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以品牌建设促企业发展的战略能力

中国质量报
2025-05-13 11:26:08

□ 梁畅水

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在具体工作中,仍有部分中小型企业,对以品牌为引领促进市场拓展存在认知偏差,进而导致措施不力。

步入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愈发迫切,为什么要选择这家企业的产品而不选择那家,这是品牌在消费者决策时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棵树,根植于土壤,由树干、树根、树叶等构成。如果把一家企业比作一棵树,土壤即是身处的环境,树干是企业或企业品牌,树根是员工的创造力,树叶是产品品牌,树荫则是品牌影响力。

道法自然,企业发展与自然界万物发展的规律是相近的。对时代大势(环境)的辨识和把握,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步。在中观层面,通过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变化,再联结企业这一微观主体的愿景、价值观,科学定位企业品牌,精准赋予品牌鲜活生命。树干部分则要求企业在守法经营、保障品质基础上提升品牌意识。树根部分是企业供血造血的关键,员工创造力、创新力关系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树叶部分作为企业的产品品牌,是搏击市场的法宝,树叶越茂盛,品牌影响力越大,发展动力与竞争力越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品牌工作是支撑企业战略的“一把手”工程。企业有组织有节奏有侧重地实施品牌战略,可以有效避免品牌工作的“孤岛现象”。在具体工作中,需要明确责任人,精确管理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完善品牌建设工作体制机制。当然,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品牌策略,借助第三方外脑的智力支持正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的选择。术业有专攻,品牌建设方面专业人员的视野广博度、资源协调力,以及执行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不仅可以赋能中小企业的品牌发展,也可为企业战略的定位和调整提供更多启发。

品牌思维归根到底是认知问题。国家层面,一系列关于品牌建设的规划指引,旨在唤醒更多企业重视品牌建设和科学制定品牌规划。深刻认识品牌建设对于企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牵引性作用,基于国情、企情发展变化,丰富品牌内涵,打造具有包容性、协同性和延展性的品牌理念。在多年的调研、实践和思考中总结得知,以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高度深度广度为导向,促进市场拓展、品牌建设,将引领企业的价值创造和提升,最终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提升品牌高度才有市场竞争力。品牌建设既要“日常浸润”,也要“大水漫灌”,更要有“组合拳”,还要“下猛药”。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当下,人云亦云的品牌策略只会适得其反,反观差异化的品牌策略则会更高一筹。差异化的角度和技巧考验一个团队或是部门的经验,这当中包括政治学、哲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经济学、传播学等方面的知识。企业增强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在品牌传播和提升品牌高度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加大品牌传播力度有助于市场拓展。品牌传播是一个输出价值的过程,借势传播,以国家和行业发展重要节点、重大事件为契机,积极发声,并精准参与行业知名展会、论坛活动等,将有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媒体选择上,不同的传播对象有其不同的传播语境、传播渠道和传播节点,科学系统谋划传播策略将有助于企业开拓并增加市场份额。

顺势借势方可谋事。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启动“十五五”品牌高质量发展研究,推动品牌建设深度融入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将时政思维的品牌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时代同频,是新时代各类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责任编辑: 凌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