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2024年营商环境建设白皮书
市场监管部门营商环境工作成效显著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营商环境建设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经营主体实有268.62万户,同比增长5.08%;2024年1—12月,全市新设经营主体31.49万户。
《白皮书》显示,2024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以优质的准入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开展全国首个“一标四维”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登记试点,在全国率先实现外资企业开办“全程网办、一网通办”,发布全国首套中英文双语版《外商投资公司登记注册办理指南》。升级“e窗通”平台网办功能,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拓展至30余个。推进企业注销、信息变更、迁移、数据填报、开办餐饮店等多个“一件事”落地,制定专用于自动制售设备的食品经营许可审查要求,推动北京市首个持证餐饮AI机器人落地。2024年,北京市共办理完成各类登记业务142.29万件,其中全程网上办理113.64万件,占比79.87%;全市超220万户存续经营主体下载应用电子营业执照,累计应用量逾2.02亿次,稳居全国首位。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全面加强公平竞争审查,以有序的市场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积极推动《北京市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条例》立法,推进商业秘密保护强企护链工程,更新《北京市经营者集中申报服务手册》,建成涵盖5类主体的240家涉企收费监测点位。2024年,首都市场监管部门共检查收费主体480余户,推动退还费用6500多万元,惠及企业1.02万户;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等违法行为,共检查相关单位2.3万余家,罚款金额1827万余元。
《白皮书》还显示,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去年积极探索监管机制创新,以高效的监管手段为企业留足成长空间,落实非现场监管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实施扫码检查,深入推动“无事不扰”试点。该局推进“信用修复一件事”,实现经营主体行政处罚公示信息“一次申请,同步撤下”;巩固多报合一改革成效,实现“自主确认、一次申报、数据共享、结果共用”。制发市场监管部门第三版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不予处罚违法行为共达184项。2024年,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已为5.1万户经营主体开展信用修复;全市54万余户企业通过“多报合一”方式开展年报公示,减少填报数据超1100万条。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非现场检查总量189.2万次,占比提升至38.6%;扫码检查累计弹出警示7338次,成功减少重复、低效检查6510次,警示成功率达89%;10.5万户信用好、风险低的企业被纳入该市“无事不扰”清单,首批被检查量环比下降79.1%。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加快完善质量基础服务,以有力的科技支撑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55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围绕29个具体产业建立41条质量强链,遴选明确7条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开展质量联动提升试点建设;培育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23家,2家企业入选首批“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库”。发布50项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建设12个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和专业计量站,11项产业计量创新成果入选全国首批产业计量成果库;在全国率先施行统一的公平秤标识。打造国际一流“北京标准”,发布地方标准297项,对75家单位的92个标准项目给予2225万元资金支持,推动217项企业标准上榜国家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研发全国首个人工智能管理体系认证规则,自2022年行动开展至2024年底,为637家小微企业提供质量认证提升帮扶,累计减免认证费用198万余元;充分发挥CCC免办助力跨境贸易,全市累计发放CCC免办证明2.1万余张,货值21.9亿元。
北京市还强化重点领域支持,以精准的政策引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出台《关于促进数字广告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数字广告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发布多项广告指引,建设海淀、丰台、经开3个数字广告园区,推动广告行业健康发展。发布北京市直播带货合规指引、引导网络交易平台发挥流量积极作用扶持中小微经营主体发展10项措施,联合指导京浙沪重点平台企业签署《网络交易合规经营自律公约》,推动平台经济有序竞争释放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