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 高质量 高发展
母婴行业市场消费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跃升”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2023年市场规模突破6万亿元,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7万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万亿元……近日,在由京东主办的2025母婴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许多与会人士认为,母婴行业是一个永远的朝阳产业、可持续产业,必须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用高质量产品推动消费升级。
本次论坛以“高标准、高质量、高发展”为主题,吸引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媒体人士共聚一堂,深入探讨新时代母婴行业转型升级路径,共商保障母婴安全健康、增强消费信心的创新举措。
高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母婴行业是一个光荣、光彩、光明的行业。母婴行业的发展水平,代表了民族社会的文明程度,承载了民族社会的梦想与希望。改革开放47年,我国母婴行业成就巨大、规模巨大,但迫切需要用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让母亲和孩子们更安全、更健康、更快乐。”在原质检总局总工程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原会长刘兆斌看来,高标准是好产品、好品质的根本保障,母婴产业的好产品、好品质迫切需要提高标准水平。
刘兆彬认为,高标准是母婴产业构建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生态圈的共同基础。当前,市场竞争已从产品、企业竞争转向产业链、价值链、生态圈的竞争及国际化竞争。母婴奶粉、纸尿裤等品类,从原材料到加工、制造、运输、销售、维保、回收,各环节各品类各主体都需要合作、协同、共生共存共赢,其基础、纽带、连接器就是标准化,迫切需要加快建设完善的高标准体系。此外,高标准是母婴行业高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市场经济竞争主要是品牌的竞争,我国母婴行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打造高端品牌。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母婴产业中,婴儿奶粉占母婴喂养市场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50%),高端和有机奶粉需求增长显著;婴儿辅食及营养补充剂份额稳步提升。线上渠道贡献率逐年提升,跨境电商推动海外优质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此外,2025年,母婴营养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0%;母婴洗护市场规模预计将达500.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3.61%。
京东零售大商超事业群高级品控经理兰建兴透露,京东不仅建立了涵盖正品溯源、健康检测等维度的全流程品控体系,更推出60余项严于国家标准的“京东标准”,其中多项获得国际权威认证。“标准先行”的策略,为京东超市构建起“安全、新鲜、健康”的消费心智提供了坚实保障。
优质优价提振市场消费
针对国内消费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与供需错配问题,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原司长崔钢重点介绍了我国正在推进的质量分级制度。该制度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既能为消费者提供直观选购指引,又能倒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监管总局正在搭建全国统一的产品质量分级信息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标准落地。
“质量安全问题会影响消费信心,信任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没有信任就没有购买。保障母婴安全健康是企业、产业的生命线。”刘兆彬说,高标准是保障母婴安全、健康,增强消费信心的坚实堡垒。
“国内母婴市场虽规模庞大,但需通过产品质量分级、强化监管、强化消费者教育等措施解决乱象,同时利用数字化渠道增强用户信任,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中国标准化协会家居建材质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妍玥认为,母婴行业正经历从“数量增长”向“质量跃升”的深刻变革,通过质量分级实现“良币驱逐劣币”,不仅能提升行业透明度,更能推动形成“金字塔型”市场结构,实现“优质优价”,提振市场消费。
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玲则通过数据分析指出,虽然行业面临消费分级挑战,但高端母婴产品年增长率仍保持在15%以上,印证了品质消费的强劲需求。
论坛特别设置消费者视角环节,《中国消费者》杂志社新媒体主任温亚琪表示,新生代父母对产品安全性要求已从“基础保障”升级为“科学验证”。她建议企业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披露机制,并通过新媒体矩阵开展科普教育,同时完善维权通道,构建“事前预防+事后救济”的消费保障闭环。
论坛上,京东牵头发起的婴童棉品、婴童床护栏、辅食机、电动吸奶器、恒温壶、调奶器、奶瓶消毒柜、暖奶/摇奶器、一次性内裤等9项母婴产品质量分级团体标准研制工作正式启动,将基于材质安全、功能创新、使用便捷性等维度建立五级评价体系。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填补了细分领域标准空白,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下一步,我们将联合京东等重点平台,从行业痛点切入,依据行业领先检测机构的数据支撑及专家研判,推进更多品类质量分级标准立项,全面推动母婴行业高质量发展。”周妍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