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件事”能办好办易办

中国质量报
2025-08-08 11:19:50

□ 胡立彪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常态化实施,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加强部门协同和服务集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出台实施,标志着“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经过合力攻坚和压茬推进,完成从“试点探索”到“制度定型”、从“攻坚突破”到“长效运行”的根本性跃升,真正让“一件事”能办好办易办。

2024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对“高效办成一件事”作出整体性部署,确定了13个重点事项。2024年7月和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两次印发通知,新增两批(分别是8个和12个)重点事项清单。随着各地各部门大力推动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取得了良好效果,办事环节、办理时限和费用成本大幅减少,企业和群众实现“少跑腿”甚至“零跑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生获得感大幅提升。

随着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不断变化,以及新的服务场景不断涌现,重点事项需要进行动态扩围更新,同时,原有的涉及部门多、流程复杂、存在数据壁垒的“硬骨头”事项还要一个一个啃,这就对“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防止改革“一阵风”,又要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就需要长效机制的加持。《意见》围绕如何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从服务内容、运行系统、制度规范等方面作出了详细部署。

建立重点事项总体清单,是《意见》特别突出的一大亮点。此前陆续推出的“一件事”清单主要针对高频、面广、问题多的事项,此次《意见》提出构建总体清单,围绕经营主体从开办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两个全生命周期,覆盖经营主体准入准营、纳税缴费、经营发展、注销退出,以及个人出生、教育、就业、生活、就医、养老等各个方面,特别聚焦办理量大、覆盖面广、关联性强的应用场景,形成常态化的基础事项框架,实现了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构建”。此外,《意见》突破性提出“高效办成一件事”向“高效办成一类事”拓展,通过全流程服务让相关的“一揽子”事项得以集成办理,从解决企业和群众的单一诉求发展为解决一类问题,有助于提高服务的整体效应。

在上述基础上,建立立体协同机制,是确保系统常态化、高效率运行的关键。“高效办成一件事”并非多个事项的简单拼接,而是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立体协同。目前各地各部门在平行窗口整合、上下系统联通、数据共享等方面打下了良好基础。《意见》对权责明晰、流程优化、数智赋能等提出更高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本行业本领域重点事项统筹协调,明确业务规范、系统对接、数据共享等职责分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推进本地区“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明确部门分工,加强综合协调。《意见》特别提出要统筹线上办事系统建设,持续完善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强化有关业务系统集约整合和互联互通。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统筹,充分依托现有政务服务平台拓展功能,避免重复建设,防止“数字形式主义”。

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完善重点事项的系统流程,拓展重点事项应用领域,是推动政务服务理念转变、流程重塑、部门协同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期待各地各部门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意见》落地生根,将“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从阶段性攻坚任务真正转化为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常态化实践进程,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拓展,以点带面提升政府整体效能,显著增强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观象台

(责任编辑: 凌云 )