奶业创新团队认为,新标准对产业发展和消费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产业发展方面,从养殖户角度看,有利于促进国内奶牛养殖业发展,提高奶农生产积极性和奶农收入;从生产企业角度看,直接用生鲜乳加工的产品比复原乳加工的产品口感风味更好。消费方面,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多营养丰富的高品质乳品,有利于增强消费者的健康和消费信心;灭菌乳产品包装将只标注“纯牛(羊)奶”或“纯牛(羊)乳”,不再标注复原乳相关内容,标签更加清晰,消费选择更为简单。

在王丁棉看来,新标准实施后,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每年大批进口大包奶粉,对奶业上游的奶牛养殖业将是一个非常好的鼓励和支持,同时还有利于拉动和刺激国内生鲜奶源销售,提高我国乳产品的新鲜度、营养价值和安全系数;另一方面,原先使用复原乳的企业生产成本会有所提高,但对于拥有自有奶源牧场的企业影响不大。新标准规定灭菌乳不能使用复原乳,而调剂乳、发酵乳(比如酸奶品类)并未列入禁止使用范围,此类乳产品使用复原乳的比例会有所增加。此外,新标准实施后,有可能会导致“常温奶”市场占比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足以影响或者动摇其在整个乳制品市场中的“老大”地位。

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要求不在灭菌乳生产中使用复原乳。与此同时,近3年来,国内原料奶供应相对过剩,生鲜乳价格持续走低,奶牛养殖端承压明显。“从本质上来说,这也是为尽快消化生乳过剩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宋亮表示,我国乳制品产业发展要走国际化路线,要不断打造新质生产力,更高的标准体系利于行业科研创新,树立中国乳业高品质的国际形象。

(责任编辑: 凌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