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胡立彪 实习记者刘松瑶)6月28日,国内首场全自主3V3AI机器人足球赛——2025RoBoLeague机器人足球联赛(以下简称“机超”)决赛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开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Blaze光炽队、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Power智能队、清华大学火神队、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4支机器人队伍角逐绿茵场。
开赛不足1分钟时,火神队的人形机器人从球门右侧完成进攻,贡献首粒进球。经过激烈角逐,该队最终夺冠。“为让机器人自主踢球,我们通过算法设计,推动图像识别提取球与球门等位置信息,决策算法选择合适动作,运动控制系统向关节发出指令。”火神队队长王与时介绍说,该队借鉴人类团队配合经验,确定不同机器人负责吸引、防守、接应与射门。
据介绍,作为全部参赛机器人均通过AI策略自主运行的赛事,本届机超实现两项标志性突破:所有参赛机器人完全依赖AI策略自主运行,不需要人类保护员干预,可自主完成跌倒爬起动作;采用优化的判罚机制,显著减少比赛中断,提升流畅度与对抗强度。
据赛事组委会负责人介绍,当前,机器人动态避障能力有限,比赛中冲撞较为频繁。为此,比赛规则采取相对宽松的判罚尺度,“放开处理”部分非恶意冲撞行为。这一差异化设计,成为机器人足球赛区别于人类赛事的显著特点,有效平衡当前技术条件下的竞技性、观赏性与工程可实现性,为后续规则迭代积累了经验。
此次赛事充分展现机器人在运动控制、视觉感知、定位导航、决策规划及多机协作等领域的技术成果。“现在,机器人的球技相当于五六岁小朋友的水平。”大赛组委会执行主任、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昊表示,此前,机器人需要在保护人员的协助下完成比赛,且跑动速度很慢,在过去一年中,机器人球技大有提升。
程昊告诉记者,此类机器人团体赛不仅考验机器人本体是否成熟可靠,还考验着机器人完成多机协同等任务的能力。“竞技赛事是最好的练兵场,最能快速推动算法和软硬件技术迭代。”程昊表示,此次机超以人形机器人加速T1作为赛事标准平台,该企业将在未来的比赛中提供更稳定可靠的开源足球框架,加速推进机器人足球赛事快速发展。
“机器人足球技术的发展不仅局限于竞技赛场,其高精度运动控制、动态环境感知、多机协同决策等核心技术正在向更广泛的工业与生活场景渗透。”程昊说。
机超运营方尚亦城集团董事长边元松表示,此次比赛承载着超越竞技本身的深远价值,是双足动态平衡、多机协同决策等前沿技术攻关的“试验田”,为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足球项目提供重要技术验证,为具身机器人敏感度迭代升级筑牢根基。
据了解,机超是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首场测试赛,该运动会将于8月在北京亦庄举办。为持续深化机器人产业生态建设,北京亦庄正推动大脑、小脑、本体、核心零部件企业协同创新,将赛事活动的影响力转化为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的动力,加速构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世界人形机器人“一会一赛”全球品牌效应的显现,北京亦庄有望崛起为人形机器人技术竞技与产业融合的世界级舞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