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29码童鞋拿下马拉松亚军 松延动力N2机器人以小身板跑出硬实力

中国质量报
2025-04-22 15:07:23

□ 本报记者 何 可

实习记者 刘松瑶

在前三甲颁奖台上,身印“松延动力N2”字样的机器人与旁边两个“大高个”并排站定后,台下观赛者连连惊呼“高度差明显”——这位最矮的获奖者,身高仅及对手腰部。

4月19日,在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上,小顽童队来自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延动力”)的N2机器人,凭借出色表现成为比赛焦点,以3小时37分的成绩获得亚军。

身高1.2米,重约29公斤,鞋号29码。这是松延动力N2机器人的参数指标。

“松延动力N2机器人有个小身板,但跑得并不慢。”松延动力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胡晨旭表示,该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在同尺寸大小的机器人中遥遥领先,最快可达12公里/小时。

胡晨旭认为,松延动力N2机器人的制胜秘诀是机械结构稳定、算法性能优越。他表示,在结构和算法的支撑下,“小顽童”成为全场唯一不需要人工牵引、完全自主奔跑的参赛机器人,在开跑后立即展现出较强的爆发力,接连把3个机器人甩在身后。

取得好成绩也离不开好装备的加持。“松延动力N2机器人有一双小脚,它的跑鞋是我们特地购买的。”胡晨旭告诉记者,备战此次比赛时,团队在跑鞋选择上费了心思。在长距离测试中,机器人关节部件磨损较大,于是想到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穿上跑鞋。

然而,机器人穿鞋并非易事。鞋码要依机器人脚的大小挑选,鞋底材质不能太薄太软,鞋型要与机器人的脚型保持一致……胡晨旭介绍说,团队成员特地去商场购买了十几款童鞋逐一测试,再根据结果对鞋进行加工,更换螺丝、垫片等,把机器人的脚用螺丝固定在鞋底上,以帮助机器人增加摩擦力、减少关节磨损度。在团队的细致“照料”下,有了强大的内核和合脚跑鞋的松延动力N2机器人得以自信地跑向赛场。

“小尺寸机器人具有诸多便利之处,当前,许多科研机构都倾向于使用小尺寸机器人开展研究工作。”胡晨旭说,无论是在服务行业、教育领域还是其他应用场景,小尺寸机器人都能凭借其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矮小的松延动力N2机器人并非专为跑步或竞速比赛而设计,是个“非科班”的速成运动员。

据胡晨旭介绍,松延动力N2机器人具有18个高性能关节,能够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稳定与灵活,因“舞艺高强”而引发关注,有连续后空翻的动态能力。但报名参加此次半程马拉松比赛后,他一度担心这个“体操运动员”能不能跑好长跑。

据了解,此次比赛全长21.0975公里,比赛地形环境包含平地、坡道,最大坡度达到9°,比赛线路整体平顺,共包括6个左转道、8个右转道,无折返,转弯角度大于等于90°。业内人士表示,通过本次参赛,可以更好地验证人形机器人的一些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比如本体和一体化关节的耐热性,运动控制算法的泛化性,能耗系统的高效率等。

“马拉松比赛需要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跑上赛道、跑向人群,需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比赛赛程较长,机器人的‘体能耐力’同样不可或缺。”胡晨旭介绍说,松延动力N2机器人的“年龄”其实不大,是上个月刚刚发布的新产品,为跑出好成绩,团队争分夺秒帮助它“速成”长跑技能。

近一个月来,团队不断内测,每天“拉练”、时常“复健”,在一次次暴露问题、修复机能后,松延动力N2机器人的身子骨变得“硬朗”了不少。

胡晨旭认为松延动力N2机器人在此次比赛中的发挥得比较稳定,但还是有一些“小插曲”。“大约跑了5公里时,工作人员给电机发热的机器人换电池后,操纵机器人的遥控器突然有些不听使唤了。”胡晨旭告诉记者,团队应用备选方案,紧急更换遥控器,才让机器人得以起身再跑。

胡晨旭表示,此次比赛暴露出一些问题,但这也正是松延动力在产业发展这条马拉松跑道上的指路标。据他介绍,松延动力是一家专注于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的科技企业,人形机器人是其主要产品之一。企业产品已在科研教育、展览展示、文旅导览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并逐步拓展至养老陪伴、工业巡检、城市安防等场景。

“松延动力将以此次比赛为契机,继续保持奔跑的姿态,加大研发力度、完善产品性能,继续冲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马拉松。”胡晨旭说。

(责任编辑: 八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